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大溪社區-居民信仰中心~大安廟













大溪社區 居民信仰中心~大安廟
本廟奉祠古公三王。大正13年(1924),本地人口稀疏,瘟疫流行,民不聊生,當時有一居民吳石定君奉請二結古公三王來此為民治病,在神明指示下由蕭水連為乩童,以香爐為居家守護神,從此瘴氣、瘟魔漸漸消失,居民咸信王公庇佑所致。因此在地方人士鳩手共議後,推舉陳福慶、蕭阿樹、吳石定等三人為建廟發起人,開始募捐建造廟宇及安裝老大王金身,再裝老二王、老三王金身。民國39年(1950)於現址完成石造瓦葺廟宇,復於民國72年 (1983) 完成前、後殿擴建工程。每年農曆9月23日為本廟建廟紀念日,是日舉行祭典儀式及踩踏火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古聚落的通道~長壽橋:













大溪社區 古聚落的通道~長壽橋:
座落於內大溪產業道路盡頭,跨越大溪川中上游。民國50年代初期,內大溪居民往來於外大溪間,需涉水過溪,每逢颱風季節或東北季風時造成溪水暴漲,村民無法外出,因此頭城鎮公所補助鋼筋水泥,由內大溪村民從山下徒步義務運輸建材興建,共興建3座橋樑。其中兩座橋樑因在溪中施設橋墩,於民國63年(1974)遭受颱風侵襲,溪水暴漲導致這兩座橋樑被洪水沖斷,而本座橋建築為半拱圓型,因而逃過颱風的侵襲。後來內大溪村民經過這件事件後,希望這座小橋的壽命,從此能長命百歲,因此稱之為「長壽橋」。至今這座小橋仍屹立不搖橫跨大溪川。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時空之旅~內大溪古道:













大溪社區 時空之旅~內大溪古道:
至今有百餘年,早期是雙溪鄉大坪地區,貢寮鄉內寮地區,及內大溪聚落居民,不管是運補日常生活用品,或是運輸農產品,均透過此古道來往於外大溪。後因內大溪遷村及宜1線的興建,古道漸漸失去原有功能。現今古道沿途會經過內大溪分校、內大溪古厝(石頭厝)、荒廢稻田、三方向山、綑牛山、石盤寮瀑布、三分二山…等。由於沿途無人為開發,全境至今還保持著原始山林風貌。是一條適合古蹟尋幽、人文、自然生態的健行步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神奇傳說~象鼻山:













大溪社區 神奇傳說~象鼻山:
位於大溪川離出海口約500公尺處,因此山形狀與大象相似,故稱為「象鼻山」。具地方耆老述說:此山原是一地理活穴,早期村民開鑿水圳,導引溪水灌溉稻田。開挖至象鼻山並貫通後,隔日早晨象鼻山開挖處卻又完好如初,看不出開鑿過的痕跡。經過數天的開挖,隔日都又復合,始終無法貫通此段水圳。某日,有一地理師至象鼻山「睡夢」,當晚聽到「山神」、「土地公」講說:「地理注定要敗」,只要用「黑狗血、銅針、鏈鋸」就能貫通此段水圳。隔日清晨將此「睡夢」告知村民,並依指示而做,結果卻造成山崩地裂,至此水圳才完全開通,但是象鼻山卻也從此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到不了的行政區~釣魚台列嶼:













大溪社區 到不了的行政區~釣魚台列嶼:
位於台灣東北方大約120海浬的海域上,共有8個小島,總面積5.2平方公里。民國58年(1969),中(台灣)日兩國間,發生釣魚台列嶼主權問題的爭議,爭論達3年之久。民國63年(1974)1月正式將釣魚台列嶼劃為本里行政區,郵遞區號為290。由於島上沒有居民,所以被本縣漁民稱作「無人島」,向來是本地漁民常到的主要漁場。近幾年來,由於該海域海底發現蘊藏豐富的石油產量及礦物。台、中、日3方各宣稱擁有其主權,實際上現在釣魚台列嶼主權是由日本所控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地下湧泉~大溪酒廠:













大溪社區 地下湧泉~大溪酒廠:
位於大溪派出所後方山腳下,為一自然湧泉,因水質清澈甘甜,大正3年(1914)頭城商人楊朝旺於此地設置大溪製酒公司,取此泉水釀製「紅露酒」,年營業額為8萬餘日圓。大正11年(1922)7月1日,日本台灣統督府施行酒類專賣制度,在宜蘭專賣支局的底下,設置釀酒工廠:宜蘭、頭圍、羅東、礁溪、蘇澳、蘭陵、利澤簡、大溪等八家製酒公司的利益因此被剝奪。爾後其木造酒場改為豬隻屠宰場,其製酒蓄水池也是當時孩童戲水的地方,民國30幾年(1941~)時再改為稻田耕作,今則荒廢中,但地下湧泉至今均未曾中斷,社區還有少部份居民依然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森林浴之旅~石盤寮瀑布:













大溪社區 森林浴之旅~石盤寮瀑布:
位於大溪川上游,瀑布高約200公尺因為少為人知,全境還保持著原始的景觀風貌,風景相當優美。循內大溪古道步行約需1小時30分可到達,內大溪古道為一穿越森林的山林小徑,遊客來此健行一趟,一方面可欣賞沿途自然景觀,另一方面又可享受芬多精的森林浴,常為喜愛溯溪登山健行的遊客列為行程之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鷹石尖?道:













大溪社區 鷹石尖?道:
海拔高約500公尺,因?道終點有一臨海面巨石狀如鷹嘴,由大溪國小仰看有如鷹鳥展翅而聞名。站在巨石上可俯瞰蜜月灣、大溪國小、大溪漁港、大溪海岸線及龜山島甚至可遠眺南方澳,隨著天氣的變換,其視線也跟著呈現不同的風貌。夏季時可於清晨3至4點來此等待龜山島日出,其景觀令人心曠神怡嘆為觀止。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桃源谷:













大溪社區 桃源谷:
位於本里西北隅,海拔450~550公尺,昔稱「綑牛仔山」,是早期農閒時候,孩童放牧嬉戲之地。桃源谷為一綿延3公里的矮草坡,青翠一望無際的大草原,其方向由上而下約30度的傾斜,極適合滑草運動。而草原頂端稜線,則是遠眺龜山島及太平洋的理想地點,站在大草原上其360度視野極佳,可一覽四週不同秀麗的風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