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玉田弄獅─文藝季角色













玉田社區 玉田弄獅─文藝季角色
玉田有「茅埔瑞獅團」,「港仔尾瑞獅團」及「玉田國小幼獅」,村民每六個人就有一個會舞獅,而玉鼎慈天宮廣場的巨型弄獅塑像,威武地顯現本村祥獅獻瑞的氣象。每當活動開始時,全村老少總動員,向心力令人敬佩,無論表演或工作,皆井然有序百、訓練有素,來自全國的遊客,無不豎起大姆指說:讚。
玉田金言:養兵千日,用在一朝。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玉田弄獅─國小瑞獅團













玉田社區 玉田弄獅─國小瑞獅團
玉田國小於1993年6月成立『瑞獅團』,在社區、地方獅團的教練熱心指導之下,學童利用課餘時間演練,不到年餘,已能配合搶孤、龍舟賽、地方廟會等活動演出,近年來參加全國舞獅技藝觀摩比賽,更有優異表現。近代社會變化快速,固有文化日趨式微,玉田國小推展弄獅文化,雖然不是甚麼了不起的大事,但是卻使本土文化的薪傳後繼有人。
玉田金言:十年寒窗無人問,一舉成名天下知。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玉田弄獅─茅埔瑞獅團













玉田社區 玉田弄獅─茅埔瑞獅團
茅埔與港仔尾一帶的習武風氣熱烈,由賴阿伍先生延聘西螺七崁名師,先教拳、再教對打、兵器、獅頭、獅尾、獅丑,之後成陣為團,號「茅埔振興瑞獅團」。1950年宜蘭籌備復縣之時,「茅埔瑞獅團」的表演受到籌備會主任委員盧?祥先生表揚為最佳獎。習武風氣代代相傳至1987年,在黃正為先生領導之下,團務蒸蒸日上,1995年本村以「玉田弄獅」聞名全國。
玉田金言:父子和而家不退,兄弟和而家不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玉田弄獅─港仔尾瑞獅團













玉田社區 玉田弄獅─港仔尾瑞獅團
早年港仔尾(今玉田與玉光交界處)來了一位唐山客,人稱「老鷹師」,落腳在玉光村莊瑪喜府上。「老鷹師」以反清為志,不說真實姓名,他號召庄民習武強身,授以少林金鷹硬枝拳、左手半槌棍,中少年均可學習。日治後不准民間結社,「老鷹師」乃以暗館傳授,號「振興社港仔尾瑞獅團」,並到西螺聘請名師來教授武藝。
今「港仔尾瑞獅團」已無「振興社」三字,係因昔時「堂」、「社」不合,時常互相械鬥,乃將「振興社」三字去掉。
玉田金言: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苗從地發,樹向枝分。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鋤頭─拳頭─獅頭(二)













玉田社區 鋤頭─拳頭─獅頭(二)
放下鋤頭閒閒無代誌,這不是種田人的本性。一來健身、二來保護家園,田野壯丁們乃風行習武。早期先練單打、雙打,人數漸多之後則練排陣,繼而由獅頭領隊形成獅陣。惟早年不准結社,因此只能以暗館傳習。
舞獅不僅是武藝,也是我國傳統民俗技藝。每逢節慶,鑼鼓喧天,生動活潑的舞獅表演,增添了喜慶歡樂的熱鬧氣氛。
玉田金言:是親不是親,非親卻是親。美不美,山中水;親不親,故鄉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鋤頭─拳頭─獅頭(一)













玉田社區 鋤頭─拳頭─獅頭(一)
玉田人以種田為生,早期祖先們來到這一大片荒埔中開墾,單憑一支鋤頭,鋤去茅草、搭蓋田寮,以不怕流血流汗的精神,父子、兄弟共同用他們的雙手,開墾土地以養家活口。然而餵了與原住民爭奪土地、墾戶之間引水紛爭、地方械鬥、或防患盜匪,本村農民乃有習武防身之風氣。
玉田金言:書是隨身寶,財是國家珍;將身遊四海,到處不求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茅埔亭













玉田社區 茅埔亭
位於茅埔路與踏踏路交叉路口的茅埔亭,是仿照古早的田寮所建。亭裡的一樑一柱、亭頂的茅草、地上的童話地磚,以及亭前的一花一木,全都出自本村老少的雙手。它是「玉田弄獅」文藝季的代表作,也開啟了全國社區搭蓋茅屋、竹屋的風潮。如今除了這座元祖茅草亭之外,村民還製作許多小型茅亭,讓更多人體會先民的智慧。
玉田金言:少年不努力,老來徒傷悲;人有善願,天必從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玉聖宮













玉田社區 玉聖宮
玉聖宮奉祀三官大帝,廟址在宜6線十六結─車路頭路旁,建於1985年。本宮設有管理委員會、太子神轎會、誦經團、弘孝院會員,對廟會活動熱心參與。
玉田金言:相識滿天下,知心能幾人,相逢好似曾相識,到底終無怨恨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玉鼎慈天宮













玉田社區 玉鼎慈天宮
慈天宮位於茅埔路(191縣道)與踏踏路(宜4縣道)交叉路口,奉祀天上聖母媽祖娘娘。本廟改建於1985年,廟宇坐西朝東、樓閣氣勢軒昂,可遠眺龜山島,視野開闊。
慈天宮的天上聖母神威顯赫,因此香火鼎盛。而本廟在地方事務上也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不僅廟前廣場是社區辦活動的最佳地點,而廟方也提供土地興建社區活動中心、獅子館、安親班,對地方貢獻很大。
玉田金言: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照古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玉田社區-福德廟













玉田社區 福德廟
車路頭的福德正神廟,是玉田村最早的一間廟宇。
早年車路頭是水陸貨運的轉運樞鈕,因此商賈行旅出入頻繁,因此路口的這間福德廟乃香火鼎盛。清治時它只是半坪大的石寮小廟,日治時改建為六坪大的磚瓦厝,後因大福路拓寬及十三股大排疏浚,土地被徵收後只剩約3坪。1970年代,福德正神神威顯赫,保佑養鰻人家年年豐收,於是改建成今日的彩雕小廟。
玉田金言:鶯花猶怕春光老,豈可教人枉度春。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