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內城社區-愛心不打烊-義工隊.愛心媽媽隊.家政班













內城社區 愛心不打烊-義工隊.愛心媽媽隊.家政班
這是一群把愛奉獻給社區的婆婆媽媽,從每天早晚學童上下課在社區十字路口幫忙指揮交通的愛心媽媽,到社區內各項活動、婚喪喜慶幫忙的義工隊,以及不定時的在活動中心媽媽教室研習烹飪、點心,提倡享受美食,並負責各項活動提供社區風味餐的家政班,這些婆婆媽媽們把口號化為行動,把小愛凝聚成大愛,默默的付出,是社區內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尖兵。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社區活力泉源-外丹功.土風舞.有氧舞蹈













內城社區 社區活力泉源-外丹功.土風舞.有氧舞蹈
本社區為了讓居民有健康、正當的活動,陸續成立了外丹功隊、土風舞隊、有氧舞蹈班,俗話說:「要活就要動」,這雖然是一句玩笑話,但是反映出運動團隊的重要性,它不但對健康有益處,也可增加社區居民之間的情感,更具有強身健體的效用。在協會的支持與協助之下,參與社區內各項活動展現練習的成果,並廣受社區居民的歡迎與喜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古代的堡壘-銃櫃遺址













內城社區 古代的堡壘-銃櫃遺址
千慧寺旁有一個銃櫃遺址,約有200年歷史,它見證了漢人之拓墾與泰雅族人抗爭的史實,是宜蘭縣內僅存的銃櫃遺址之一。銃櫃位於內城社區的橫山頭上,是昔日漢人沿山建築石造小碉堡時,以大塊石頭和石片斜向交錯砌成,留有槍眼,由隘首負責隘務,募隘丁巡防,用來防衛山中的泰雅族,保護山邊的墾民和過往的行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老煙槍-靈芝吐霧













內城社區 老煙槍-靈芝吐霧
本社區的千慧寺旁有一棵會吐霧的靈芝,10幾年前,千慧寺後方的樹幹上長出了兩棵靈芝,而且靈芝還會吐霧散發出香味,廟公黃先生為了保護靈芝不被人採走,並沒有將靈芝的事讓人知道,還用稻草覆蓋著靈芝不讓它被看到,隨著靈芝不斷的長大,樹木的養分漸漸的供應不足,養分都被下方的靈芝先吸收,而上方的靈芝最後因養分不足而枯死了,靈芝現在已有60公分大了,而且在每年的4至9月間會吐出白色煙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古早生計的路-渡船頭與跑馬古道













內城社區 古早生計的路-渡船頭與跑馬古道
本社區早期村民來此拓墾時聚集在三甲、橫山頭、大坑居住,為了生存除了種植農作物外,還必須上山砍伐木材、製作木炭、抽藤,利用「木馬」兩人一組運送至大坑山下而有了跑馬路,為了能運送至市區販賣維持生計,在內城圳源頭設置渡船頭,利用駁船來載運,這就是最早時的交通工具。如今因時代變遷渡船頭與跑馬古道路痕已不復見,為推行社區總體營造,民國94年才再度把渡船頭重新找回,並設立了渡船頭水圳公園,成了社區居民及遊客休閒景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隘勇路古道













內城社區 隘勇路古道
位於內城社區西北山區之半山腰上的一條古道,源頭是從鼻仔頭戲水公園旁之山坡起,由於早期蘭陽溪堤防還未建造時,內城村是位於蘭陽溪網狀流域內,早期要上山砍柴抽藤之先人都必須從此處上山,如今從遠處觀看還可隱約看見路跡,隘勇路途經蛇龍山、公山、三甲、橫山頭與大坑山,先人在此落地生根,聚集形成一個個的小部落,並自行建造了一段段的古堤防來防止蘭陽溪水侵入,如今這些古堤防遺址只剩下一小段而已,也由於蘭陽溪堤防的完成才造就今日內城村的聚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教育的溫床-榮源國中、內城國小













內城社區 教育的溫床-榮源國中、內城國小
榮源國中創設於民國63年9月,原為宜蘭縣立員山國民中學分部,民國67年8月奉准獨立,為宜蘭縣立榮源國中,本校學區十分遼闊,除員山鄉的內城、深溝、蓁巷、中華、逸仙五村外,尚有大同鄉的松羅、崙埤兩村,學區的國小亦有內城、深溝、大同等三所之多。
內城國小創設於民國39年9月,原為深溝國校內城分班,民國41年9月改制深溝國校內城分校,民國49年9月升格為宜蘭縣員山鄉內城國民學校,民國57年9月改制為宜蘭縣員山鄉內城國民小學,並於民國75年3月設置附設幼稚園。民國85年8月1日化育、自強兩校改隸為內城國小分校,為縣內幅員遼闊的學校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好山好水好所在-百年環山水圳步道













內城社區 好山好水好所在-百年環山水圳步道
此百年環山水圳步道是從大坑水壩起,沿山麓(半山腰)至太陽埤北側下平地供內城三甲地區稻田、農地灌溉使用,全長2公里,沿途動物、植物種類繁多,生態非常的豐富,水質清涼冰冷、潔淨清澈,是學校戶外教學的好去處,是本社區重要的水源之一。社區目前結合橫山頭休閒農業區沿水圳,以生態工法興建步道及觀景台,讓此處成為最佳觀察生態的好地方。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汗水堆積的結晶-百年古堤防遺跡













內城社區 汗水堆積的結晶-百年古堤防遺跡
日治時代,宜蘭河是蘭陽溪的支流,員山堤防尚未興建以前,蘭陽溪河道由中華村至再連附近一分為二,一支流向逸仙村的鼻仔頭,再流向宜蘭河;另一支就是現在的蘭陽溪(濁水溪)。在做大水災時溪水便會衝入內城三甲地區,先人為了保護家園,便沿太陽埤北側以石頭砌起堤防來阻擋溪水,堤防延伸至鼻仔頭,工程非常的浩大。日治大正10年(1921),興建蘭陽溪北岸員山堤防,古堤防漸漸被人遺忘,只剩下太陽埤北側這一段一、二百公尺及蛇龍山下的50公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最大的公營.民營機構-員山榮民醫院、金車公司













內城社區 最大的公營.民營機構-員山榮民醫院、金車公司
員山榮民醫院前身係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就業輔導委員會屬「苗栗榮譽國民之家」,成立於民國44年4月1日,前後有五次番號更動,最後一次於民國55年11月1日改名為「行政院國軍退除役官兵輔導委員會員山榮民醫院」。
金車員山廠位於風景秀麗的宜蘭縣境,這裡以蘊藏溫潤甜美的水源著名,金車為讓國人都能享受到這好水,於民國85年成立了金車員山廠,生產純淨自然的「波爾天然水」。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