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龍德社區-龍-社區的精神堡壘













龍德社區 龍-社區的精神堡壘
精神堡壘座落於龍德工業區門口,濱海公路與福德路交叉三角地帶,由本會第二屆理事長林崇賢先生向工業局爭取用地,並向環保局爭取經費加以綠美化。經由第三屆社區理、監事聯席會熱烈討論後形成共識,採用龍德社區『龍』為主題的造形雕塑,經由理事長王明輝先生央請縣議員陳金麟協助,逕向宜蘭縣政府爭取經費補助。並聘請冬山鄉三奇村廟宇雕塑專家游吉源先生設計及施工。當主體雕塑完成後隨即進行周邊綠美化造景,其中對於「歡迎蒞臨指導」的石雕放置點引發不同的爭議,於是大家至龍德廟請示,經聖笅指示須請土地公至現場,結果只指示擺放在中間,詳細位置一直無法取得聖笅,經一再請示才知道原來土地公的意思是,擺放在中間與主體成一直線,前後的詳細位置尊重園藝造景專家決定,因此大家也不敢再堅持已見,完成後確實非常完美。傳說中的『龍』具備水神性格,在乾旱時期賜給百姓雨水,因此被引伸為祝福及財富的意思。希望本社區藉由『龍』的精神象徵,大家團結一致共同營造一個『健康、活力、新社區。快樂、溫馨、桃花源』的理想邁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社區簡介













龍德社區 社區簡介
龍德社區昔日稱為『猴猴仔』,原是蘭陽平原平埔族聚落之一,位於新城溪下游北側,蘇澳鎮東北隅。東連本鎮頂寮里,西接冬山鄉三奇村,南與龍德工業區為鄰,北邊與五結鄉成興村為界。主要包括四個地段,由東向西依次為:福德東路、福德路、福德西巷、隆恩路,居民分居於道路兩側,其餘百分之八十以上面積皆為稻田。清末日本人據台,將本里稱為猴猴庄,光復後改為新華里,後來又改為龍德里。本社區面積計3344平方公尺,目前人口4,200人(統計日期九十三年五月)。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大進村誌













大進社區 大進村誌
為了對自己社區有較正確、詳實的認識,一年多來,我們收集並研讀文獻資料,經過社區踏查、耆老訪談、耆老座談會、撰稿、增修等一連串的實務工作,終於完成這本村誌,可供社區轉型為休閒農業導覽解說之參考,亦可作為大進國民小學鄉土教材、母語教學之參考。內容章節為:
1.前言 2.社區標誌 3.社區地名復建圖 4.環境簡介 5.大進村軼事紀要 6.地名的故事 7.生活的回顧 8.傳說篇 9.俚語篇 10.歇後語篇 11.故事篇 12.特色活動簡介 13.大進村社區資源簡介 14.大進村人口異動資料 15.歷任村長名冊 16.歷任代表名冊 17.歷任社區理事長名冊 18.社區通訊錄 19.後記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社造向下紮根—社區守護地圖繪製













大進社區 社造向下紮根—社區守護地圖繪製
大進社區的社區守護地圖繪製,是學校教育結合社區總體營造的成功例子。
將社區分成六個區塊,大進國小全體學生分成六組,每組有兩位指導老師及一位地方耆老。在耆老的引導之下,有系統地進行社區踏查,並做紀錄、攝影、繪圖。之後,就是各組討論;繪製家鄉守護地圖並做解說。
經老師指導之後,六年級學生已能用流利的閩南語介紹大進社區的人文、歷史、產業及觀察心得。幾次大場面的解說,穩健的台風,流利而清楚的介紹,讓來賓大為感動、激賞。小小解說員畢業前,他們可要負責指導學弟學妹們。家鄉守護地圖繪製就這樣一代代的傳承下去。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少年福利—兒童課後輔導













大進社區 少年福利—兒童課後輔導
小孩放學了!為了讓家長無後顧之憂,安心於職場工作,社區、學校、家長會共同辦理兒童課後輔導。大進國小學生數不多,聘請一位社區民眾照顧、輔導放學後的兒童,延續學校活動。
辦理社區兒童課後輔導,效益如下:
1.提供兒童放學後一個正常、安全的活動場所,讓家長無後顧之憂。
2.平衡城鄉差距,提昇兒童學業成就。
3.降低祖父母隔代教養的困擾。
4.兒童放學後不至於在外遊蕩,養成不良習慣,造成社會問題。
下午五點以後,下了班的父母歡欣的喚著愛兒,快樂得像小鳥般的孩子奔向父母懷抱前,總會感激的向輔導老師說:謝謝老師!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社會福利服務活動













大進社區 社會福利服務活動
—社區電腦班研習、吧檯經營培訓、在地解說員培訓
為社區永續經營進行人才培育,除了社區大學的石頭彩繪班外,也舉辦了一系列研習活動。
社區電腦班研習:
以文書處理、上網的課程為主。提供社區民眾資訊教育的機會,增加資訊教育知識,增進就業機會;提昇社區民眾資訊素養。
婦女吧檯經營培訓:
以調酒、煮咖啡、茶點選配等課程為主。提供社區婦女生活技藝教育,增加職業技能及素養,培養第二技能。
在地解說員培訓:
配合仰山解說學會,培養社區中、青代解說員。以社區已調查、整理完成的人文、歷史、地理、產業、景觀等資源及社區特色為研習內容。培養認識自已的社區進而愛鄉愛土的解說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昆蟲世界













大進社區 昆蟲世界
在林間小路,兩隻雄性的獨角仙,正在搏命纏鬥。附近,一隻雌獨角仙靜靜的等待勝利者,這樣的場景,可曾吸引你我的注意?
林相完整的山丘,果園茂密的平地,清澈豐足的山泉,大進社區的自然環境是珍貴的昆蟲世界。這裡的昆蟲種類數量相當多,經粗略觀察,較重要的如:
稀有昆蟲:台灣麝香鳳蝶
瀕臨絕種:筍龜
其他昆蟲:獨角仙、鍬形蟲、蟬、金龜、竹節蟲、蜻蜓、皇蛾、長尾水清蛾、雙尾蝶、文字蝶、紅王蜘蛛………等
目前已有社區青年在做昆蟲長期觀察,研究,設置工作室,從事搜集、培養、標本製作等,可以為大家做生動、有趣的解說。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生態步道













大進社區 生態步道
這是一條新開發的登山步道,制高點300公尺,全程約2小時。
起始點是百年前的殺戮戰場肉坑仔,憑弔古人之後就開始登山,途中必定會見到悠然自得的烏龜,往往有十數隻,台灣獼猴則在樹梢猛搖樹枝,向登山客宣示他們的領域。
這條步道有豐富的生態資源:
五色鳥、烏龜、台灣獼猴、飛鼠、羌、果子狸、山和(大型山鼠)、松鼠、山豬、飯匙槍、赤尾青竹絲、青竹絲、過山刀、雨傘節、南蛇、龜殼花、草蛇、山烏鶖、籔鳥、山娘仔、竹雞、老鷹、昆蟲……等。
生態觀察豐富了登山之行。途中,在景觀點歇腳,鳥瞰宜蘭平原,山海美景。亦是人生一大快慰之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石板屋













大進社區 石板屋
黑石板是本社區番社坑、打狗坑特有的石材。早期的房舍建築,大都以茅草或菅芒蓋屋頂,一兩年就須翻蓋,相當費事。約在1956年,村民就用石板來蓋屋頂,真正的石板屋就出現了。
石板屋最怕颱風,鱗疊的石板,一旦被掀起,在風雨交加的暗夜,就像索命的血滴子,住在屋內的老弱婦孺只能乞求上蒼保佑。

因石板來源受限且易受颱風破壞,至1965年就淘汰了。
石板屋雖短暫出現,卻陪著村民走過艱苦歲月。現在,社區還保留著一家完整的石板屋;社區活動中心也重建一間石板屋,見證石板屋的建築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進社區-狩獵——另類休閒













大進社區 狩獵——另類休閒
本社區臨近山區,野生動物甚多,狩獵是村民傳統的戶外活動。早期的狩獵活動,以陷阱、鐵夾、路銃為主,獵殺野生動物。現在則組成獵隊,以獵殺山豬為主。
獵隊隊員須熟識山勢,具耐力、經驗、膽識。領隊負責聯絡、機動應變。搜索員:搜尋獵物。押狗員:照護獵狗,出獵時須緊跟獵狗。鏢和小刀是主要工具。獵狗是最重要的幫手。
搜索員在搜尋獵物時,山林是一片神秘莫測的死寂。發現山豬後,領隊下令放狗,辨識獵物氣味,師父狗就領先追蹤,激昂的狗吠聲響徹山野。待嚎叫聲震撼山林時,山豬已被獵狗層層咬住,押狗員就須眼明手快的刺殺獵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