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建軍社區-眷村往昔













建軍社區 眷村往昔
袁金環女士,民國八年生,祖籍山東。三十八年十月隨部隊由廈門轉進至高雄,次年二月移防至彰化,春節前後跟隨國軍二十九師八十七團(當時人數約一千餘人)抵達宜蘭現址。當時房子是由竹子及泥土混搭而成,週遭所見沒有建築物,水電俱缺。在護城河上(當時約五公尺寬,在它的右側有一條細細的灌溉渠流向復國巷、流向宜蘭高中…)所見的只是一個簡陋竹橋。河裡有豐富的魚蝦、河鰻、螃蟹…。高低起伏的水田擺佈在眷村的周圍,在水稻收割休養之際,內中藏有肥碩的田螺,在那個年代,算是相當好的營養補給品。…時間的流轉,在媽媽的臉上刻下了深沉的記憶。曹孟德詩云:『月明星稀,烏鵲南飛』。慢慢的、慢慢的,明月、烏鵲,都在我們的眼前靜靜地溜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凌雲新村調查記錄













建軍社區 凌雲新村調查記錄
凌雲新村現地原為日治時代日本空軍中隊使用之軍用機場,三十八年國民政府遷移臺灣,凌雲新村奉令由我國空軍總部所屬之「基勤分隊」負責接收事宜。民國四十五年配合空軍基勤分隊遷居於原日本空軍修護隊宿舍,後逢歐珀及多次颱風侵襲下毀損,故在五十一年由空軍總部配合天主教合建五棟眷舍共計三十一戶,命名為凌雲村。其西北方原有通信兵學校(現已改為蘭陽師指揮部)。在眷村正前門原有一所「空軍子弟學校」(今南屏國小)。其後因變更為蘭陽地區第一所新型實驗性國小,故遷移至現址。縣政府及國防部考量本縣本來都市規劃及後備軍人動員因素,將團管區司令部改建為宜蘭後備司令部,其地基部份即南屏國小原有之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金六結抽水站













建軍社區 金六結抽水站
民國八十四年三月十六日正式啟用的金六結抽水站,佔地面積有八○○平方公尺,總工程費計一億二千萬元,抽水站內擁有三部強力抽水機,視蓄水池水量高低自動排水及提醒操作員,另有自動攔污泥裝置,自動清除排水口污物,經由輸送帶送至垃圾子車,同時也備有二部發電量一千瓦的發電機,可在斷電時自行發電正常運作,是全縣規模最大,也解決了泰山路以西住宅區的淹水問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軍用品百貨店(文具行)













建軍社區 軍用品百貨店(文具行)
金六結營區週遭有許多與「兵仔營」息息相關的產業,有理髮店、撞球店、早餐店等等以及「軍用品百貨店」,後者販售有:銅油、襪子、黑膠鞋、綁腿、毛巾、內衣褲、手套、鋼杯、臉盆、牙膏、軍用配件、刻印章…應有盡有,目前仍有泰源與魯記兩家。據泰源文具行的楊菘楙先生表示,早年因交通不便,許多官兵弟兄委託他父親幫忙採購生活所需的日用品,漸漸的家裡開始販賣軍用品百貨,解決交通不便的採購困擾,轉眼也有三十多年的歷史。店裡也會因應軍中弟兄所需而增加販賣的項目,例如:收洗衣服,以及最近的打鎖匙。便利服務的理念經營或許是常可吸引兵仔來店裡的原因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金六結營區













建軍社區 金六結營區
在日治時期為「練兵場」;北機場跑道的位置,隨著日本戰敗光復後改為「陸軍營區」與「陸軍通信兵學校」,近年來則改為「金六結新兵訓練中心」。在社區居民的記憶裡,「兵仔營」與生活有著密切的關聯,比如聽到兵仔營裡的廣播、軍歌答唱、起床號…幾乎是特殊的生活記憶。而過去軍事設備移防吉普車、戰車也曾直接通過泰山路,造成路面嚴重震動、巨大聲響的深刻記憶。年節更有阿兵哥舞龍舞獅的「親民」應景活動。或許兵仔營對社區居民來說不只是國防兵力訓練的中心,更是有深入日常生活作息的記憶情感,對建軍社區來說,幾乎是以兵仔營為核心,而相對附屬其他的基礎建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南屏國小













建軍社區 南屏國小
南屏國民小學創校於民國三十九年,前身為空軍宜蘭子弟小學,為紀念空軍烈士李南屏而命名,舊校區位於金六結營區前方,因地勢低窪,常淹水,滋生病媒蚊蠅且班級數常在個位數之譜,而後校地被編列為宜蘭團管區用地,面臨廢校之危機,經過校方及地方士紳力保,得到政府首肯,決定遷校再造新『南屏』。新校地面積約三公頃,於民國八十三年新校舍落成啟用,校園廣闊、校舍新穎、環境優美,家長爭相為子女申請就讀,由八十四年的十二班到九三年增到五十八班,學校擁有完善的軟硬體教學設備,美輪美奐的教學環境是社區孕育文化的搖籃,更是由一個迷你學校變身為數一數二的明星學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飛行機路













建軍社區 飛行機路
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宜蘭興建南機場以供神風特攻隊之軍機起降,由本里北機場及停放在機場附近機堡內之軍機,就沿著目前的復國巷,由當時徵用的民夫,將飛機由北機場推至南機場,而形成當時獨特的飛行機路。此路段在日治時代是屬於相當重要的一條道路,據本地耆老回憶所述,當時闢建的道路不多,而連結宜蘭市南北二處機場的主要道路,就是這條飛行機路,它串聯著當時日軍引以為傲的軍事機場,由著神風特攻隊所駕駛的零式戰鬥機(日軍的自殺式軍機),為日軍帶來優秀的制空權以及無數次的軍事勝利,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使得美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才造成日軍的投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福德廟













建軍社區 福德廟
本廟溯源於清朝咸豐六年(1856年)間,庄民羅 等先人,於宜蘭市金六結城仔邊,以「石坊」(早期用來蓋屋的石材)建廟,恭奉主神為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並安奉土地婆,均以石材雕製,因為石材廟矮小,信眾膜拜時需以跪地而祭,請神時更是匍匐前進而請。台灣光復初期,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間,庄內長輩許明土等先人,發起遷建於城仔內,以簡易木造廟宇供奉,以方便信眾膜拜,後因年久且簡陋必須整修,由當時里長張樹福先生發起重建事宜,於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一日廟宇重建慶成。土地公因為保祐村民墾地農耕豐收,神威顯赫,信眾日益增加遍及全縣,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童玩藝術節親善社區













建軍社區 童玩藝術節親善社區
為響應政府舉辦『2004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本社區希望參與接待遠到而來的外國朋友,於是便積極參加了『親善社區參訪點』之徵選活動,全體社區居民均希望能藉由童玩節的接待交流,使前來的外國團隊,對台灣的人、事、物都能留下親切美好的印象,並讓社區民眾參與而拓展國際視野。選擇社區特色及景物設計出富人文歷史之議題:1.音為有愛 2.飛常有趣 3. 探古尋幽 4.天長地酒 5.話說蘭陽,透過結合學校、單位及社區資源力量,以參訪點的活動設計,藉由社區民眾與參訪來賓融洽互動,產生美好的印象與文化之交流。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建軍社區-宜蘭河濱公園













建軍社區 宜蘭河濱公園
四溪匯流宜蘭河,北源小礁溪、大礁溪,南源五十溪和大湖溪,河水充沛寬闊,孕育出蘭陽平原上,人文氣息最濃郁的城市—宜蘭市。清治時代,宜蘭河每逢豪雨便氾濫成災,一直到日治時代,宜蘭廳長西鄉菊次郎開始修築堤防、整治河道,戰後,縣府繼續爭取上級補助,加強整修堤防。現在宜蘭河僅在宜蘭市部分開闢「河濱公園」景緻整齊美觀,站在堤防上賞景,可發現峰巒倒影,有如畫屏,可攬溪山之勝,為「蘭陽十八勝」之一,稱之「西堤晚眺」。 尤其一到農曆過年,縣政府每年都在宜蘭橋上佈置美景,從遠方看去,就像一座發亮的橋架在宜蘭河上,把宜蘭縣點綴的熱鬧非凡,這就是我們的宜蘭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