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蓁巷社區-芋香節













蓁巷社區 芋香節
  過去有一段年代,因稻作價格持續下跌,農民將水田轉作為種芋頭,因地方水質良好、土壤肥沃,所以有許多農民多了在芋田裡的生活經驗,社區發展協會從2004年至今,已辦過芋香節多次,以「水來水往菅蓁巷,芋香風味迎客來」的詞句迎客來。芋頭現已成為蓁巷的主要農產品,芋頭大又香,產期在每年七月至八月,大顆可達7至8台斤,一般都在2至4台斤,是地方一代表性的農作物。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土地公廟













蓁巷社區 土地公廟
  蓁巷村一向以務農為主,而樸實的農民們,都深信土地公是掌管農地作物之神,想得到祂的青睞,必誠心誠意的奉獻,所以集資蓋土地廟,以求風調雨順收成滿倉。
  蓁巷村地形屬長方型,而先人們把長方型的土地分割成三個區域,平均分配了上、中、下三座土地公廟,讓土地公能毫不費力的管理這塊土地。
  每座土地公廟都有著自己的風格、特色及會員,難能可貴的是地方不會因有三座廟而產生派系問題,更藉著廟會的聯誼而更加團結,不得不佩服先人的智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三界公、三山國王、古公三王













蓁巷社區 三界公、三山國王、古公三王
  三界公、三山國王和古公三王是蓁巷村供奉的主神,耆老說是早期的先人恭迎來台的,衪們是蓁巷人的心靈寄託。  早期醫學未發達,村民有疑難雜症、徬徨無助時,總會求助於衪們,而眾神也從不吝嗇有求必應,所以神威遠播、香火旺盛。
  每逢農曆十月十四日為衪們的千秋日,家家戶戶為迎接盛事,無不三牲酒禮、鮮花四果、誠心祭拜祈求風調雨順、戶戶平安。而輪值的三位爐主,也獻上大戲(歌仔戲),攤販也趁機撈一筆,小孩們也樂此不疲的打牙祭,把爐主的大稻埕擠得滿滿的好熱鬧。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有應公廟













蓁巷社區 有應公廟
  台灣人的信仰精神,敬天地、敬鬼神。
  有應公廟也稱為大眾爺廟,在台灣隨處可見,蓁巷村的有應公廟,相傳是過去無主孤魂橫行,使得地方上不安寧,所以村內的頭人、士紳便發起集資蓋廟,好讓好兄弟有個棲身之所。
  每年農曆七月八日為普渡日,地方會殺豬公敬拜,家家戶戶無不準備三牲酒禮和鮮花四果犒賞好兄弟,以佑這一年村內平安順利、來年更旺。目前村內有兩處有應公廟,大部份是附近的居民會去祭拜。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神明會













蓁巷社區 神明會
  過去蓁巷社區沒有地方廟,但有個極為特殊的祭祀特色,祭拜的三位神明三山國王、古公三王、三官大帝,每年農曆十月十四日會有一次大拜拜,當日用擲筊最多次聖筊者為爐主,神明就寄住在爐主家。早期每年十月十四日當天,全村都會請客的習俗,現已漸漸改掉只有爐主家保留請客風俗,其他家戶都準備牲禮、水果到爐主家拜拜。爐主是以鄰來輪流,當爐主時鄰內人員都會來幫忙,也是傳承良久的信仰模式。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拜駁













蓁巷社區 拜駁
  蓁巷是鄰蘭陽溪的村落,居民ㄧ直延續有拜駁的習俗,整個村落比鄰輪流在每年尾牙前幾天舉行,由於感恩堤防長年對蘭陽溪北邊的守護,在地的蓁巷村民每年都會殺豬公,另外再準備如雞、鴨、魚、肉等生禮,慎重於堤防邊祭拜河神,祈求保佑居民平安,免受洪水侵擾,這個習俗自從1936年(昭和11年),當員山堤防潰、溢堤後一直延續到現在。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員山堤防













蓁巷社區 員山堤防
  員山堤防對維護宜蘭的安全有目共睹,尤其陳旺枝先生的父親陳清連,曾盡心盡力為地方爭取整建造福眾民,所以又叫「清連駁」,由於諧音的關係又叫「千年駁」,意思是守護一千年也不會崩潰的堤防。
  蓁巷段的員山堤防都以石頭堆砌而成,地基使用相當大的石頭,埋入地下約二米深,當時完全使用人力搬運石頭,施工相當紮實用心。當時工資分為七角三毛、五角三毛、四角八毛等分級,工資以十天或十五天領一次,工人的等級又分為二等工、三等工、四等工、五等工,大部份的石頭都用挑的到堤防上砌成,成就現今保護宜蘭溪北地區的民眾不會有水患之苦,也得以安居樂業。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蘭花園













蓁巷社區 蘭花園
  蓁巷良好水源地上,有名聞遐邇的蝴蝶蘭裁培場,經營規模之大,年產130萬株以上,全採用生物科技的高技術,配合大型玻璃溫室、風扇水牆、遮陽黑網,佐以電腦調控溫度、溼度、日照、無菌健康等技術,培育出碩大美麗優良佳品。大部分外銷日本,少數走國內宅配通路,很受國內外人士喜愛,蘭花園擁有8540坪溫室,廣泛收集各地原生品種及優良雜交品種,成立專業蘭花博物館,以生活教室培養愛花、賞花的智能和品味,近來每天都有大量遊客來此一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熱情、古意的民宿













蓁巷社區 熱情、古意的民宿
  蓁巷社區是民風純撲,環境優美的地方,世代居民大都以種田為主,隨著農地的重劃和時空環境的變遷,近年來吸引著外地人的青睞湧入,而四處購地置產。
  隨著環境的改變,蓁巷人也隨之改變,動起了念靠著好山好水的地理環境,接待觀光客的民宿四起,一幢比一幢漂亮。憑著蓁巷人的熱情、古意,讓外出旅遊的人們都能盡興而歸,無不翹起大姆指,說讚!民宿也成了蓁巷的驕傲,逐漸有著永續經營的理念。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蓁巷社區-養羊農場













蓁巷社區 養羊農場
  蓁巷社區內的養羊農場,如同近年內相繼成立的蜂采館、蘭花園等,都是地方休閒產業業者,為配合宜蘭整體觀光事業發展,將傳統的農畜牧業的羊場轉型為休閒產業。養羊農場的經營特點,是結合休閒與教育的新農牧休閒產業,成立以來吸引了不少媒體採訪,也成為外來遊客最佳體驗休閒場所。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