社區日曆-大進社區-鳥語花香,景色如畫













大進社區 鳥語花香,景色如畫
大進社區三面環山,原名「寒死人溪」的番社坑由西向東流貫,將本村一分為二,並與寒溪村連結成狹長的山谷。
山丘林相完整,農民辛勤經營的果園,種類繁多,終年青綠茂盛,山泉甘甜清冽。
數量種類繁多的野生山鳥,有紅鶯、紅尾伯勞、白頭翁、五色鳥、綠繡眼、八哥、斑頸鳩、紅鳩、畫眉、梟、隼、老鷹、竹雞、山娘仔、杜鵑、紅腳仔、烏秋、鵪鶉、啄木鳥等,飛躍鳴叫於山林果園。敏捷的台灣獼猴群偶而現蹤於山林;不知何時,難得一見的老鷹就盤旋於山谷晴空,予人一番的驚喜。
“環境清幽,一片翠綠,空氣清新”一踏進大進社區,你就會有這樣的感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勿忘柴馬精神—大進社區標誌













大進社區 勿忘柴馬精神—大進社區標誌
在大進社區這塊土地上討生活的人,百年前是為林木而死,現在則因林木而生。人與林木總是維持著緊密的關係。柴馬是早期村民扛木柴的工具,陪著村民走過一段艱苦歲月。「夯柴馬仔」是村民難以割捨的生活記憶。

柴馬:象徵村民困境求生,
刻苦耐勞的精神。
綠色:代表大進的山林、
果園、茶園綠意盎然,
生機蓬勃。
紅色:代表村民熱情、好客。
白色:代表村民、
環境純潔無瑕。
黑色:大進社區是一匹黑馬,
前景看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社區地名復建圖













大進社區 社區地名復建圖
大進村這塊土地經歷三個時代,也因此有三個不同的名字。
一、小埤塘:(清)
為蔓草荒山,四無人跡之地。1890年南澳戰爭後的文獻描述如下:「小埤塘,自古即為兵險之地,古戰場。」
二、小南澳:(日治時代)
原屬番界,為泰雅族南澳群的勢力範圍,自然景觀與南澳地區酷似,而且從此地到南澳部落有泰雅人專用之崎嶇小徑聯絡,距離最近,因而日治時代稱南澳地區為大南澳,此地為小南澳。
三、大進村:(中華民國)
1946年為因應行政區更名需要(全面中國化),以此地已大力開墾,並期勉加強躍進發展而取名為大進村。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賞鳥與賞花的季節













時潮社區 賞鳥與賞花的季節
到處都是鳥
漫天飛著
三不五時還有超級迷鳥出現
河裡開滿了長串的水茄苳花
香氣撲鼻

是賞鳥與賞花的季節了
時潮歡迎您來
可以搭船沿河欣賞水茄苳開花
還可以賞鳥
人家說
到時潮看鳥是不必靠運氣的
每次來都有不同的奇遇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時潮水鳥













時潮社區 時潮水鳥
扁嘴杯的黑面琵鷺
與你相距只有十多公尺
黑琵與東方白鸛站在一起
東方白鸛與黑頭白環搶魚
沒錯 不要懷疑
這就是時潮的驚喜

珍貴的鳥兒
等你來觀賞
也請你小心輕聲細語
不要把伊驚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溼地













時潮社區 溼地
大溝小圳裡,不時傳來魚仔跳水的聲音;無齒螳臂蟹偷偷的在塭堤挖洞,燒酒螺靜靜地在水溝裡爬著。
在蘆葦叢中,有些水鴨沒走,變成非法移民;新曆七月農田收割後,幾隻迫不急待的蒼鷺早已悄悄回來了,隔沒多久,海鷗與白鷺也成群來了 。呱呱鳥聲,在濕地裡吵個不休。
這裡的溼地廣達數百甲,半鹹水的特性,豐富的有機鹽涵養著魚蝦與許多種水生植物,造就這一片生態豐富的溼地樂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時潮社區-堤岸天然植被













時潮社區 堤岸天然植被
時潮的河川溝渠的堤岸都仍保存著豐富的天然植被,不僅景觀美麗,而且鳥類蟲魚甚多,生態相當豐富。而每年八至十二月二龍河中那60叢水茄苳(穗花棋盤腳)一齊開花,瀲光點點照亮河面,堪稱「豔照河光水影,香徹清風明月」,實在美麗極了。到時潮來,您可搭船欣賞這些美麗珍稀的植物。
在台灣,像這樣美麗自然而沒有被水泥蹂躪的河岸已經很少見了。這樣的美,還能保存到什麼時候呢。期待您與我們共同來保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