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玉田社區-茅埔













玉田社區 茅埔
茅埔位於慈天宮(媽祖廟)及玉田國小一帶,是本村人口較密集之處。
據耆老口傳:早年得子口溪沿岸多為容易淹水的窪地,而本地卻因地勢較高而茅草叢生,故稱「茅埔」。經過先人「一坎一坷」辛苦開墾之後,茅埔終成良田。然而地勢較高就有取水困難之苦,直至日治時代由農民自籌經費興建「南流埤圳」,引宜蘭河水灌溉之後,才獲得改善。
從茅埔變成今日的玉田,得感恩祖先們努力不懈的付出。
玉田金言:路遙知馬力,事久見人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話說玉田













玉田社區 話說玉田
民國34年(1945)年台灣光復,宜蘭隸屬台北縣管轄。民國36年(1947)元月礁溪庄改稱礁溪鄉,但仍屬台北縣轄;同年召開第一屆鄉代會,決議將全鄉調整為18村,於是茅埔、車路頭、踏踏被合為一村;三月間全鄉各村召開村民大會選舉村長,然後召開村長會議決定各村命名。取甚麼名字好呢?這麼美麗的農村,水清、魚多、稻米潔白飽滿如玉,因此引「藍田種玉」之意,取名為「玉田」!
民國39年(1950)10月宜蘭恢復立縣,本村乃正式成為宜蘭縣礁溪鄉玉田村。目前全村土地面積4.7519平方公里,共20鄰827戶2475人,是個風光秀麗、雞犬相聞、鄰里和睦的好居所。
玉田金言:觀今宜鑒古,無古不成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來去玉田













玉田社區 來去玉田
從北宜高的雪山隧道出來,天光乍現,過頭城交流道之後不久,展現在左側的平疇沃野,那就是玉田了。這裡是一片平坦的肥沃土地,春天新秧青翠,夏季稻浪金黃,秋冬則水色瀲灩,飄散著濃濃的淳樸農村風味。若走台二線濱海公路,可從宜4縣道西轉,過車路頭橋時便到了本村東界,再前行至玉田國小、玉鼎慈天宮時,則為本村中心;如走191縣道北上,至玉田加油站時為本村南端,至玉龍橋時則為本村北界。
玉田金言:運去金成鐵,時來鐵成金;讀書須用意,一字值千金。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環保先鋒-財團法人自然環境保護基金會













民權社區 環保先鋒-財團法人自然環境保護基金會
自然環境保護基金會於民國89年,由一群熱心環保人士捐助設立,以環境保護、維護生態平衡及提升環境品質為目的,基金會從民國89年起至今在縣內外舉辦各項環保宣導活動,如空氣污染防制宣導–自行車活動、宜蘭縣有機資源廚餘處理教育、種子講師培訓研習、我愛河川宣導–健行活動、生態教育旅遊、推動資源全面回收…等等。在全國巡迴推廣廚餘回收,以PP袋堆肥製作有機堆肥,更以廚餘高速發酵處理機製作有機肥料,此方法不僅不會造成其他資源回收的污染,也可以減少蟑螂、蚊蠅及老鼠等病媒的孳生,更可使有機農作物提高產量數倍,實施成果輝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疼惜「社區之寶」-重陽敬老活動













民權社區 疼惜「社區之寶」-重陽敬老活動
老人是智慧與經驗的代表,老人更是曾經推動社會進步的動源,彌足珍貴,更需疼惜,。而隨著時代的演變了,小家庭的興起,老人在這變遷的潮流中,似乎被疏予照顧,因此社區特擇於民國93年10月16日重陽節前夕,舉辦「疼惜老人」重陽敬老系列活動-表揚模範老人、三代同堂溫馨家庭、老人才藝表演及經驗薪傳,再以社區傳統美食品嚐,來對社區長者,獻上最崇高的敬意,使長者歡欣闔家喜樂,而社區大大小小全體總動員,把中山公園會場擠得滿滿的,但又秩序井然,看老人在台上飆歌,看全家三代同堂台上領獎笑呵呵,這真是一場溫馨感人的人性光輝之饗宴。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梅花、粿葉、菜園













民權社區 梅花、粿葉、菜園
本社區原是良田阡陌,但如今已滿是水泥叢林,但說來也神奇,社區中竟然長出了一棵在山中才有的梅樹,每年12月梅花綻放芳香四溢,而在梅樹的斜對面有一棵粿葉(古老仔),此樹真是當年的林老先生無心插柳柳成蔭,這株本是長在海邊的樹木竟也在此活了50來年,而且生意盎然,而更令人驚艷的是市區中又發現了一片綠油油的菜園,就在中華路176號旁。元曲馬致遠「古道、西風、瘦馬」長留喜愛文學人士心中,社區中之「梅花、粿葉、菜園」真希望永遠成長在社區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學前教育-聖后幼稚園、芝麻村幼兒園













民權社區 學前教育-聖后幼稚園、芝麻村幼兒園
民國56年天主教修女會姜郁菁修女,自美國修得教育碩士後,來到寶島的宜蘭,在宜蘭市創立宜蘭縣第一所「聖后幼稚園」,於民國67年在神農路創立分校,引進國外最新學前教育之理念,提供學前兒童最適宜的學習環境,早期對貧困家庭幼兒的優惠,近年來對原住民及外籍中新娘的幼兒更是照顧有加,成立迄今近40年,口碑載道。
芝麻村幼兒園於民國93年6月興建完成,聖后幼稚園是一所有悠久歷史的幼稚園,芝麻村則是最新的幼稚園,是一所設備新穎的幼稚園,用心栽培孩子,以多元化的教學內容,為孩子提供健全豐富的學習環境,達到德、智、體、群、美五育均衡的全方位教學,培養孩子人格健全發展,讓幼童在遊戲中學習,在快樂中成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南門城外新地標-群大新都心













民權社區 南門城外新地標-群大新都心
本社區位處舊南門城外,當初渭水路(現已改為中山路二段)貫穿綠油油的稻田阡陌間,隨著時代的進步,宜蘭市之發展已漸南移,而今中山路兩旁,商家林立,樓房平地起,綠意波浪的景緻已難尋覓,民國87年本社區中僅存的一片大面積田地,由建商興建起「群大新都心」12層住商大樓共計8棟,剎那之間成為宜蘭市南門城外的新地標。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民主政治的推手-民主進步黨宜蘭縣黨部













民權社區 民主政治的推手-民主進步黨宜蘭縣黨部
民主進步黨宜蘭縣黨部成立於民國76年7月12日。第四屆李茂全主委任內積極籌募,經全體黨員同志及社會賢達鼎力相助,順利於民國82年4月中旬在宜蘭市民權新路1-2號現址,購置房舍作為黨部辦公處所。
民進黨宜蘭縣黨部以宜蘭縣民主政治的推動與發展為己任,積極爭取宜蘭縣民的認同,歷年來除不斷推薦或提名優秀的同志參加國家公職人員選舉為民服務外,平時亦提供縣民法律諮詢及政府部門溝通的服務平台,對宜蘭民主政治發展貢獻良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民權社區-治水防洪-水利署第一河川局













民權社區 治水防洪-水利署第一河川局
第一河川局在日治時代稱為台灣總督府國土局宜蘭濁水溪維持工事事務所,民國34年10月台灣光復由政府接管後,於民國36年5月改組為台灣省政府建設廳水利局宜蘭工程處,民國45年9月改稱為台灣省水利局第一工程處,民國87年1月23日改制為台灣省第一河川局,隸屬於臺灣省政府水利處,民國88年7月配合精省作業,改制為經濟部水利處第一河川局,民國91年3月改制為經濟部水利署第一河川局。
第一河川局業務包括河川治理和防洪工程、大型灌溉排水設計與興工、海堤之設計和整建及加強,縣內有關機關辦理防汛期河川災害搶修之指導和協助等工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