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思源社區-思源彩繪 思源社區 思源彩繪 為能使社區與學校教育結合,社區於95(2006)年度內多次與鄰近小學合作,辦理各項鄉土教學活動,尤以宜蘭河附近之機堡、農田及社區內古廟、老榕樹等皆為最好之鄉土教學教材;社區邀集各小學學生,分於社區多處實施彩繪、素描,及「話我故鄉」演講,並辦理評比與表揚,讓社區內學生更能瞭解鄉土及自我的肯定,奠定以後人生發展之基礎。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泰山口圳 思源社區 泰山口圳 又名太山口圳,清嘉慶7年(1802)五圍埔地佃戶自力開圳,在員山三鬮二附近引大湖溪(宜蘭河支流)溪水,流經芭荖鬱(今惠好村)、金六結等地。本社區在當時是一典型的農業型聚落,所以地區內水渠縱橫交錯,是一個充份運用泰山口圳水利的聚落,可以說是依靠泰山口圳才能養活社區內的先民,如今泰山口圳大部份都加蓋且淤積,往日農業之盛況己不復存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關懷照顧據點 思源社區 關懷照顧據點 為了提供社區內老人在平日家人外出工作時,在作息、健康的照顧及良好的餐飲服務,思源社區發展協會,除辦理關懷據點提供老人良好之休憩處所外,更針對老人所需營養,提供老人營養餐飲、使老人能吃出健康,並有更好生活環境,進而使所有老人的家庭在平日能更安心的工作,提高社會的生產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竹筍節 思源社區 竹筍節 社區之主要特產為麻竹筍,經少部有心筍農以有機方式栽培成牛奶筍,亦已成蘭陽地區之知名作物,社區為提振竹筍產能,於年度辦理竹筍節,由社區媽媽教室成員及社區擔任總舖師之居民,共同調配麻竹大餐及研發特有之竹筍冰,活動當日盛況空前湧入大量人潮,除辦理各項活動外並贈送黃金牛奶筍,本次活動獲社區居民及各界好評,除了可以凝聚居民向心外,並能大幅提昇社區竹筍產質。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農林溝 思源社區 農林溝 日治時期宜蘭農業學校(宜蘭大學前身)為全台最高之農林學府,低年級學生須於校區內種植農作物,為能方便作物灌溉,遂引泰山口圳之水,經社區到達農業學校,社區內居民即稱此水渠為農林溝,社區部份農田亦利用農林溝之水來灌溉,並於平日幫忙維護農林溝之通暢,迄民國60餘年時仍可見社區內各水渠之運用,然於70年後期,社區內建物大量增加,農林溝及各水渠始漸漸沒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竹籬笆的天空 思源社區 竹籬笆的天空 想到眷村就想到老芋仔,想到老芋仔就想到孤獨,在眷村裡每到午後總是有三三兩兩的老人,在屋簷下、在老榕樹下憶往,他們或許在回憶著光輝的往事,回憶著為捍衛自由與共產黨對抗,而成為繼吳沙開蘭近150年後宜蘭的新移民,如今他們已垂老了,只能守著家園和左鄰右舍們共同過著孤單的生活,彷彿外面的紛爭都打擾不了他們,更印證了「老兵不死,只是逐漸凋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大鼓陣 思源社區 大鼓陣 大鼓陣主要以祠廟節慶開路為主,又叫開路鼓陣,也就是希望藉著鑼鼓的喧鬧氣氛,吸引更多的人注意,除此之外對於廟前或者街道兩旁擁擠的人車有趨趕的作用,以聲響、節奏,為後續的香陣做開路的先鋒;大鼓陣成立迄今僅五年,自成立以來其操作人員均為社區內年長人士,現為了能讓這項傳統的民俗能讓社區內青少年瞭解,特成立青少年大鼓班(陣),以能保存這項傳統文化技藝。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國軍修復廠 思源社區 國軍修復廠 國軍來台後,繼續利用日軍遺留之機場設施,並於北機場旁設置飛機修護廠及廠辦公室,然因地區地形限制無法繼續利用機場設施,且因宜蘭地區多雨潮濕,機件不易維護,國軍將修復廠設備遷往他處,而修復廠及廠辦公室就棄置不用,經多年後廠棚及廠辦公室倒塌,目前僅可見廠辦公室之殘壁,然社區耆老仍記得幼兒時曾於此處嬉戲情景,真是不禁讓人感到滄海桑田,世事多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楊家古厝 思源社區 楊家古厝 楊家古厝因為楊家主人楊坤鎮先生於日本時代就讀農林學校第2屆畢業後經商有成,於民國40年(1951)興建,在當時年代水泥用品是國防軍需品,民眾若有需要事先申請核准配給,當興建完成後成為地方豪宅與士紳之家,為七結庄地區住宅的標竿。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思源社區-終生學習教室 思源社區 終生學習教室 為提高社區學習興趣,推行終身學習理念,讓社區各里民,有學習、成長的機會,並提供里民有說話、溝通、交換人生經驗及心靈聚會的場所。由社區發展協會及思源里郭燈和里長,結合蘭陽技術學院、宜蘭大學等單位,籌措教學資源、師資、器材,並由金七結福德廟眾信徒及社區人士募捐及募款,增建終身學習教室,做為社區居民學習電腦、日語之場所,並配合寒、暑假開辦兒童珠、心算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