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福德廟













思源社區 福德廟
本廟於乾隆59年間(1794)興建,供奉福德正神與福德正神媽,所以福德廟是思源社區居民最早居住之住所,以後歷經二次大戰、台灣光復,依然屹立不衰,期間並於民國36年(1947)改建,復於民國80年(1991)發起信徒大會,成立金七結福德廟管理委員會,並選出首任主任委員黃正義,使本廟香火日益鼎盛,並祈求全庄閤境平安,目前是里民信仰、精神之寄託處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社區古物(古香爐、古神筊)













思源社區 社區古物(古香爐、古神筊)
此座香爐為清朝咸豐年間由社區內先民所打造,迄今有145餘年歷史,原本分別放在土地公、土地婆神像前,供信眾朝拜之用。現因後殿土地公婆主神共用一座古石爐,另一座石爐遂妥為庫存,非貴賓級人物,難睹「盧山真面目」,傳說如能觸摸石香爐,則可帶來全家保平安之功效。此為民國11年(1922)吳國華信士用麻竹頭所製造的,至今已83歲,從斑駁的外表可看出,有無數的先民,在平日祈福的時侯使用,祈求國泰民安、祈求闔家幸福、祈求功成名就等等,可見證與先民一起走過歷史的歲月。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大雀榕













思源社區 大雀榕
300年老雀榕是社區之寶,亦是地方精神象徵,樹下的廟埕就成了里民聯絡感情的場所,留下很多生活點滴及兒童成長環境歷史空間的回憶,更流傳著救人的故事。民國81年間(1992),大樹左側之農地出售,老樹即將依建商規劃將樹體切掉1/3,村民基於「廟不離樹、樹不離廟」之精神,經一番波折後終於讓建商止步,村民並為大樹氣根圍上塑膠管,以照顧受損之樹體,此事經光華雜誌報導後,為環保及綠化人士所讚揚不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番仔溝













思源社區 番仔溝
番仔溝就是今日的思源中排,據傳為昔日平埔族從擺里至金包里古所開設之灌溉渠道,昔日居民都到溝底摸蛤仔、取水及採蝶仔花(野薑花),嵐峰路拓寬時,原規劃要將中排全數加蓋,然經地方有心維護歷史空間人士及社區內耆老,聯合向有關單位陳情,始保留數段原貌,以供後代子孫憑弔。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機堡













思源社區 機堡
二次大戰期間,本社區一帶為日軍軍用機場及其週邊設施,日軍在宜蘭河畔建築十多座用來保護堡內的飛機,目前於本社區尚存二座機堡及砲堡,光復後曾由軍方運用為作戰指揮中心,於軍方棄用後曾一度淪為遊民棲身處所,3年前由社區人員打掃,逐漸恢復其整潔風貌,堡內斑斑歷史遺跡,十分值得憑弔,可引發思古之幽情,兩座機堡及附近竹林、菜園、溝渠等場所預期爾後將規劃觀光休閒農業及古蹟憑弔之發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黃金牛奶麻竹筍













思源社區 黃金牛奶麻竹筍
思源社區的麻竹筍園區:位於宜蘭河畔為沙質地,筍肉質細嫩,低熱量、高纖維蔬菜,可促進腸胃蠕動,幫助消化,因此自古以來就是一種天然健康食物,不論煮湯或是生菜食用,清爽入口,皆有很好的口感。現在為了提高產能,委由社區內筍農試以牛奶、大豆等有機肥料施作與灌溉,預估產值可提高1/3,期能振興社區農業商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媽媽教室













思源社區 媽媽教室
社區於民國90年12月(2001)成立媽媽教室,目的在於能培養社區婦女之廚藝技能,近期更研發社區竹筍風味料理餐,已獲社區內居民好評,目前社區內辦理各項活動及廟會慶典時,均可見社區媽媽教室所完成之美食。隨著時代之改變,社區亦相繼敦請學者,安排相關課程,提供心靈成長兩性教育、親職教育、兒童教育等婦女講座,期望能讓家庭教育第一線之婦女更成長、更具現代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守望相助隊













思源社區 守望相助隊
成立於民國90年3月1日(2001),目前成員約150餘人,平日除區分嵐峰、民族、泰山等三個地區崗哨按月輪流值班,於每日夜間對社區實施不定時路線巡邏,以強化社區夜間安全,另於社區辦理各類型活動時,擔任交通管制、路線指引及場地安全維護工作,如社區內發生緊急事故時,亦可做為立即動員之人力資源。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社區介紹













思源社區 社區介紹
本里在清代以集村聚落為主,主要聚落為七結仔城(今金七結福德廟附近),是一規模頗大的農墾集村聚落,日治時期,本區雖納入宜蘭市,但仍是一典型農村景觀,光復後因宜蘭市自來水先到達本里,乃取引水思源之意而命名為思源里。直到民國70年(1981),因房地產市場活絡,且受北宜高通車之影響,本里原來的農地多變更為住宅用地,新式樓房紛紛興建,才日漸與市區相連。思源社區位於宜蘭市西陲區範圍東起神農路宜蘭大學、西以宜蘭河為界,北到農權路二段文化中心、南至嵐峰路三段為界、總面積為0.8839平方公里。本社區居民現有2608戶,人口8234人(男性人口3945人、女性人口4289人),為宜蘭市人口最多的社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中華社區-自然生態的桃花源-石平圓













中華社區 自然生態的桃花源-石平圓
講求人性平等、生態平衡、圓滿和諧、尊重大自然、天上飛、地上爬、水中游、每一棵樹、一枝草、都是這裡的主人;是「石平圓」的理念。園區更講究自然生態,採用此地特有資源「四陵砂岩」,特點是「都有一面或多面為平面」,打造園區特色,期來訪遊客圓圓融融,故名「石平圓」。園區位於員山鄉邊陲一處幽密的山谷,稱「長嶺谷、八重山」,山谷上方為「哈盆國家野生動物保護區」,也是「福山植物園區」,山谷林相地景生態保留完整,野生動植物豐富,並因季節更換,各以不同風貌迎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