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永光社區-永光社區活動中心-蛻變的社區













永光社區 永光社區活動中心-蛻變的社區
  永光社區成立於1971(民國60)年間,當初成立係以「永光社區理事會」申請立案,原址活動中心座落於蘇澳金面山山上,因地理位置偏僻,路段難行,居民出入不便,鑑於此,於1986(民國75)年由里長吳兩泉及社區理事長戴芳雄暨全體理、監事、陳擻朱鎮代表共同研商籌劃活動中心遷建事宜,經四處奔波後,由前省議員林明正協議省政府所屬林務局「舊有辦公廳舍」無償撥用作做為新活動中心建址。1997(民國86)年,經公所、里長戴芳雄、理事長郭阿耀暨全體理、監事及地方士紳不辭辛勞,籌措興建經費,終於1999(民國88)年10月完竣至今,予社區居民一個休閒之好場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自行車道─孝威村













孝威社區 自行車道─孝威村
  田園風光行由蘭陽溪自行車道一路騎來,轉進錦草路進入孝威村後接孝威路,河岸風光轉為田園景緻展開在地平線上。孝威路是孝威村的主軸線,穿過錦孝橋不久後就看見了稻穀的家-夢田觀光米廠,米娃娃五仔及小結在門口熱情的招手歡迎。往前進,田野間座落參參兩兩民宅,再前行,大榕樹提供了休憩時間,乘涼時與五福宮廟祝閒聊,便能聽到許多故事,再往南行過五結路,自行車慢慢前行中,風裡傳來稻香,在這裡時間變緩,讓人不自覺放鬆。我在孝威享受田園風光自行車之樂。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古早抓魚的船













孝威社區 古早抓魚的船
  早期孝威村由松仔下、一百甲、九十二、四百名以及下厝仔聚落所組成,因為靠近冬山河河岸,除了主產稻米之外也靠捕魚為生,聽老一輩的長者說松仔下的居民很會捉魚,每到夏天就會開著類似竹筏的小船(俗稱網撒)在船上繫上白布,在河中迅速划動,而後就有烏仔魚會跳進船中,另外還有一些不知名的魚也是靠這種小船來捕撈。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咱們的未來與願景













孝威社區 咱們的未來與願景
  孝威社區過去是典型的農村社區,近年來由於傳統產業沒落,社區缺乏就業的機會,致使一些年輕學子就業也無法返鄉服務,人才外流非常嚴重,而社區人口日趨老化,也讓整個社區組織工作推行相當困難。所以為了讓孝威社區能夠與眾不同,一定要徹底提昇整個孝威社區的組織功能,因此除了規劃年長者的日常生活照料以及休閒活動的推行外,也要積極輔導社區媽媽們技藝進修,讓社區居民在參與活動中學習成長,而且能夠相互聯繫感情,進而將孝威社區營造成為優質、健康的美麗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老照片─回首來時路













孝威社區 老照片─回首來時路
  早期的孝威社區,生活型態屬傳統的農業社會,社區居民以農業為主,當時社區人口數約有兩千人,在1986(民國75)年在已故老鄉長吳木己先生任內,興建新的孝威社區活動中心(現今的五育館),社區除了積極規劃環境美化跟推行農業生產外,更多次獲選為示範的優良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社區活動中心全景













孝威社區 社區活動中心全景
  孝威社區活動中心位於孝威村九十二城內,中心對面是社區內的最高學府─孝威國小,社區活動中心於1973(民國62)年正式啟用後,不但提供了社區居民各項休閒、育樂、學習以及聚會等多項功能外,更增進了社區居民感情的聯繫,著實對於凝聚社區居民的向心力有相當大的貢獻與幫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孝威國小一景─壽喜亭













孝威社區 孝威國小一景─壽喜亭
  孝威國小走過將近一百年的歲月,寧靜的校園處處留著前人努力而遺留下來的痕跡,三不五時帶著小朋友到校園散步遛滑梯,走到校門口就會看見有一座老式的涼亭,幾張老舊的圓石椅,還有很古早式的屋頂,坐在涼亭裡,享受著徐徐的微風吹來,看著小朋友跑來跑去爬上爬下的,真的很不錯。聽老一輩的年長者說:原來是校友們為了替第一任日本校長張阿喜暖壽而建,說是為了感謝他創校的辛勞,所以才取名為「壽喜亭」,為孝威國小師生們濃厚的情感留下了一個美好記憶,也讓這個良好傳統得以延續傳承下去。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孝威子弟─多才多藝













孝威社區 孝威子弟─多才多藝
  為了讓小朋友們有更多學習音樂的機會,林機勝校長在接掌孝威國小後成立了口琴隊。由於口琴便於攜帶且容易學習,口琴隊很快成為孩子們爭相參加的社團。尤其,在外聘講師盧鴻麟與校內徐薏如老師的指導與帶領下,孝威國小口琴隊很快就打響了名號。對外比賽屢獲佳績,也經常受邀到各種慶典活動表演,小朋友的笑臉伴著輕快的樂聲,所到之處總是獲得熱情的迴響。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孝威國小─布袋戲表演













孝威社區 孝威國小─布袋戲表演
  孝威國小康豐裕校長於1992年9月成立【宜馨閣掌中戲】團隊,重金禮聘大師指導,主要在於推動藝術薪傳文化,希望能夠在學校紮根延續,讓其成為代代相傳的傳統文化。【宜馨閣掌中戲】也常常受邀到公開場合表演,受到很熱烈的迴響,也曾遠赴日本進行文化交流,充分發揚文化傳統的精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孝威社區-最高學府─孝威國小













孝威社區 最高學府─孝威國小
  孝威國小創校於1918年,初名「利澤簡公學校茅仔寮分校」,1920年獨立,1945年易名為「清水國民學校」,1947年改名為「孝威國民學校」,1968年改制正式命名為「孝威國民小學」。學區涵蓋孝威、錦眾二村及協和村北部地區,在各任校長努力經營與學校團隊熱情奉獻之下,學校規模漸趨完善。尤其,歷屆家長會多能以學校優先全力配合支持,此外,教學農園與自然生態池的設置提供了師生教學觀察的最佳場地。尤其,豐富的人文歷史空間及高達55﹪的綠覆率,讓校園成為師生活動的樂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