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賢文社區-衛生所 賢文社區 衛生所 羅東鎮衛生所創於民國36年(1947),隸屬於「台北縣衛生院羅東分院」,院址在羅東水利委員會辦公室,民國38年(1949)改「台北縣羅東鎮公共衛生示範區衛生所」,民國39年(1950)行政區域劃分,改「宜蘭縣羅東鎮衛生所」,在現羅東郵局總局,後轉售給郵局,於民生路現址興建大樓,才有自己的家。衛生所業務很多,像近年流行的各種病毒都是在它的防護範圍。衛生所擔負鎮民衛生保姆工作,是鎮民的守謢神,雖然大家都忽略它的存在,但它仍默默堅守岡位,其功不可沒。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賢文社區-羅東地政事務所 賢文社區 羅東地政事務所 羅東地政事務所掌理本鎮的土地總申報(總登記)。民國67年(1978)遷移至中興路現址,舊址在警察分局對面,也就是現在的玉山銀行。日治時期土地所有權採自由登記,由台北州地方法院羅東出張所掌理。民國34年(1945)創設「土地監理處」,由稅務及地方法院等單位人員組成。民國36年(1947)「台北縣羅東地政事務所」。民國39年(1950)因行政區域劃分改屬「宜蘭縣羅東地政事務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賢文社區-鎮民代表會 賢文社區 鎮民代表會 鎮民代表會位在羅東鎮公所左側,主席許阿松先生是第17屆主席,本會前身是日治時代為改革地方官制而設的「街庄協議會」,會員一半官選一半民選。民國35年(1946)舉行第一屆鎮民代表選舉。民國39年(1950)羅東鎮改隸新設的宜蘭縣,同年舉辦第二屆鎮民代表選舉,改直接民選,以落實地方自治精神。如果對本鎮有建言可向鎮民代表反映,一定會給您最滿意的服務。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賢文社區-羅東鎮公所 賢文社區 羅東鎮公所 日治時期稱為「羅東街役場」,其原址在中正路北邊、公園路與民權路的交會處,大門面向羅東中山公園。日大正13年(1924 ),陳純精街長為興建役場,除捐獻私有土地,還向地主購買,於昭和3年( 1928 )竣工。民國58年(1969)鎮公所遷到中興路現址,並將舊址出售,這地段已成羅東黃金店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賢文社區-草埔—今鎮公所及立體停車場周邊一帶 賢文社區 草埔—今鎮公所及立體停車場周邊一帶 日治時期日本人把「草埔」開闢成運動場,但設備非常簡陋,連跑道都沒有,只有一個司令台,放眼望去只是一大片草埔地,所以稱它為「草埔」。 一般大型的活動,都在這片廣場上舉辦,尤其是馬戲團表演,更是大家共同的回憶。戰後,一度成為垃圾轉運站,據說,當時有許多拾荒者,常到此撿拾破銅爛鐵糊口度日。現在老一輩的人要去「鎮公所」,習慣上還是說要去「草埔」,可見鮮活的記憶仍深烙人們心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賢文社區-里名由來 賢文社區 里名由來 清嘉慶年間,以潘賢文為首的平埔族來到現今羅東鎮公所一帶開墾,為紀念他們,特別以『賢文』為里名。現羅東鎮慈德寺(城隍廟)有供奉賢文、茅格神位,故城隍廟又稱「番仔廟」。賢文里在清代屬於竹林庄,1920年(日大正9年)竹林庄改大字,下轄竹林小字。戰後,竹林大字分為竹林、信義、公正、集祥等里。民國59年(1970)賢文里才從公正里劃分出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賢文社區-賢文地圖介紹 賢文社區 賢文地圖介紹 賢文里地處羅東鎮西側,東以興東南路與集祥里為鄰,西以四育路、尚仁街與北成里為界,南以民權路、培英路與漢民里、浮崙里為界,北以公正路與公正里、樹林里相鄰。由於純精路的開闢,明顯的把賢文里分成兩邊,有截然不同的社區生態。本里面積0.2749平方公里,有40鄰,1,589戶,共4,848人。羅東鎮公所、地政事務所、衛生所、郵局、國光客運都在本里,可說是羅東的行政中心;國華國中、公正國小造就本里學子;銀行、商店、餐廳、小吃……櫛比鱗次,顯現本里商業的繁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社造回顧與展望 內城社區 社造回顧與展望 內城社區-好山、好水、好所在。一個多元族群的社區,必須透過社造手段議題之操作,進而達成社區族群融合的目的。社區地圖的繪製,資源的調查,耆老的訪談,老照片的收集,這些的運作過程,必可發現許多酸甜苦樂的故事。 回首這一、二年推動社區總體營造的過程,有許多的驚喜與感動,讓我們這群推動社區營造者,更加用心持續經營,才發現「心的所在,即是故鄉、社區」。「有夢最美,希望相隨」,參與社區總體營造讓夢想起飛,營造福利化及祥和快樂的社區是最終的目標,期待社區內更多的人共同參與,共同營造,共同努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果樹爺爺-百年楊桃樹 內城社區 果樹爺爺-百年楊桃樹 能生長百年以上的老樹,絕大多數都是生長在山上或山邊,才能逃過自然災害及人為破壞,而這棵楊桃樹豎立於農田之中百年以上之久實屬不易。楊桃樹不像茄苳樹等樹種時間越久體積越大,它看起來並不起眼,卻是社區內許多人成長及嬉戲等,共同的甜蜜回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內城社區-社區別墅化的推手-綠美化 內城社區 社區別墅化的推手-綠美化 提起社區綠美化工作,那就是「閒置空間」的再利用及造景規劃。別墅是大家嚮往的住所,因為它景觀佳居住品質好,所以社區別墅化是本社區的方向目標,因此髒亂點改善、綠美化的實施是刻不容緩的工作。從水圳步道的興建、渡船頭的改善、三元宮廟埕的規劃、活動中心廣場的施工及社區入口意象的施作,都將綠美化列為重點。並且從發包施工慢慢轉變為社區居民的參與及長期維護工作,讓每處皆可看見居民投入的心血和創舉。進而使居民能自發性的參與,使更多人投入,提升生活品質。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