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孝威社區地圖孝威村













孝威社區 孝威社區地圖孝威村
  位於五結鄉東隅,東隔冬山河與季新村為鄰,南以大埔排水幹線接協和村,西鄰大吉村,北為錦眾村,全村面積3.3488平方公里,戶數為524戶,人口約1500多人。本村範圍涵蓋松仔腳、四百名、九十二城、下厝仔等聚落,流傳在地有個俗諺:【厝住茅仔寮,歇涼松仔腳,田園一百甲,牛飼九十二,長工四百名】,生動的表達出先民辛勤墾作的景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孝威社區,歡迎您













孝威社區 孝威社區,歡迎您
  孝威社區是一個淳樸熱情、人情味濃厚的農村社區,緊鄰冬山河親水公園、傳藝中心。沿著社區四周的鄉道鋪設有鐵馬車道,民眾假日可攜眷沿途欣賞周邊風景,既可放鬆心情又能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另外古早味的醃製品、草包文化及孝威國小的布袋戲,還有一棵領有身分證的榕樹公,值得一起尋幽探訪。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會客菜













拱照社區 會客菜
  宜蘭監獄原位於宜蘭市,1992(民國81)年,在三星鄉阿里史購得土地15餘公頃興建啟用。學員製作花燈及各項手工藝參與公、民機關展出更深獲各界好評。「社區服務隊」以敦親睦鄰及社區服務來融入地方生態,做為社區的好鄰居。  會客菜—收容人的親友探監會客可以自備寄送食物,因此造就了監所周邊出現賣「會客菜」的這門特殊行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傳統碾米廠













拱照社區 傳統碾米廠
  早期因本村無電力,碾米機器由煤油作燃料帶動碾米機,當時農民生活困苦,曬穀場全是泥土踏實,稻子曬乾全拌泥灰送到碾米廠,因廠房全是灰塵及煤油煙,因此才叫「土礱間」。1945(民國34)年間引用灌溉水推動水車帶動碾米機器,直到1963(民國52)年才改為電力驅動馬達來碾米,當時廠前有棵大榕樹,每天來此碾米的農民都在樹下談天說地,不知不覺忘了等待的時間。近年來因為農作轉型及白米需求量減少,傳統碾米廠也漸漸沒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環保志工隊













拱照社區 環保志工隊
  社區環保志工隊成立於2001(民國90)年,隊長一職由現任理事長張文子擔任,擔負指揮聯絡工作,隊員由社區一群有愛心,具服務熱忱的村民組成,目前環保志工隊現有成員計31人。長期以來隊員們為守護社區好山好水好風光,都是天未光就開始協助社區環境整頓、資源回收、綠美化等工作,因為大部份志工都是上班族。由於志工們的付出,使得社區環保網絡格外確實,本村的環境也益形美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拱照家政班













拱照社區 拱照家政班
  拱照社區家政班於1994(民國83)年成立至今,當時由現任社區理事長張文子籌劃召募班員,促使家政班成立,並擔任班長之職,讓班組織漸具規模,多次配合農會活動、籌劃辦理各項研習。如有社區活動,更是包辦活動餐飲製作及協助社區各項活動。除增進社區民眾互動外,同時也成為社區安定的力量,共同維護及營造更和諧、快樂的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傳統農作—水稻













拱照社區 傳統農作—水稻
  稻米曾是社區村民主要脈動,從整地、育苖、插秧、除草、施肥、灌排水、病蟲害防治、收穫及乾燥等,都由機器取代了傳統的人工。也由於年輕人往外地發展,農田轉種蔥、蒜、銀柳及上將梨後,綠油油的稻田伴隨著白鷺鷥的蹤影,晚風掀起一陣陣金黃色的稻浪,稻穗上一粒粒飽滿的米粒,這一幕幕農村的景色,隨著時代變遷越來越難看到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拱照重劃













拱照社區 拱照重劃
  阿里史開發較早,因早期原住民出沒無常,加以地多溪埔,洪水不斷,1968(民國57)年一次大水造成嚴重土石流,沖毀附近田園、房舍,災後重建一併進行農地重劃,本區也成為三星鄉最早進行農地重劃的區域。後因有些農田沒有道路和灌溉設施,農民耕作不便,經1992(民國81)年及1999(民國88)年,二次重劃之後,田地方正,灌溉方便,水患減少,農舍越蓋越多,呈現出農村新風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誦經團













拱照社區 誦經團
  顯微宮誦經團成立於1992(民國81)年,當時由現任村長鄭阿財招募經生參與並擔任團長,團員是一群有緣的善信組成。每逢農曆初一、十五日及顯微宮有重大慶典時均按時誦經禮讚,友宮寺廟節慶時,亦應邀前往誦經賀慶,祈求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平時每星期四由賴老師指導經生誦經、禮儀,自從誦經團成立以來為社區帶來祥瑞之氣,也相信眾的善念,必能感動上天眾神保佑蒼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拱照社區-集村農舍













拱照社區 集村農舍
  社區中的農舍部份是本地人建造的,近年來外地人嚮往宜蘭好山好水來此購地建屋,綠油油的農地上散落著豪華農舍,滿足都市人享受鄉村生活的夢想。
  社區建商胡先生認為獨立農舍的主人多半是外地人,1~2星期才會來一次,和左鄰右舍都不熟,會有安全上的顧慮。因此興建集村農舍, 2006(民國95)年完成一期金玉滿堂20戶,2010(民國99)年再推出二期希臘愛情海30戶,集體規劃完善,綠意盎然,適合退休養老、渡假休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