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香員宅-張氏老宅舊情













香員宅 張氏老宅舊情
張氏舊厝為以前做過保正的張阿養之舊居,他光復後也被選為「篤農家」(優良農家之意),當時農委會前身「中國農村復興委員會」,簡稱「農復會」,有國際農家子弟交換計劃,他曾經與外國農村青年交換農家,後來也當選過村長,其舊居為閩南式建築,因年久缺乏維修,屋頂已塌陷,很可惜。其下一代張慶泉以前在冬山鄉公所當課長退休,也經營茂林種苗園。右圖為古早農村結婚均在自己門口埕合照或辦喜宴(如主圖),回憶阿公阿嬤時代對比現代的婚禮全部到餐廳辦理,很沒有古早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舊牌樓與活動中心













香員宅 舊牌樓與活動中心
社區舊牌樓建於1983年,已有二十幾年歷史,因台九線拓寬而被拆除,已成過去。社區活動中心建於林永定村長任內,當時屬村理事會時代,後來才改為社區發展協會,其面積只有40坪左右,依目前本村人口數2900人,早已不敷使用,期待一所多功能的活動中心,早日誕生,提供村民集會活動之場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覆尾寮













香員宅 覆尾寮
覆尾寮為先人來本地拓墾時居住的住所,對於歷史文化資源是一大特色,也呈現先人的智慧及刻苦耐勞的精神,可留給後代子孫思古、懷舊的歷史空間,也可供教學教材之用。當時先人拓荒墾地,就地取材搭建覆尾寮,以蛇木、竹子、籐、木條、茅草等為材料,牆壁用菅芒、莖、編織,再以牛糞及粘土糊上,是冬暖夏涼的好住所,也是本社區文化歷史資源。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香員療效特性













香員宅 香員療效特性
依據《本草備要》一書所載;佛手柑味辛、微苦、酸性溫、無毒、入肝、脾、胃經。其功效為和胃健脾、理氣止嘔、行氣怯痰、舒肝解鬱、證痙止痛,亦可治胃痛、脅脹噎膈、痰飲咳喘、必能解酒。(1)可緩解胸、腹脹滿作痛、以及對胃腸道、膽囊和支氣管之平滑、肌肉有鬆弛作用。(2)可改善因肝陰不足而引起胸肋及乳房脹痛、痛經、月經不協調。(3)在臨床動物實驗中,有抑制心臟及降血壓作用。(4)可緩解消化不良、胃腕(註1)疼痛、嘔吐噯氣(註2)、食慾不振,飯前一小時食用。註1:胃的總稱註2:打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清香襲人供賞玩













香員宅 清香襲人供賞玩
佛手柑為常綠小喬木或灌木,老枝灰綠,嫩枝微帶紫色,樹枝優美,四季常青,當果實盈枝時,透發出陣陣清香,一般培育3~5年即可開花結果,根據花農的經驗,它的特性有五愛五怕:愛溫暖、怕霜凍;愛陽光、怕乾旱;愛肥沃、怕黏結;愛潮濕、怕盆澇;愛通風、怕煤煙。李時珍《本草綱目》云:「其實狀如人手,有指,俗呼為『佛手柑』。其味不甚佳,而清香襲人,置之几案,可供玩賞。」正由於它具有行異香清的特點,贏得了歷史文化的青睞。明代朱多炡有『佛手柑』詩:春雨空花散,秋霜碩果低。牽枝出纖素,隔葉卷柔荑。指豎禪師悟,拳開法嗣迷。疑將灑甘露,似欲攬伽梨。色現黃金界,香分白麝臍。願從靈運後,接引證菩提。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香員又叫枸櫞













香員宅 香員又叫枸櫞
佛手柑:香櫞變種,西元1730年自中國大陸引進台灣。(1)植株:樹矮小,不規則圓頭形,樹姿開張,枝條具披垂性,短刺,嫩枝紫紅色,植株生長健旺,春植期3至4月。(2)葉:葉互生,葉橢圓形,葉端鈍尖,基部廣楔行或圓形葉綠,有鋸齒狀,頁面葉背平滑,革質葉面綠色,葉背淺綠色,短葉柄,幾乎無翼葉,葉長40公分,寬3公分新梢尖紫紅色。(3)種子:無籽。正常產期北部9月至12月,中部10月至12月。主要作藥材及觀賞用等,具高附加價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香員重現













香員宅 香員重現 希望無限
香員與本村地名有歷史的淵源及密切的關係,因此居民以共識推選香員(佛手柑)為本村的文化產業,引導新技術導入盆栽,提升其附加價值,改善居民生活環境,帶動觀光改善農村經濟,提升生活品質。以香員(佛手柑)帶動社區觀光產業發展,藉由創新、創意之文化歷史產業及一座意象雕塑,提升自我競爭力,透過社區營造發表活動增加社區曝光率,吸取更多觀光人潮,活絡產業之傳承,增加居民收益,繁榮地方,增加就業機會,透過居民參與配合「文化產業化、產業文化化」,共同規劃社區多元化空間及活動社區,以營造社區共同體之意念,來創造社區美好的未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香員宅地名歷史見證













香員宅 香員宅地名歷史見證
香員宅地名為日治時代登錄之地名,早期地址也用香員宅,如冬山庄香員宅234番地李文成先生,地籍大、小段也是香員宅段00號。後來重測時才改為香和段、東和段等等。地政事務所申領地籍謄本時,也有註明重測前之地段為香員宅。由此可見香員宅的地名有歷史的淵源,不可抹滅的事實。是一個好聽又好叫的地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社區簡介













香員宅 社區簡介
香和村舊地名為「香員宅」,位於蘭陽平原東南方,北距冬山市街,鄉公所、火車站、森林公園、南鄰武荖坑風景區,均未及一公里,幾近相連。早期先人來此地拓荒墾地,居住位於香員樹(佛手柑)當中而得名。又有一稱為「鴨母埤」,因為有條林寶春圳流過,在圳旁邊居民飼養很多鴨母而得名。面積為3.8平方公里,有19鄰,人口825戶,約2900人,大部分以農維生,農產品有稻米、蔬菜、茶葉、山藥、花卉等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