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龍德社區-社區總體營造成果與願景 龍德社區 社區總體營造成果與願景 經過多年來的努力,社區在大家共同打拼之下已稍具成效,於九十一年參加社區評鑑比賽,榮獲宜蘭縣第三名及全國甲等社區的榮耀,並得到二十萬元獎金的鼓勵。隨著日托服務及營養午餐送餐服務的開辦,已朝著福利化社區邁進,原社區活動中心早已不敷使用,現在已購買七百坪農地,進行新活動中心的興建計劃,預定在三年內完成,原社區活動中心將做為社區資訊站及圖書館,未來新活動中心將針對幼兒及老人的需求來規劃,期望營造一個『健康、活力、新社區,快樂、溫馨、桃花源』的理想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唱歌仔、看戲到隆恩 龍德社區 唱歌仔、看戲到隆恩 在隆恩有一群老農民,於第一期稻作收成後,利用晚上休息時經常聚在一起唱「歌仔」,在稻埕上你打鼓、我拉弦、唱得非常開心。為什麼住在隆恩的老農民特別喜歡唱歌仔呢?因為隆恩有一間超過二百年歷史的佛祖廟,在幾十年前農民除了種田外,還從事養鴨群及母豬,為了答謝神恩每逢佛祖聖誕千秋,野台戲經常上演二、三十天,記得小時候有一句諺語「看戲到隆恩、借錢到奇武荖」,可見當時隆恩廟香火之鼎盛。現在野台戲盛況已不再,但老農民對歌仔戲的熱愛不減。還有隆恩廟本身的建築結構保有傳統建築工法,龍的造型雕塑特別多,以及百年以上利用石頭打造的香爐古色古香,值得大家前往觀賞參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區界與牛路頭 龍德社區 區界與牛路頭 福德路與區界路交叉一帶稱為『區界』,俗稱『牛路頭』,區界路以北屬五結鄉,以南屬蘇澳鎮,東連濱海公路及『埤仔尾』海邊,濱海公路未開通前,是通往五結鄉公墓的唯一道路,往西可直通冬山鄉。約六十幾年之前,農民用牛車運送農產品,牛車行至區界休息後再轉往利澤,此處稱為『牛路頭』,就是牛路盡頭的意思,現在我們還如此稱呼。另外於龍德廟一帶稱為『猴猴仔頭』。此處因福德路與區界路在此交叉,交通流量大,商店林立,是本社區最熱鬧的地段,除了一般商店外還有傳統的早餐店、美式連鎖早餐店、二十四小時便利商店、更有大型超市等,確實和六十幾年前牛車成群貨物集散的情形有點相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兩廟合辦中元普渡 龍德社區 兩廟合辦中元普渡 龍德的中元普渡與其他社區有些不同,從十年前開始,由龍德廟與城隍廟聯合舉辦,減輕信徒負擔,促進地方團結和諧。由龍德廟值年頭家負責募捐,交由城隍廟於農曆七月一日主辦,兩廟信眾共同合作佈置場地。普渡儀式由城隍廟值年爐主擔任主祭官,龍德廟值年爐主及兩廟主任委員率領全體委員、頭家、信眾陪祭,由道士引導大家至龍德廟恭迎福德正神、觀音佛祖及眾神仙菩薩至城隍廟開啟慶典。每年供品紅豬十幾隻,除了龍德廟、城隍廟及神將會各一隻外,其餘皆由信徒自行籌組豬公會共同出資,祭拜後均分。另外需犒軍用白米每年只可增加不可減少,去年計六萬二千五百斤,為每年最熱鬧的宗教活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農、牧業的守護神-先帝公 龍德社區 農、牧業的守護神-先帝公 先帝廟奉祀主神五穀先帝就是神農大帝。神農發明耒耙,教人民種植五穀,又嚐百草以醫病,且樹立市集規模,互通財貨。因此農民、藥商、醫生均奉之為守護神。早期本地居民主要以農、牧業為主,就是種稻米、養豬及養鴨。因此本社區於民國前一百多年前便供奉先帝公,至今約貳佰零伍年,最初以甘蔗葉、茅草搭建,後來改以土 厝,民國七十九年重建成今日的規模。以前農業社會農民為答謝神恩,每逢先帝公聖誕千秋,養豬及養鴨大戶爭相酬神,歌仔戲一場接一場上演非常熱鬧。雖然現在已是工商社會,但是來自全國各地的香客,還是經常前來進香聯誼參拜,香火依然鼎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庇佑二鄉鎮三村里的大眾爺廟 龍德社區 庇佑二鄉鎮三村里的大眾爺廟 相傳奇武荖(冬山鄉三奇村)最南端青茼樹下,安葬有三兄妹,他們抵抗外侮保衛庄民,被殺後由水尾仔(冬山鄉大興村)陳姓及猴猴劉、張家族共同用三塊大石板安葬。當時此地是大興村、三奇村及龍德里的灌溉水源地,人煙稀少,遍佈毒蛇,農民晚上要輪流留守捍衛水源,但是這裡的毒蛇從不傷人,村民都認為是三兄妹的庇佑,便集資興建有應公廟加以祭拜。民國五十幾年翻修一次,後來龍德工業區開發原址被徵收,政府補助參拾壹萬元,才於現址重建,改稱大眾爺廟,經信眾擲笅請示訂定每年農曆八月十二日為大眾爺公聖誕千秋,當日大興村、三奇村、龍德里及工業區廠商,皆會前來參拜,祈求庇佑。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育英國小成人基礎教育班 龍德社區 育英國小成人基礎教育班 育英國小成人基礎教育班活到老學到老教學方式多元化唸佛經、熟悉注音符號唱歌識字,進步神速請大家「好康到相報」,機會難得,來就有收穫我們是小小「聯合國」學員國籍包括印尼、越南、菲律賓、緬甸、泰國、中國……等下代子孫教育很重要,歡迎外籍新娘到學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育英國小的現代哪吒 龍德社區 育英國小的現代哪吒 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小學從民國八十八年九月開始發展直排輪教學活動,多次參加縣內比賽成績斐然,在校長與社區發展協會和家長的支持配合下延伸直排輪活動進行曲棍球運動,更推動直排輪舞龍,配合社區廟宇慶典等活動深獲各界好評,是本縣第一支直排輪舞龍隊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龍德社區-作育英才-育英國小 龍德社區 作育英才-育英國小 育英國小沿革民國三十五年二月設立馬賽國民學校新華分班,並借用福德廟上課。民國四十二年奉令升格為馬賽國民學校新華分校,由賴錦田老師兼分校主任,仍借用福德廟上課。民國四十八年五月一日奉令獨立為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學校,由張厚貢先生任首屆校長。民國五十七年八月政府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正名為宜蘭縣蘇澳鎮育英國民小學,校齡迄今已是四十又六,現任校長陳楙樟先生,積極推動學校社區化,社區學校化。教職員生:教職員工28人,學生424人班級概況:現有普通班15班學校特色:目前發展項目為籃球、資訊教育、直排輪舞龍…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