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更新社區-更新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更新社區 更新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 於1981(民國70)年為召開里民會議需求,興建里民活建中心,後來因應托兒需要改為托兒所,因土地座落於梗枋國小校區,礙於占用的問題,漁民多功能活動中心在2006(民國95)年建設完成使用。此區西側為舊鐵路步道,兩旁是休耕的水田,步道上種的是大葉欖仁,風景優美,北側為社區環保公園,裡面有梗枋地標,記載著梗枋地名的由來,在溪上方有一座人行步橋,旁邊的標語寫著「人人愛環保明天會更好」,更顯得此環保公園,美侖美奐,環境優美,步橋上更可看到清澈的溪中,魚兒自在遊玩,吸引了許多遊客來此觀賞。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螃蟹的家—北關農場、螃蟹博物館 更新社區 螃蟹的家—北關農場、螃蟹博物館 北關休閒農場,位於本里北勢溪上游,是一處倚山面海的自然生態農場,面積廣大、果樹林立,擁有日夜四時各具特色的海灣景色,有數條來自雪山山脈的清澈山泉及北勢溪流終年不停地流經此地,使得北關農場形成一個自然的蝶谷,蘊藏著豐富多樣、不勝枚舉的動、植物。在1999(民國88)年成立了世界第一座的螃蟹博物館,館內珍藏近700餘種螃蟹的活體及標本,令人大開眼界、讚嘆不已,讓人在大自然的懷抱下更充滿生活情趣,擁有一個快樂難忘的田園假期。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海中的蝙蝠山—龜山朝日 更新社區 海中的蝙蝠山—龜山朝日 龜山在宜蘭縣的大海中,是宜蘭人心目中的守護神,梗枋的地理位置最接近龜山島的龜尾,在梗枋所看到的龜山島外型,像似一隻海中飛來的蝙蝠。老一輩傳說中稱為「蜜婆山」,蜜婆通稱蝙蝠,是漢人文化的吉祥物,尤其是在沒有月光暗夜天色朦朧的清晨時刻,海流潮汐帶來了魚群的出現,在日出之前吉祥物—蜜婆山會化身做趕魚群的福神降臨,日出時刻漁船回航總會看到整船豐收的漁貨,稱為「蜜婆賜福」,主要的景色以龜山朝日最為出名。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五穀王—紫霄宮 更新社區 五穀王—紫霄宮 本廟主祀神農大帝,據耆老口述,紫霄宮本為良田,於1930(昭和5)年,當時還是孩童的薛、康、李姓小孩在田間戲耍,無意中捏黏土做為神像,置於田間膜拜,適逢鄰居長者路過,問孩童做什麼?三位嘻答:神農大帝未久顯靈,他可賜青草藥治癒百病。經地方長老集資興建石頭屋(屋頂為茅草),歷經8次的修建,最後一次在1989(民國78)年擴建,才有今日的風貌,原兩尊黏土神像,放置於今日五穀王廟的神農大帝金身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現撈鮮煮—海產街 更新社區 現撈鮮煮—海產街 俗語講:「倚山食山,靠海食海。」因為緊鄰梗枋漁港,新鮮魚獲取得容易,地方居民看準商機,多人投入海產店生意,在短短不到50公尺的濱海路就有7、8家之多,與南方澳並列宜蘭吃海產的兩大最佳去處,梗枋海產街的興起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海產街兩大主打菜就是仔魚羹及大卵煎小卵,再加上餐後享用的石花凍,打響了梗枋海鮮的名氣,有機會路過梗枋時,別忘了品嘗一下現撈現煮的海鮮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兩棲補給站—北關加油站 更新社區 兩棲補給站—北關加油站 在景觀特殊的「東北角海岸風景特定區」裡,台灣中油公司配合濱海公路開發以及梗枋漁港之所需,開建了目前全縣唯一的海陸兩用加油站。近來年結合社區營造,關心在地永續經營,特別提供站區大牆面,邀請梗枋國小學生進行彩繪活動,並配合縣政府籌設旅客休息驛站,附設腳踏車休息站。在濃濃的人情味道中感覺到台灣中油的品質、服務、貢獻。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亮麗過新年—彎腰掃社區 更新社區 亮麗過新年—彎腰掃社區 由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水土保持局辦理彎腰掃社區、亮麗過新年活動,能讓社區居民動起來,並共同清理社區環境,透過曾參與培根計畫的社區,營造整潔、舒適之農村環境,3月時配合植樹活動向下紮根,激發居民榮譽感及凝聚力,引導遊子返鄉參與,培養愛鄉愛土情懷,能看到那麼多的人力參與,相信更新的未來會更好。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予魚睏的草蓆—茭蔫 更新社區 予魚睏的草蓆—茭蔫 茭蔫均以菅尾製成,寬度大約是3尺5,長度約5尺5,包括菅尾繩與菅尾葉。早期梗枋地區魚貨量甚多,除新鮮魚貨的輸出外,多的魚貨量就可加工,最簡易的加工,就是將魚曝成「魚脯」,因此里民利用巧思,改造草蔫的作法,利用大自然上最多的資源「菅草」,編織成茭蔫,方便魚的曝曬,除增加魚貨的保存外,更可增加漁民的收入。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山中藏酒味—頭城農場&藏酒酒莊 更新社區 山中藏酒味—頭城農場&藏酒酒莊 頭城農場創立於1979(民國68)年,由來自台中的卓氏夫妻圓夢打造專屬的純樸鄉村國度,並於1991(民國80)年轉型經營休閒農場,創辦人卓媽媽更延續過去教育家的精神,善用農場裡生產、生活、生態等各項資源,發揮其學習、體驗等教育功能,讓來訪的遊客皆能「向大地學知識,與萬物交朋友」的體驗之旅。接著由大兒子於2006(民國95)年再創立藏酒酒莊,另闢休閒農場新的一頁。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更新社區-媽祖婆—北天宮 更新社區 媽祖婆—北天宮 奉祀天上聖母湄洲媽祖為主神,西側奉祀佛祖及福德正神,在十多年前本里有一位村婦吳快,她是一位虔誠的媽祖信徒,每到黃昏時刻,便意志不清而恍惚自言自語,似被某神附身之感,不久這位吳婦即被媽祖請去當乩童,託出要去高雄三保宮請回媽祖,就在吳婦宅中設置神壇供村民膜拜。1983(民國72)年由本里信徒游建德先生膺任第一屆管理委員會主委,在廟現址的崁仔腳用磚黑瓦建立一間媽祖廟,歷經9年的風霜,到1991(民國80)年再由第二屆主委的口頭願及努力下,終在1992(民國81)年於現址重建。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