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南興社區-情人海灣 南興社區 情人海灣 在南方澳的內埤仔,有個美麗的海灣,沙灘是灰白色的,不知道是調皮的海浪,將他的足跡留下?還是海風將每個人對南方澳的牽掛染上?一點點、一顆顆,佈滿了整個沙灘。踩在沙灘上,刺刺的,像是沙灘將他對你的情愫刻印,一點點、一顆顆,佈滿了腳底。這裡是情人最愛來的地方,深藍的海洋,灰白的沙灘,帶著一絲的異國風味,沙灘上,海濤輕響,海風輕吹,靜靜的陪在彼此的身旁,時間漸漸停滯,將最甜蜜的回憶留在這,屬於情人的海灣。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地靈人傑 南興社區 地靈人傑 南方澳以特殊的自然景觀,形成四面環山,包含了漁港、商港與軍港等。尤其面對太平洋的孕育山及筆架山更是令人稱奇的地理風貌。孕育山有如一位仰躺的母親,守護著我們;筆架山則像一個凹狀的置筆架。在靈秀的自然地理中,孕育出獨特的人文氣息,文建會主委:邱坤良先生,農委會主委:李金龍先生都是南方澳的子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四獸山 南興社區 四獸山 四獸山指:中央山脈-南方澳處於中央山脈的北端,綿延的山脈有如龍形盤繞;獅山-目前南安國小所在的山頭,形似獅子,面朝太平洋有如祥獅一般守護;虎頭山-兩旁的小山有如虎腳,中央的山為虎頭,形似虎頭低探潛藏;蝙蝠山-站在北濱公園的北端往南方看去,在晴朗的天氣下,可以看到形似蝙蝠的島,碧海藍天的映照下有一種神秘的氣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南興文化小站 南興社區 南興文化小站 透過生活美學空間綠美化計劃,將舊的候車亭,經過社區總動員,清潔、彩繪、植栽,變成為社區休閒,觀光,文化小站。提供生活資訊,也是地方耆老談天的好所在,在執行此計劃時,經社區居民共同努力。在親子彩繪過程中,發現小孩的活潑可愛,專注於彩繪中,由照片就可知道。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東北海岸的藍寶石 南興社區 東北海岸的藍寶石 在宜蘭的南方,有個漁港,土地不肥沃,卻擁有著令人稱羨的漁場。從上空俯瞰,蔚藍的海洋、蓊鬱的山脈,恍若初生的色彩,仍保留著純淨的自然。踏上這塊土地,海天一色,波光潾潾,密集的房屋,往來的人群。海風是鹹鹹的,帶著特有味道,是魚?是海?還是漁民辛勤工作的汗水?早已分不清,在太陽的照射下,蒸發成特有的人情味。這裡是南方澳,一顆未經琢磨的藍寶石,在台灣的東北角閃耀著。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南興社區 南興社區 南興社區 南興社區位處蘇澳鎮東南一隅,虎頭、獅頭2山環抱,轄內南光寺、池碧宮兩大寺廟為住民信仰中心,人口稠密,為南方澳6里之冠,約2,000人,生活樸素,以漁民居多。社區發展協會現有長壽俱樂部、媽媽教室、守望相助隊等內部組織,會員200餘名,各司職守,敦親睦鄰,維護建設社區,美化環境,不遺餘力,深受好評。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大溪簡易自來水淨水廠: 大溪社區 大溪簡易自來水淨水廠: 頭城鎮公所為改善社區居民民生用水問題,取用大溪川溪水,於社區興建簡易自來水淨水廠,社區每戶出資約55元,於民國67年(1978)3月17日正式啟用,初期僅提供社區居民飲用。至民國70年(1981)4月1日移撥台灣省自來水公司管理營運,現今出水量為每天3,000公噸,供水範圍北至石城南至頭城竹安,預計將來每天出水量將增加為9,000公噸。現今大溪川實施封溪護魚,每至夏季時降雨量減少,溪水也跟著減少,希望自來水公司取用水資源時,也能重視保護自然生態的問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社區之運輸門戶~大溪火車站: 大溪社區 社區之運輸門戶~大溪火車站: 設站於大正9年(1920)12月10日,早期,是社區居民對外交通之主要運輸門戶。近來因人口外移嚴重,乘客以學生及老人為主。台灣鐵路局於民國85年(1996)為簡人力,將大溪火車站降為簡易站。現僅停靠區間電聯車及供應硬式車票少數車站之一。鄰近有衝浪勝地蜜月灣、大溪現撈漁港、桃源谷、鷹石尖步道、石盤寮瀑布等風景區,每逢週休例假日或寒暑假時,大批遊客會乘坐火車來此衝浪戲水登山健行旅遊,因火車站無站務人員,維持乘車秩序,恐造成乘客或社區居民生命安全上的威脅,因此希望台灣鐵路局能重視此一安全問題。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佛之聖地~明山寺 大溪社區 佛之聖地~明山寺 本寺奉祀「觀世音菩薩」,創寺前身為現今台2線濱海公路龍洞隧道南入口處,右側之「西靈巖」佛寺。而現今的「明山寺」則是於民國53年(1964),由員山鄉的大湖「明光寺」,當時昭悟師父,受到佛祖託夢指示,來到舊址興建,其後又歷經數次的擴建,才完成今日之規模。本寺地理群山環繞,環境清幽,其寺後有宜1線經過通往雙溪鄉,也是鷹石尖步道入口處。遊客健行後可於此佛寺稍做休息,聆聽誦經聲讓心靈沉澱,或享受蟲鳴鳥叫之自然音符。再循宜1線做後續旅遊之行程。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大溪社區-內大溪古聚落~石頭厝 大溪社區 內大溪古聚落~石頭厝 是早期內大溪居民主要居住房屋之一,因當時居民生活困苦,所有房屋建材包含石頭牆壁、樹木橫樑、茅草屋頂等全部都是就地取材所興建,照片中所見石頭厝牆壁係採用人字形施工法興建,歷經數10寒暑,颱風及921大地震侵襲,除樹木橫樑、茅草屋頂因年久無人居住坍陷外,其石頭牆壁至今仍屹立不搖。另居民也會在石頭厝旁興建豬舍飼養豬隻,或於屋旁空地放養雞、鴨,一方面可食用,另一方面也可販賣以貼補家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