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湯圍社區-舊情綿綿那卡西—難忘那走唱歲月的故事













湯圍社區 舊情綿綿那卡西—難忘那走唱歲月的故事
「那卡西」為日本「走唱」之音譯。礁溪「那卡西」起源於台灣光復之後。早期樂器較簡單,以木吉他、手搖鈴鼓及一般打擊樂器伴奏。民國50年代,礁溪開始出現手風琴樂師,但尚未進入飯店走唱,而是遊走街頭演奏讓民眾或遊客唱唱歌,以博取少許小費為生。民國60年代進入鼎盛時期,當時溫泉區的48家飯店旅社,皆有那卡西演奏。樂師們流動穿梭以應付酒番,名為「跑番」。民國70年代,溫泉旅館有如雨後春筍般乍然冒出,那卡西之需求量大增,跑番從中午十二點到凌晨三、四點,有時連吃飯的時間都沒有,但收入可是相當驚人,故招致外縣市藝人的湧入。當時電吉他、電子琴開始普及,年輕人紛紛投入,雙人組也拆成單人彈唱。民國80年代興起卡拉OK、KTV,那卡西便逐漸沒落了。目前礁溪,僅存一家尚有「那卡西」。(以上圖文資料係由五線譜工作室莊奕銘老師提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溫柔鄉、小北投—酒番之今昔













湯圍社區 溫柔鄉、小北投—酒番之今昔
日本人愛洗溫泉,故帶動礁溪溫泉的開發,同時又建礁溪火車站於湯圍,使得「湯仔城」繁榮起來。民國60、70年代裡,國內經濟起飛,是礁溪溫泉最風光的年代,鶯鶯燕燕成群,好似北投風情,故被稱之為「小北投」、「溫柔鄉」也不為過!「來去礁溪抓鴨母!」就是暗語。到80年代流行愛滋病,加上政府執行掃黃掃黑,又逢實施週休二日。飯店業者生意跟著緊縮,最蕭條時僅剩不到七成之家數。921大地震,更將生意震到谷底去。隨著北宜高速公路,將於94年底通車的佳訊傳來,加上政府鼓勵國民旅遊,業者遂亟思轉型。如今礁溪溫泉又再度展現遊客如織的盛況。只不過已不必再用「色誘」而代之以「健康與休閒」的經營理念。明天就來走唱那卡西,回味舊情戀戀歌聲的過去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小窟公共浴池













湯圍社區 小窟公共浴池
湯圍有兩處小窟的公共浴池,分別是玉石澡堂和位於第一收費停車場邊的公共溫泉。玉石澡堂位在公園路旁的樹蔭下,以黃石塊和竹編為牆,配以低矮的鐵皮屋頂,內部五角形浴池,只有膝蓋深。此處雖隱密,但通風良好。午後四點至夜晚是黃金時間,玉石村的老住民已習慣將玉石澡堂,當成自家的浴室,沿著小徑散步,走幾步路就來到了。另外停車場處的公共溫泉,池的面積較小,又四面為磚牆,熱氣較不易消散,上方有涼亭可供休息納涼。在這兒泡,耳際不時響著呼嘯奔馳著的車聲。免費湯如不過癮,那試試旅館飯店的泡湯設備與服務,形形色色的任君選。湯,為溫泉業者造就了一番風光,也曾起起落落,明天告訴你。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平地溫泉—溫泉中的溫泉—美人湯













湯圍社區 平地溫泉—溫泉中的溫泉—美人湯
溫泉是上天賜予最好的禮物,有如咱礁溪人的生命一般,湯仔城=溫泉=礁溪,是相同的,不可失去的。這兒的溫泉不是野溪溫泉,源頭也不限一處,可採水的範圍將近1.2平方公里,淺地表即蘊藏豐沛的溫泉熱水,所以稱為「平地溫泉」,全世界亦不多見。水質清澈屬鹼性碳酸泉,含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鈉、錳、鎂、鉻及重碳酸氫鈉等。特別含有「酚鈦鹼」,洗後皮膚光滑細緻,故有「美人湯」之稱。且無硫磺刺鼻味,無色無臭,溫度適中。日本人曾在礁溪留下「一天泡五次」的紀錄。但,給您安全的建議:一天以不超過三次為佳。「溫泉中的溫泉」魅力無比,除了大池也有小的公共浴池,明天告訴你:哪裡找得到小窟公共浴池。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濟世泉、先生泉、夫妻泉、尪某泉—溫泉的傳說













湯圍社區 濟世泉、先生泉、夫妻泉、尪某泉—溫泉的傳說
吳沙公開墾宜蘭,同行中有位諳醫術的老公公,夫婦經常一同行醫救人。有一年冬天,山區流行病猖獗,老夫妻忙於為人治病。有一天,忙到了傍晚,他們在寒風瑟瑟中提水回來,才發覺枯枝已熬藥都用完了,只好準備用冷水洗浴,沒想到兩手伸入水中竟然是溫的。「呀!太神奇了!」倆人讚嘆著,並且連忙提著油燈去尋找剛剛提水的山泉小池。之後知道的村民愈多,前來浸泡的人也愈多。人愈多,溫泉水湧出也愈多,並匯流成渠形成溫泉溝。這就是湯圍溫泉的傳說,也是濟世泉、先生泉、夫妻泉、尪某泉的典故。這裡的「先生」就是醫生的意思。是老夫妻的義行感動了老天爺,上天所賜給禮物的溫泉嗎?(傳說提供者:陳呈斌)湯圍溫泉更是溫泉中的溫泉,明天告訴你。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大池和賞鳥協會—泡湯你我他













湯圍社區 大池和賞鳥協會—泡湯你我他
“走!來去大窟(台語,即“大池“也有人叫“大溝”)洗身軀(宜蘭腔音變為“粉舒”)哦!” 宜蘭的阿叔、羅東的阿伯,每當一有閒暇,就會來這大池浸舒服、浸健康,並且還加入賞鳥協會成為「坦胸露體」會員之一。台北的頭家先生經常往返宜蘭、台北,每回路過礁溪,也會來這大池浸泡一番。四城的黑手師,醫生告訴他多泡熱水可以改善筋骨酸痛的老毛病,於是他也經常來此報到。這就是在仁愛路旁湯圍公共浴池的「免費湯」和一群賞鳥協會人的面貌點滴。很可惜,當溫泉溝公園蓋好新式的公共浴池後,就要將目前這上、下游的兩個大池拆除了。這群會友,知不知道「免費湯」即將成為一段過往呢?礁溪溫泉有「尪某泉」的傳說故事,你知道嗎?明天告訴你。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湯溝、燒水溝、湯圍溝、湯仔城溝、溫泉溝













湯圍社區 湯溝、燒水溝、湯圍溝、湯仔城溝、溫泉溝
日治時代名為「湯溝」;台灣人就叫做「燒水溝」;先人拓墾湯圍隘口,因地而名「湯圍溝」;現今通稱「溫泉溝」,又俗稱「湯仔城溝」。山泉水源自礁溪山,洩流至山腳下,在福崇寺前與湧出溫泉冷熱交會,形成小溝渠。溝底是不大不小的石塊,不時可看到泡泡冒出。寒冬時分,溝面白霧茫茫,形狀依照著溫泉溝的彎度,有如之字蛇行。溫泉溝流出台9線道至舊街中山路,這一小段尚保存原貌。向西至仁愛路,其中游部份於民國92年開闢成「湯圍溝溫泉公園」,原本彎曲的水道及周邊的蕹菜水田都已消失了。民國66年,在仁愛路側的溫泉溝,由鄉公所闢建「湯圍公共浴池」,如今因新建湯圍溝溫泉公園計畫案,舊池將被拆除。這大池的故事,明天告訴你。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社區簡介













湯圍社區 社區簡介
「礁」字用台語唸是「ㄉㄚ」,即「無水」之意。溪底無水,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呢?這條溪發源於鵠仔山,流經毘盧寺側旁,上游在毘盧橋沿著忠孝路一巷,西向東蜿蜒直下,落差極大,溪底滿佈礁石。中游經過香檳溫泉旅館旁,雜草叢生。向下流至天隆飯店旁,伏水流竄沒入台9線道路與鐵路地面下,全長2公里,最後流入下埔排水線的這條“湯圍溪“,就是謎底。因位在礁溪斷層線,水均滲入地下成為伏水,然而地下可是蘊藏著豐沛的伏水喔!嘉慶初年,先民見坑谷滿佈礁石,故稱「礁坑」。清朝便是以「旱溪」為名 ,日本人轉音成「礁溪」。打一地名“溪底曝菜脯“?謎底就是「礁溪」。礁溪的名稱由來,就是指這條乾涸無水的湯圍溪。另外有一條“燒燒”的溝仔水,明天告訴你。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開羅社區-開羅、東明、開元三里昔日簡稱阿束社













開羅社區 開羅、東明、開元三里昔日簡稱阿束社
阿束社是羅東鎮最早開發的區域,此地有很多歷史文化都漸為地方所遺忘,尤其住在阿束社40歲以下的年輕人,皆不清楚南門港、詹公橋、天地盤及船仔頭所代表的意義。我們希望經整合三里的資源,激發社區居民重視阿束社歷史文化。右上圖為羅東鎮第十七屆里長就職下圖為前開元里長古文彬和地方人士合影左下角為阿束社日據時代的聚會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開羅社區-羅東聖母醫院













開羅社區 羅東聖母醫院
聖母醫院於民國41年,由若干位天主教靈醫會會士和范鳳龍大夫在羅東租下原已休診的ㄧ家小診所,開始濟世救人的行醫救貧工作,並定名為「聖母醫院」,迄今已有五十餘年。該院於民國44年完成外科大樓,民國48年位在冬山鄉丸山村的聖母療養院完工啟用,民國53年設立聖母護理學校,以培育醫護人員,預定於94年升格為護專,民國76年成立聖嘉民啟智中心,民國78年醫療大樓完工啟用,民國87年開始籌措興建重症醫療大樓,於民國93年開始動工。該院為蘭陽地區民眾提供一處優良的醫療環境,並嘉惠許多貧苦的家庭,為地方的醫療工作奉獻良多,頗受鄉親的肯定與讚譽。左上圖醫院前附近施工老相片左下圖協助防sars宣導遊行下圖醫院新大樓全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