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外澳社區-黑面天宮-慶天宮













外澳社區 黑面天宮-慶天宮
主祀玉皇上帝的頭城外澳慶天宮,祀奉16尊黑面金身的二天公,因其黑面造型全省罕見,「黑面天公」之名不脛而起。廟宇重建時,黑面天公再度降靈要求依原坐安奉,廟方的堅持使得「看日師」在安座時有相當的難度,所幸廟祝找出多年前的看日紙,看日師這才知道必須「座乾兼亥」,拿起羅盤順利安座,為本社區「小澳」居民的信仰中心。每年農曆正月初9係民間信仰之「天公生」,該廟會舉行眾神繞境活動,全省信眾不分男女老少均慕名而來,看到信士們持香膜拜的虔誠畫面,看的出來「黑面天公」在他們心目中佔多重要的地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接天宮













外澳社區 接天宮
伏臥在接天宮埕前的巨大贔屭(ㄅㄧˋ ㄒㄧˋ),高3公尺餘、重22噸,守護玄天上帝,高聳接天,是外澳的一大奇景。傳說龍生九子,其中一子為贔屭,好負重,故後世常用贔屭來乘載石碑;外澳接天宮埕前的兩座贔屭,亦各自背負著巨型石碑,背山面海,虔誠護衛玄帝。這兩座贔屭是民國86年(1997),從中國大陸直接海運來台,時逢風起浪湧海象不佳,然而在贔屭的靈佑之下,橫渡黑水溝,一路平安。這個玄奇的故事與巨大的宗教藝術品巧妙結合,亦蔚為美談。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武當祖廟台灣第一行宮-外澳接天宮













外澳社區 武當祖廟台灣第一行宮-外澳接天宮
台灣光復後,生活環境丕變,「石空仔」聚落居民紛紛往外遷徙至山下謀生,幸得尤春長、楊義俊、石阿番等,擲筊請示北極玄天上帝遷建接天廟。當時善信林錫虎夜夢北極玄天上帝指點,廟應當遷建於外澳武當山,乃不可思義之巧合。於是於民國62年(1973)動土,同年11月恭迎北極玄天上帝金尊入廟,安奉神位是時風雨來參,倏目雨過天晴,人云真神下降,在所有信士共同努力下,積極擴建,配合本宮如北式輝煌宮殿,故將原廟改稱接天宮。復積極與大陸武當山「接天宮」數度交流,於民國79年(1990)獲封本宮為「武當祖廟台灣第一行宮」。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石空接天廟













外澳社區 石空接天廟
清道光2年(1822)距今185年,大陸信徒黃迎,奉請-北極玄天上帝金尊東渡來台,由烏石港登陸後,至四圍堡埤口,遇匪亂、神功顯赫敕平後,遷來外澳里石空中路嶺上。初期僅以茅草搭建簡易神堂供人膜拜,並教化居民墾土農耕來增加生產,改善居民生活,石空「保正」為祈風調雨順、保佑黎民平安,與地方居民同心協力,興建堅固廟宇,因山高水長名為「接天廟」,為當時「石空仔」聚落所有居民之信仰中心,已於民國94年(2005)重建完成。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外澳分校













外澳社區 外澳分校
路經濱海公路外澳路段,你肯定會發現一枝形如鉛筆的石柱,代表著教育事業的標誌,這是頭城國小外澳分校。外澳地區唯一的小學,成立於民國52年(1963),至今40餘年,一度面臨因人數不足而廢校的危機,每年畢業生總是個位數,但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教室皆設有電腦,各班級有專屬網頁,並且還有一間迷你圖書館呢!這裡的校園雖小,但師生都共同織編著比大海更開?的夢想。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衝浪













外澳社區 衝浪
到了海邊,就令人想要戲水衝浪,外澳海灘是由海濱飄沙堆積而成的,因此海濱的波浪受到地形的影響,波浪不會很大,且受到地形海流的影響,較少暗流,所以成為衝浪體驗與學習的最佳場所。衝浪是一種永遠在互相拮抗的運動,例如:板子小、薄則動作靈活但起乘較難;板子大、厚則起乘容易轉向慢,站板位置也是一樣,重心較前則速度快但轉向不易,也容易轉倒;重心較後則可做出半徑較小的轉向,較熟練的衝浪者常會運用這些技巧來做出一些高水準的動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美麗寬廣的沙灘













外澳社區 美麗寬廣的沙灘
10年前烏石港設立時,誰也沒有想到會造就這樣一片廣大的沙灘,由於烏石港海堤等人工建構物突出於海岸,阻擋原先沿岸飄沙之路徑,造成烏石港北岸堆積淤沙,南岸則因為飄沙量供應減少、短缺,逐漸出現海岸受蝕,這樣的成形稱為突堤效應。海流帶來宜蘭河與沿岸的飄沙在此堆積,形成長1.5公里,寬200公尺寬廣的沙灘 ,未來維護這片沙灘的清潔,希望保有最乾淨且優質的沙灘,是本社區最重要的課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飛行傘起飛基地













外澳社區 飛行傘起飛基地
外澳飛行場,正對著龜山島,地形單純寬敞,視野寬闊。飛上天際那一刻,像鳥兒般輕盈展翅,也為自己心靈找到一個可以歇腳的地方,飛行場自民國90年(2001)06月30日開發完成,經過多次試飛驗證滯空率居全台之冠,短則30分鐘、長則2小時以上,四季皆宜 ,週邊景緻宜人,氣流穩定,飛行落差160公尺,飛行路徑通暢,假日不妨相約來此一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飛行傘













外澳社區 飛行傘
本地區依山傍海,由海面吹向山頂的氣流、穩定且少有亂流,更無高大樹木與突兀山型阻礙,飛行時平穩安全,可降落於寬廣的沙灘上,翱遊天際時,得以眺望天空、海洋與龜山島之美,因此設立飛行傘基地後,常可見到飛行傘翱遊於天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外澳社區-民宿













外澳社區 民宿
外澳地區依山傍海,在此有廣大的沙灘也有蔥鬱的山林與幽靜的古道,更可以遠眺龜山島,由於主人巧思善加運用此地的特色,創造獨特的民宿風格,有的走國際路線、有的以海灘風情、有的則以頭城海濱的漁村風味為其特色,民宿主人也會設計套裝旅遊,帶遊客到外澳或是宜蘭著名的景點到處遊玩,使遊客對外澳有美好的體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