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群英社區-庇護鄉里的慈善爺廟 群英社區 庇護鄉里的慈善爺廟 天、地、鬼、神是早期的農民所敬崇,群英村雖然找不到一間土地公廟,卻有一座其他地方難得一見的,供奉地基主的—-田頭家廟。早期相傳有人常看見一位白髮皤皤的慈祥老者,在附近巡視田園,地方居民感念 祂保佑合境平安,風調雨順,莊稼豐收的恩澤,尊稱為慈善爺,每年定期祭拜,充分闡釋先民敬天、畏神,尊崇大地的精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閒話桑麻 群英社區 閒話桑麻 這裡的農村,多的是傳統的稻米產業,沒有其他有特色的農產品,但猶保有最純真的農家本色,竹圍下編織著竹器的老阿公,曬榖場上揮汗的歐吉桑,手搖幫浦水井旁的老阿伯,臉上佈滿著歲月的痕跡及智慧的象徵,每一句話都是本土的歷史,聽他們娓娓道來,有如走入時光隧道,重回五十年代的歲月,真的是「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學前教育 群英社區 學前教育 鄉立托兒所群英分班與私立格林幼稚園,可以說是群英的最高學府,鄉立托兒所通常都會配合社區或昭靈宮舉辦的慶典及活動表演舞蹈節目。私立格林幼稚園,除提供專業之幼兒教育服務外,也致力於社區間的互動,響應社區所舉辦的文化活動,融合社區資源及特色於幼兒教學之中,達到延伸教學於社區的目標,並提供園區內的遊戲場、沙坑、植物觀察區、小魚池等設施,於假日期間開放給社區民眾帶孩子來玩耍,為社區提供另一個假日休憩的綠地空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竹圍舊事 群英社區 竹圍舊事 本村鐵路以東仍然以傳統水稻為主要產能,保存著多處富有農村特色的竹圍聚落。宜蘭多颱風,早期的農家建築都很簡陋,為了免於房子被颱風吹垮,高聳密集而韌性強的竹林,可抵擋颱風吹襲,防止盜賊侵擾,棘竹圍更能發揮防盜禦番的功能。日治時期美機轟炸時,城市居民都會到農村竹圍躲避空襲,也是聊天、歇息、品茗、下棋、吟詩消暑的好所在。竹也代表高風亮節、節節高昇、竹報平安,可以做家具、竹馬、竹桌、米籮、竹椅、曬衣竿、竹掃把?等,更紀錄下先民篳路藍縷,開墾家園的痕跡,其展現的歷史、文化的意義與功能值得細心體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社區活動中心 群英社區 社區活動中心 社區活動中心,位於東區的鐵路旁,由於歷屆的理、監事及全體會員的建設和經營才有今日的規模,佔地兩百多坪,室內還算寬敞,但週邊缺少綠地與空間,也沒有廟宇或小公園可搭配,辦理活動時人車都嫌擁擠,而且距離住宅集中的地區稍嫌偏遠,民眾使用甚感不便,鄉公所方面借用為托兒所,並將天橋下的集會所,交換由社區使用,原址的社區活動中心,繼續提供社區早起運動的民眾使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天橋下 群英社區 天橋下 羅東環鎮道路通過鐵路處,有座跨越鐵路的天橋,東邊屬於羅東鎮,在西邊屬於群英的天橋下,建有籃球場,提供青少年打球及社區民眾活動,每天早晨,都有一隊屬於國際太極氣功十八式群英支會及晨間有氧的運動團體,在此活動,傍晚也有民眾在此作五行健康操運動,另有室內的活動空間給社區當活動中心,在缺少活動場所的情形之下,也算難能可貴。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工商與美食 群英社區 工商與美食 在台九省道冬山路三段的兩旁,集結著汽車、機械、五金的材料行與修理廠,是羅東地區的工業要道,環鎮道路冬山路五段一帶,多的是公司、行號,而位扼順安地區出入門戶的義成路三段,更是熱鬧非凡,整條街就有好幾家的超商,尤其是吃的,知名的鴨肉、醉雞、鹹酥雞、海產、清粥、早菜、肉羹、麵食、手工麵線、傳統豆花、搖搖冰等各式各樣的冰品,都集中在這一帶,來此走上一趟,包你吃得過癮,如果你到羅東,沒有來過這裡真的很可惜,有機會歡迎來作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環境與生活 群英社區 環境與生活 鐵、公路,像把劍將社區劈開為東、西兩大區塊,都市與農村的分野,更為社區居民的生活造成很大的衝擊,便利的交通帶來工、商的繁榮,人口急速集中,建設永遠跟不上需求,排水功能難以宣洩突如其來的大雨,遇雨即淹,曾是居民最大的夢魘,公共設施嚴重不足,六千人口居住的社區,竟然沒有一處可以提供居民休閒的公園綠地。北宜高速公路的通車,台九省道的拓寬,帶來更多的商機,也帶來更多的車潮與人潮,交通便利,物質更豐富了,但人與人的關係,和拓寬的道路一樣,距離拉得更開,殘存的人情味也將消失殆盡,如何在過去和未來的蛻變中求取均衡,將是絕對要面對的課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群英社區-社區簡介 群英社區 社區簡介 「群英」係由舊地名九份、八仙兩大聚落所組成,而九份、八仙的地名,是因為由九個人開墾的柴刀份(九份)及八個開墾的男丁(仙ㄟ)而得名。終戰後,村、里改制,因地方的信仰中心昭靈宮,供奉的是關聖帝君,取其三國演義之群英會典故及千字文句「右通廣內 左達承明 既集墳典 亦聚群英」而命名,實際上群英也人才濟濟,在各行及各專業的領域,都有出色的表現,不負當初命名之先賢的期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香員宅-採茶古道 香員宅 採茶古道 早期茶葉盛產期時,採茶等各項作業均走此古道出入,目前茶園荒廢良久,已被野草雜木遮蓋,成為綠色隧道,是一條良好休閒健康觀光步道。起點可從內城鎮安宮廣場,廣場可供停車及衛廁洗手間設備齊全。終點為牛稠坑佛祖寺,牛稠坑瀑布也有同樣之設備,古道山頂有平台,遠可鳥瞰龜山島、冬山河紅橋,視野良好,是一處不可或缺的休閒聖地。來回時間約1小時至2小時。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