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廣興社區-羅東溪與鼻仔頭堤防 廣興社區 羅東溪與鼻仔頭堤防 羅東溪,其實說「廣興溪」附近的人反而更容易了解,早期廣興溪的鼻仔頭堤防,是大羅東地區的居民生命的屏障,一到大水期,大家都戰戰競競的監視著廣興溪的水位,防範著鼻仔頭堤防崩潰,尤其是羅東街方面,更是提心吊膽,擔心如果潰堤,會成水鄉澤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打火救災-社區的守護神 廣興社區 打火救災-社區的守護神 大廣興地區因距離羅東及冬山市中心的消防隊部較遠,每逢有災難或重大事故發生,常因搶救不及而擴大災情,肇成無法彌補的人命傷亡與財產損失,有鑑於此,地方人士歷經6年奮鬥、爭取,於民國91年(2002)成立廣興消防分隊。並將大廣興地區年輕人,集合成立救災、救難的一群快樂志工,對地方的救災、救難減少時程、路程,將災害減至最低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維護治安的人民保姆 廣興社區 維護治安的人民保姆 警察為人民保姆,派出所更是為人民服務的地方。社區幅地雖然不大,但因地處要衝,從日治時代開始就已經設有派出所了,建物也從日式的木造平房-鋼筋水泥建築-到今天美侖美奐的豪華廳舍,坐落在廣興路與鹿埔之交叉處,維護著社區的治安重責。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農民之友-冬山鄉農會 廣興社區 農民之友-冬山鄉農會 冬山鄉農會在羅東進入本社區的入口處興建一座美侖美奐辦公大樓,為農民辦理各種農業推廣及輔導工作的服務外,也是附近居民金融、理財的服務中心。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大陸人民第二處理中心 廣興社區 大陸人民第二處理中心 靠近鹿埔,原為行政院退除役官兵輔導會所屬單身榮民收容所的房舍,因政府政策改變,單身老榮民紛紛返回大陸落葉歸根。該處於88年(1999)關閉,90年(2001)因羅東靖廬收容大陸偷渡客不敷使用,於該年整修房舍,開始收容大陸偷渡客,為等待遣送回籍的大陸客,暫時棲身之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飲水思源-廣興淨水廠 廣興社區 飲水思源-廣興淨水廠 廣興淨水廠係日治時代開挖、設井,台灣光復後由台灣省政府接收、經營,每日抽取地下水供應包括五結、冬山等大羅東地區居民飲用水,裡面部分的建物及設施也保留至今,頗具歷史及文化的價值。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培育英才-廣興國小 廣興社區 培育英才-廣興國小 廣興國小早期係為順安國小之分校,陳進東擔任縣長時,升格為獨立之國民小學,作育英才無數,曾培育出監委 黃煌雄、立委 廖風德等人才,知名的本土作家 黃春明先生也曾經在本校任教。進入校門口可看到大石頭上的題字「樹人樹木 廣地必興」也正是本校立校的宗旨與目標。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工業技術人才的搖籃 廣興社區 工業技術人才的搖籃 宜蘭地方人士,鑑及工商業日益發達,倡議設立職業學校,以響應政府發展職業學校教育之宗旨。由木材商許?等十七位地方人士捐獻土地三甲做為建校用地,於民國56年(1967)成立籌備並招生,歷經40年的擴展,今天的「國立羅東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有資訊、電子等九科42班及夜間進修15班、培養無數的工業基層技術人才,為促進工業社會之發展,發揮了最大的功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有求必應 廣興社區 有求必應 位於社區通往寒溪、小埤的入口處附近,始建於清光緒8年(1882)的萬善公廟,是奉祀著當初開墾鄉土及漢人與原住民爭執時犧牲的無主先賢,每年中元節,附近的居民便備著豐盛的牲醴,虔誠的祭拜,感謝先人們的辛勤及犧牲,也感謝長年來庇祐祂們所開拓出來的這塊土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廣興社區-梅林宮 廣興社區 梅林宮 四方亭宇圓拱門,加上遮風擋雨採光牆、棚,古典與現代的結合,雖然有點不搭調,但卻是民眾談古說今的好去處,梅林宮位於靠近得安村與堤防之間,地點幽靜也是附近民眾信仰的所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