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信義社區-信義林木風華節 信義社區 信義林木風華節 民國 95年11月6日(2006)信義林木風華節活動在社區活動中心熱烈展開,林鎮長及各級民意代表、社區內各單位首長、民眾蒞臨熱烈參與,節目內容有二樓教室新座椅落成啟用、與頭城外澳社區締結姐妹會、社區次級團隊表演、羅東林管處、社區營造員培訓班同學等協辦單位攤位展、懷古林木圖片展,聯禾有線電視並作專題報導。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中正路與復興路上的鋸木工廠 信義社區 中正路與復興路上的鋸木工廠 復興路旁的開蘭福德廟及直通中山公園的興東路上,原本是鋸木工廠或稻田林立,兩條道路邊及製材廠內積滿原木,比較有名的有進發、義發、大三等木材工廠等,信興木材行在中正北路口,是王永慶投資過的木材行,社區內原本只有中山路及復興路,其他都是鄉間羊腸小道,後來增闢興東、中華、愛國、倉前等路,倉前路是打那岸圳加蓋後成為現在的景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竹圍厝、古厝 信義社區 竹圍厝、古厝 先民為能兼顧防止颱風肆虐與防禦番害,多在屋邊栽植竹圍以安居,也因此竹圍成了蘭陽平原的鄉間特色。在信義社區內的竹圍厝,目前僅存江坤樹古厝,不遠處還有竹林里的陳進財古厝。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遠東紙廠與大三等木材廠 信義社區 遠東紙廠與大三等木材廠 材寮間內被「裁切」過的邊材可當成是造紙的原料,遠東紙廠就是因此在羅東設立,鼎盛時期有三個廠房,一廠位於勸世堂前,勸世堂後方為二廠,鐵道西側為三廠;不過現在一個也不剩了,然而紙廠特有的煙囪,卻仍高高聳立在羅東人的印象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集材歌(原木移動歌-台語) 信義社區 集材歌(原木移動歌-台語) 嘿多 魁阿力!嘿多 柄過來些!(翻過來轉)!嘿多 樂快來秀!噢!註:(日語:魁阿力 搬木材之工具似鶴嘴),為解決巨大木頭般運的困難,工人以魁阿力施以物理摃桿原理之撐鏟以利滾動搬移,在使力之際,前進、後退、向左、向右全體齊力呼應,在社區林場邊老一輩的人中,這歌是很普遍的。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營林所羅東出張所 信義社區 營林所羅東出張所 在羅東街長陳純精翁的極力爭取下,營林所宜蘭出張所由員山遷來羅東,是羅東從農業型態轉變為工商型態的重要關鍵,也同時改變了羅東和太平山林場兩地的面貌。現在出張所變成林務局羅東林管處,林業政策改變以後,林管處正規劃整個區域成為林業文化園區,供民眾休憩、欣賞林木與自然的空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聯勤被服廠(聯勤301) 信義社區 聯勤被服廠(聯勤301) 國民政府來臺後,由南京的被服實驗廠員工遷移至羅東現址,並籌建金陵1-6村,供廠內員工居住。「金陵」,便是懷念其南京舊廠而稱。鼎盛時期員工有8、900人。到了民國76年(1987),因軍需縮減,被服廠也因此停止營運,其中在倉前路以北的廠房,闢為靖廬,收容中國來的偷渡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開蘭土地公廟 信義社區 開蘭土地公廟 羅東鎮諸廟宇神祇慶典遶境活動,大都以本座土地公為開路先鋒,該廟由漳州人自祖籍地奉迎來臺,嘉慶年間移墾住民於現址建廟。因為神靈顯赫,時常遭人「盜請」,只好加設鐵窗,「保護」土地公,成了特殊的景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 信義社區 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 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以宜蘭特殊的自然、人文和生態景觀的研究、調查及保存為重點。館藏-蝴蝶、蛾、昆蟲標本的常態展示,數量與種類均多且豐富,無論蘭陽產種、台灣產種或國外產種都極具代表,目前已是台灣最具特色,種類最繁多的蝴蝶館,自然史教育館曾舉辦縣內中小學師生科學研習活動,有蘭陽地質調查、蝴蝶採集與標本製作研習、山區植物生態調查、縣內野鳥保護區賞鳥活動、金瓜石尋寶之旅與九份攬勝探幽等活動。參觀時間:星期二~日9AM~5PM,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開放。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信義社區-羅東國中 九年國教教室 信義社區 羅東國中 九年國教教室 在羅東國中裡,有一棟很特別的建築物,是全省統一規格的九年國教教室。民國57年(1968)台灣開辦了九年國民義務教育,提升整體國民素質,那時候在羅東國中,也同樣開始興建兩棟九年國民教育的教室。這棟現在看起來不太像教室的教室,是當時的標準教室。金字塔形的屋頂,具備散熱功能;不過現今的九年國教教室由於年代久遠,已經陸陸續續的被拆除,有機會帶著家中長輩來這裡看看,也許會勾起他們的兒時回憶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