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竹林社區-萬仙公廟 竹林社區 萬仙公廟 順著圳道小路而行有一處低調的廟宇,前樑上清晰的「萬仙爺」三字,萬仙宮廟座落於仁愛里與本里交界,主祀萬仙公。緣起一說30年前因當地養豬寮常有豬隻溼熱悶死,村民求神問卜得指示後設此地基主廟,供參拜求平安。廟牆記載與在地耆老之說則是舊時做大水沖毀該地並造成許多孤魂,居民請示神明後國姓爺鄭成功麾下首席將領之一的萬禮將軍前來鎮壓水患與孤魂,香火日益鼎盛。因廟宇不大,且廟名近似「萬姓爺」,故被誤以為是陰廟,其實不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傳奇觀音廟─永和寺 竹林社區 傳奇觀音廟─永和寺 清漳州駱順成來臺,攜奉普陀山觀世音菩薩香火以求平安,於1783(清乾隆48)年建堂立像供人參拜,經兩度氾濫、颱風侵襲而立廟與移建。因位於仁愛里,舊地名清水溝堡,而稱「清水溝佛祖廟」、「歪仔歪佛祖廟」,1916(大正5)年正名至今。主祀觀音佛祖,從祀關聖帝君與福德正神。本寺福德正神是宜蘭首尊戴官帽的土地公,乃因清代竹林先民楊士芳高中噶瑪蘭廳首名進士,百姓感念神恩而加以官帽同慶。盛傳佛祖顯靈撥去落彈,免居民受美軍機轟炸,且寺前復興路口本多車禍卻在塑建觀音巨像後鮮少發生,傳為膾炙奇譚!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大竹林信仰中心-勸世堂 竹林社區 大竹林信仰中心-勸世堂 1894(光緒20)年,竹林庄民游興鈕等人迎請十八埒莊(今東安里)神威顯赫三山國王(今震三宮)三王─獨山國王分靈,以葺茅立廟安奉神位而創,又名竹林乩堂,與勉民堂、掃笏正勉堂在清代合稱蘭陽溪南三大乩堂。1900(明治33)年建廟後,逐年增奉從祀諸神。日治時期由游清火等先輩遷建至今址信義里愛國路107號,乃定救世真人聖誕於農曆4月8日為每年重大祭典日之一,為大竹林地區信仰中樞。以前有位雙目失明阿仔伯,村人染病等疑難雜症或家中不安,即託阿仔伯捧鑾收驚或開草單,是全里貴人,甚受尊敬。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屯墾守護神─開蘭福德廟 竹林社區 屯墾守護神─開蘭福德廟 與竹林福德廟並稱竹林仔歷史最悠久的土地公廟。今位於信義里復興路一段100巷5號,羅東國中舊校門復興路北巷內,1803(清嘉慶8)年墾民以土塊造廟,後改磚造並幾經修建。現今竹林社區內有另兩處福德廟在復興路2段307巷的116號旁與41號旁。俗諺云:「(祈求豐收)拜土地公,(雨旱欠收)罵天公」,眾神祇之中,與先民開蘭最密切相關的正是護佑斯土的土地公,福德廟多由墾地相鄰的同姓、異性家族獨自或合力籌建,因此竹林境內有「田頭田尾土地公」景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田頭田尾土地公—竹林福德廟 竹林社區 田頭田尾土地公—竹林福德廟 清嘉慶年間,一地理師路過,熟諳當地風水,向莊民指須供奉神明,始能庇佑百姓,祈福報功,於是由當地林、游、黃等三姓宗親籌建,因地多竹林,便以竹林福德廟為名供奉至今,主祀福德正神。原位於本鎮公正段853地號,1991(民國80)年遷移至樹人路1巷20弄2號旁,後因羅東高中擴建徵地,由李武年、魏學高兩人捐地與信徒捐款遷建。如今由竹林街經松林公園轉入樹人橋即達,竹林與樹林兩里里民均甚信奉,近兩百年來成為安居屯墾的守護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竹林松林公園 竹林社區 竹林松林公園 竹林圳松林公園地點在竹林街入口,此處有水圳潺潺流水聲,榕樹庇蔭,並建有涼亭座椅,由於是水圳交會處,水門高低落差,宛如瀑布形成灣潭,魚兒自然聚集,不時吸引垂釣人士在此下竿。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平凡但不簡單─氣候與生態 竹林社區 平凡但不簡單─氣候與生態 竹林位處沖積土平原,得萬長春水圳引溉,境內阡陌縱橫、沃田綿延。地下水豐富,梅雨、颱風、東北季風送來充沛雨水,夏溼熱東濕冷,年均溫22.5度C,每年稻作兩期,是主要作物。仔細觀察可發現,豐沛水源造就蓮、荷點綴稻田之間,地盤觀念強悍的小捲尾鳥為數眾多,散步田間得小心突來的低鳴攻擊,與在地人的樂天友善形成絕妙對比。20多年前開始,田圳受外來種福壽魚(吳郭魚)與金寶螺(福壽螺)侵入,前者食作物幼苗,折損稻獲,後者凶悍壓迫在地水生動物生存空間,甚是可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竹林之母─萬長春圳 竹林社區 竹林之母─萬長春圳 萬長春圳道引自西面羅東溪,自1811(嘉慶16)年開鑿至今已200年歷史,是羅東、五結境內最大水利圳,肩負北羅東防洪、灌溉的重要使命,其分支四結幹線(即竹林圳)和五結幹線作為社區西北與西南邊界,如同母親一般環抱著這片土地,旱時滋養廣大田畝,雨季來時幫助排除過剩雨水,以免氾濫,可說是竹林之母、竹林命脈。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多元生活 竹林社區 多元生活 由東而西,竹林人與環境的融合呈現三種多元生活型態,各有巧妙!熱鬧的東區復興路上聚集了老店新商、學校、郵局、海鮮快炒、特色餐廳、饕客小吃、便利商店等一應俱全,人氣買氣散發蓬勃生氣。都市計劃使農村原貌得保,中區正是廣大田地,農舍錯落,生活樸實,步調和緩。西區在四維路以東為另一處住宅密集區,地勢較高且有田圳疏洪不易淹水,緊鄰羅東運動公園萬坪綠地,十足是個樂活健身的安居好所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竹林社區-來去竹林 竹林社區 來去竹林 竹林地處羅東鎮西北方,西北兩側以萬長春圳四結幹線與仁愛里相鄰;南依萬長春圳五結幹線與樹林里、信義里相接;東以中正路與五結鄉為界。人口3,700餘人,共27鄰1,159戶。地理位置巧妙、來往四通八達,西倚羅東運動公園萬坪林蔭綠地;北經仁愛里可至景觀開闊的羅東溪堤道與鐵馬步道、過歪仔歪橋即達三星鄉;東由中正路省道可北往宜蘭市、南接羅東鬧區。只花幾分鐘即可往南到各級機關學校、工商重地。既保有樸實社區原貌,又占交通速達之利,所以戶戶安居,生活方便。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