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湯圍社區-高厝邸和林宅的大埕













湯圍社區 高厝邸和林宅的大埕
高家住在奇立丹路頭,有三、四十戶,圍繞在公厝周邊。公厝尚保留原貌,公廳擺著祖先牌位。每當祭拜祖先時,親族便會聚在一起。夜晚時分,公厝也就是古厝前的大埕,就停滿了高家的車。大埕的大小約可容納四十幾部車。白天大埕有如一個大廣場,成為孩子們逗留玩耍,打籃球、打羽毛球、騎兒童車等的地方。如你認為高厝邸大埕很大時,有人會不服氣,林姓人家會聲調提高著說:「我們林宅大埕可以停一百輛車呢!」,於是,順著奇立丹的彎彎小路,來到了林宅。果然古厝前,是好大的一塊空地,空蕩蕩的,停一百輛車應該沒啥問題。有這麼大的地方,真難得!聽說大埕曾演過歌仔戲。有一陣子被生意人看上,常來林宅大埕叫賣江湖膏藥。奇立丹再往下走,溫泉水漸漸不夠熱,所以住家也漸漸稀少,大部份的土地是種植著各類蔬菜或稻米的農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奇立丹的彎彎小路













湯圍社區 奇立丹的彎彎小路
德陽宮對面的德陽街,來福雞店旁的入口處很窄,窄到無法錯車,順著兩個大彎,過鐵路平交道,便來到了奇立丹,噶瑪蘭語是「鯉魚」之意。這裡放眼望去是一片綠意盎然的溫泉蕹菜田。路不管是直的、橫的、叉的,每條路都叫做「奇立丹路」。灌溉水道蜿蜒曲折流經奇立丹,順著水道的奇立丹路就彎來彎去,不由得讓駕駛人放慢速度,這倒是最自然的自行車車道呢!古早這裡是相對於「番社」的「新社」,而番社就是「大竹圍遺址」。這兒有一家礦泉水工廠,就是生產“溫泉礦泉水”的怡康工廠,可惜早就關廠了。還有一家陶瓷工廠,目前轉型為「陶藝休閒館」。奇立丹路頭住著高氏大戶人家,中段為甲魚池區,尾段是林姓大家族。陳厝庄在另一頭,靠近鐵路。所以世居奇立丹的人,大都不出林、高或陳姓。明天來比一比高、林兩家的埕,看誰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湯仔城菜市場













湯圍社區 湯仔城菜市場
現在我們所在的位置,就是礁溪最大的菜市仔—湯仔城菜市場。千萬別小看這個菜市場!這裡不僅菜攤多,菜色豐富而已,它超有特色,超好逛的!早餐嘛!葷的、素的、中式、西式,應有盡有。要麵要飯或米粉、冬粉、肉羹、肉圓、米糕、粿,米苔目加小菜…,想吃什麼都有。五金、碗盤和鍋具,廚房用品等等全部有。每樣10元的攤位這裡也有,原子筆、髮夾、洗衣網、剪刀、膠帶、玩具…10元就是10元,不用懷疑,通通帶走。不過老闆可不保證品質喔!這裡一堆內衣:紅的綠的黑的花的…那裡一堆熟食:肉卷、天婦羅、魚丸、燒賣、春卷…玲瑯滿目。週末假日以及拜拜節日,人潮特別洶湧。靠路邊停著的車龍,路中間會動的車龍以及穿梭的人潮,融合著無啥間隙,就是這樣的擁塞。來湯仔城的菜市仔!別忘記帶把現採的溫泉蔬菜、現撈仔鮮魚…。更要記得:只有早上到中午十二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當溫泉麻糬遇到蕃茄













湯圍社區 當溫泉麻糬遇到蕃茄
溫泉麻糬的原料,是特別選用溫泉水晶糯米,所以溫泉麻糬是正港溫泉的喔!火車站前的溫泉路門市僅此一家。祖傳八十多年,傳統純手工製作方式,目前由第三代傳人游秀絨女士主持。她的女兒正在接受訓練,準備接班,而她將逐漸退居幕後,擔任研發創新的部份。兩年前SARS流行時,蕃茄據說可防煞抗癌,游女士便決定研發溫泉蕃茄麻糬。在試驗過程中,由於蕃茄多汁,不論是滲入皮或是製成內餡,均一再失敗。個性好強、求好心切的她,雖然不斷的失敗,但她反而越挫越勇。最後終於找到竅門,做出來的溫泉蕃茄麻糬,真材實料,整粒麻糬在口中散發出溫泉蕃茄的香甜原味,吃起來QQ爽口。自溫泉蕃茄麻糬上市以來,即成為市場的新寵兒,常常賣到缺貨。因蕃茄是季節性作物,所以你若是能吃到溫泉蕃茄麻糬,算是好運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溫泉蔬菜樣樣不錯吃













湯圍社區 溫泉蔬菜樣樣不錯吃
藉溫溫的水,不但可延長植物的收成期,而且溫泉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如鈣鐵鈉錳鎂…等,可增加營養價值。溫泉蔬菜煮過,吃起來口感清脆香甜,具有獨特之美味,已成為主要的農特產。每回至外地促銷,總是一下子就賣光光了。最有口碑的就是蕹菜,又名“空心菜”,其次有絲瓜、茭白筍。借「溫泉蔬菜」為品牌的則有蕃茄和水晶米。民國69年吳逸臣技師,至桃園農改場取白梗大葉品種,先試種於家裡的甲魚池後,經過多年的培育篩選,終於選出優良品種—桃園2號,於是礁溪鄉農會便開始大力推廣溫泉蕹菜的種植。溫泉絲瓜品種為東光3號,因水份充足,果型較旱地者足足大一倍多,粗圓又長,外皮色翠綠,肉質亦細嫩。立秋後,較不利絲瓜之生長,不過中秋節前後正好是茭白筍的季節。溫泉茭白筍外觀特別白白胖胖,所以又稱「美人腿」。溫泉蔬菜的煮法很多樣,怎麼煮都好吃,請你到湯仔城菜市場來買喔!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回味首屆的溫泉節













湯圍社區 回味首屆的溫泉節
令人期盼的「礁溪溫泉節」從92年12月25日起至跨年2月1日止,共有39天,含耶誕、元旦、農曆新年及寒假等假期。內容有:泡湯主題區、溫泉文物展示及街頭藝人等表演。泡湯主題區分三區:現代動感、視覺藝術及寧靜心靈泡湯。有玫瑰浴(粉浪漫!)、蔬菜浴(夠維他命!)、綠茶浴(日本最流行!)、金棗浴(會一顆顆冒出來!)、牛奶浴(要美白!)、生薑浴(超猛!)……而“礁溪之光”是溫泉節的地標。溫泉節怎麼玩呢?信步逛到溫泉會館,流覽溫泉的過往今來,到外面公園的「足湯區」小歇,端杯溫泉咖啡,坐下來泡泡腳,聽聽流水聲、鳥聲、蟲聲、落葉聲,不經意的吸入樹下植物剛剛吐出的新鮮氧氣。幸運的話,和那卡西樂師唱支老歌。餐廳也特別推出溫泉風味餐,如渣打蕹菜、溫泉水晶米飯、溫泉茭白筍,溫泉蕃茄蝦仁還有鱉料理等。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古早的公共浴場與今之旅遊服務中心













湯圍社區 古早的公共浴場與今之旅遊服務中心
根據文獻,清朝時墾民即發現了湯圍溫泉,不過墾民擔心溫泉水不利秧苗,故並無定居之打算。日本人來了之後,才開始重視及利用。最初日本人將公共浴場,建在圓山內,面積約有3公頃多。收門票,分男女浴室,其浴池頗具規模,有如游泳池般。還有招待室、貴賓室等,並將周圍凸出渾圓的小山丘闢為公園。光復後,縣政府拆除掉,改建為吳沙紀念館。故礁溪圓山公園也被稱為「吳沙公園」。鄉公所於是選在溫泉溝,闢建公共浴室,就在礁小老師宿舍前,那裡有棵蓮霧樹。後因此處正是台九線道。只得再將公共浴室移至現址。經過50年,吳沙紀念館已老舊,故重新改建於民國86年12月18日落成啟用,由縣政府納編為風景區管理所轄下之「宜蘭縣旅遊服務中心」。去年「溫泉節」時,旅遊服務中心改裝為「溫泉會館」。展示內容以溫泉為主題,明天就來回味首屆的「溫泉節」呦!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溫泉心‧湯圍情—社區總體營造之序曲













湯圍社區 溫泉心‧湯圍情—社區總體營造之序曲
民國92年,湯圍社區甫獲選為文建會甄選之營造點,該年的活動有:營造員培訓課程工作坊、社區講座、社區電影院、「溫泉心‧湯圍情」公開徵文、親子畫洗澡圖、創作歌曲—唱唱跳跳洗澡舞等。光看投稿徵文的題目,就令人莫名的感動。例如:溫泉伴我成長、礁溪之寶—湯圍溫泉、溫泉你是礁溪人的驕傲、湯圍之美、湯圍城之戀、大自然的禮物—溫泉、泉心泉意愛家鄉、我愛我的溫泉家鄉……。而親子畫洗澡圖,則呈現可愛的情境。畫中的人是洗澡洗頭兼洗衣,大人則立在一旁呵護著,全家大小泡湯樂融融。且見每個女生面前均用一條毛巾,大小剛好適度遮住重點。每一個人都洗出白泡泡幼綿綿的氣色,真令人驚豔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湯圍社區之歌—溫泉礁溪和溫泉姑娘













湯圍社區 湯圍社區之歌—溫泉礁溪和溫泉姑娘
溫泉礁溪溫泉礁溪好所在 請恁大家卡捷來(週末假期相招來)真正喲 熱天來洗唔驚熱 請恁看SPA沖落去 大家笑哈哈 哇-哈-哈寒天來洗免驚寒 請恁看泡湯泡落去 大家笑哈哈 哇-哈-哈以上作詞、作曲為張月娥老師,她今年已79高齡了。張老師曾任教於礁溪國中,退休時教齡滿34年,之後仍繼續致力於歌仔戲之扎根與推廣,民國85年曾獲得第三屆噶瑪蘭獎。她曾經擔任多年的礁溪鄉婦女會會長,對地方的人與事皆十分詳熟。從她創作這首“溫泉姑娘”歌曲中可深深感受到這股摯情自歌聲中散播開來。 溫泉姑娘溫泉姑娘 真美皮膚幼綿綿 做人呀真正謙虛 每日看伊笑瞇瞇愛作善事有情義 ㄚ~ ㄚ~ ㄚ~ㄚ 妳可比 天頂下降的仙女溫泉姑娘 腳手勤快真活動 做人呀真正明朗 時常看伊做義工推動社區為鄉里 ㄚ~ ㄚ~ ㄚ~ㄚ 妳可比 天頂上帝的義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湯圍社區-礁溪溫泉SONG













湯圍社區 礁溪溫泉SONG SONG SONG
作詞:林錦賢作曲:莊奕銘主唱:礁溪小青商合唱團錄音:五線譜音樂工作室指導:林曼玲以下簡潔有力的歌詞,可是耗費了林老師兩年的淬煉,配上莊老師搖滾輕快的曲調,用小青商稚嫩的童音唱出,加上可愛的動作,總是引人傾聽,令人讚賞不已,真是深得我礁溪人之心呦!礁溪人 人情厚 五路朋友攏會到湯仔城 燒水溝 要浸溫泉免等候浸溫泉 來作夥 講天講地講笑虧心情好 來掰會 你兄我弟相交陪水盡清 沒磺味 快樂心情唸歌詩浸健康 吃百二 健康快樂沒得比條件好 逗相報 礁溪溫泉上介好條件好 逗相報 礁溪溫泉好七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