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南興社區-鯖魚 南興社區 鯖魚 在50年代鯖魚一直是南方澳漁獲的最大宗,得天獨厚的漁場,更是奠定今日南方澳經濟繁榮的基礎所在。無論是罐頭加工或作成生魚片等各式料理,都是很多人喜歡吃的魚料理,既可以吃到如鮪魚般的享受,價格又便宜,是大眾喜歡吃的魚種,有些部份加工成延繩釣的魚餌,用以抓大型魚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鮪魚 南興社區 鮪魚 銀白帶藍的鯖科魚類,漁船上被卸下來,龐大的身軀,充滿著王者的氣勢,鮮紅的身體,是它剽悍的功績。鮪魚–魚類的王者,1種高蛋白質的魚類,高含量的DHA、EPA及Ω3,讓世人趨之若鶩。人稱生魚片的王者,就是黑鮪魚,1公斤高達4,000元的價值,吃過的人都讚嘆不已。除了肉質鮮美以外,黑鮪魚的體型,更是給人壯壯的好感覺,好像大海中的勇士一般強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下水 南興社區 下水 南方澳有不少獨特的漁村風俗,昔日每當新船下水時,船家除了以三牲祭品祈求平安豐收,還會從船上拋下大把的包子、麻薯、糖果等食物,供民眾分享,據說人群聚集愈多,即象徵未來的漁獲愈豐,而有的包子裏還包有硬幣,吃到的人便能享有好運。這項熱鬧的活動,也因此成為鯖魚節中的重頭戲。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造 南興社區 造 船 南方澳人以海為生,討海人首要的謀生工具就是船,環境所需造就了南方澳造船業的繁榮發達,從早期的木造船隻、鐵殼船到今日以玻璃纖維為主要材料的「塑膠船」。玻璃纖維船,必須先以木材製作船模型,然後刷上1層樹脂,1層玻璃纖維,交叉間作共計13層,定型後拆除木模,再上漆即完成船體工作。因船身輕,在海上行駛比較快且節省油料,深受漁民的喜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珊瑚礁海底風貌 南興社區 珊瑚礁海底風貌 豆腐岬是一處海灣,外海的大浪不易長驅直入,因此海灣裡的珊瑚較不會被破壞,而且水質清澈也利於珊瑚成長。豆腐岬以石珊瑚為多,包括圓盤珊瑚、尖枝珊瑚、鹿角珊瑚、腦珊瑚等40餘種,相當珍貴。 3公尺淺淺的海底,就可以同時看到石珊瑚和軟珊瑚、熱帶魚悠遊其中!這裡不是國外,也不是墾丁,而是南方澳的豆腐岬海岸!珊瑚礁覆蓋率高達40%,海洋生態豐富,全世界第1次發現珊瑚產卵的地方也是這裡!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穿越時空的橋樑 南興社區 穿越時空的橋樑 南方澳單拱跨港大橋,橫越3座漁港航道,由合金鋼鑄成,主橋面長140公尺,寬15公尺,淨高18.5公尺。遠望如一睜開的大眼睛,橋柱上有各種海產的造型、有觀景台、海天碧綠、造型美緻,是一個吹海風的好地方。 南方澳大橋連結了原本隔開的道路,使得豆腐岬、賊仔澳、情人灣、北濱公園等,可以連成一線,形成在地很重要的觀光要道,快速便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三港合一 南興社區 三港合一 「海軍中正基地」位於蘇澳的北方澳,3面環山,東臨太平洋,地勢險峻; 「蘇澳港」東臨太平洋,形勢險要,是由北方澳、蘇澳及南方澳形成的自然港口,民國63年(1974)蘇澳港列入10大建設之1。 「南方澳漁港」分為3個小漁港。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日出 南興社區 日出 南方澳內埤海灣除了海岸線風景優美外,也是觀賞日出的好地方,當太陽從海平面緩緩升起時,自然景象美的令人無法用言語形容。運氣好的時候還可欣賞到海面上的雲層,千變萬化,令人嘆為觀止,恍如置身圖畫中,是非常值得身歷其境的美景勝地。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豆腐岬與沙頸岬 南興社區 豆腐岬與沙頸岬 經由南方澳跨海大橋而下,沿著海岸線與大山間有一處景致奇美的小海灣即是「豆腐岬」。日治時代在海灣內建立了2個水泥平台,狀似兩塊方形的豆腐,因此而得名。「豆腐岬」,其地形呈孤狀,凹槽面向海洋,是台灣海灣中少見的奇特景觀。豆腐岬夏日浪小波靜,適合戲水、浮潛、晨泳、郊遊、烤肉、海釣及觀海的休閒遊樂場所。北濱公園所在地理位置,就是由沙堆積成有如頸子一般的沙頸岬所形成的。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南興社區-被海盜遺忘的寶藏 南興社區 被海盜遺忘的寶藏 賊仔澳位於情人灣的北端,差一個小山之隔,早期聽說是海盜船停泊的地方,非常隱密,可能有寶藏,埋在此處,岩壁有些石洞,更是使人猜疑。在30年前環保意識未被重視,將整個南方澳的垃圾往此處倒,有很多汽水瓶、醬油瓶、五顏六色的瓶子,產生很多碎玻璃,經長期在浪沙裡翻滾,就變成一顆一顆亮晶晶的寶石,經記者的報導下,就變成珠寶沙灘。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