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賢社區媽媽教室的學員,舉辦醬菜製作研習,傳承古早味的農村醬菜,由老一輩的媽媽們講解示範,經過多次的實作,成果有醬瓜、豆腐乳、豆豉、豆醬、米醬、脆瓜等等。 
你想做做看嗎?下面為豆豉製作方法: 
材料:豆一斤、糖二兩四、鹽五兩六 
1、早上用漏盆將發霉過的豆沖洗後,盛在漏盆內,不耍倒起來, 
把豆用成一堆,然後上面蓋厚布,使其發燒,蓋的越熱會越香。 
2、中午將豆倒入盆中,加上少許米酒攪和後, 
再把豆用成一堆,再蓋上厚布。 
3、晚上將酒、糖、鹽加入豆中,並攪拌均勻,裝入罐中。 
4、存於陰涼處一個月左右即可取用。
補天宮–女媧娘娘廟
補天宮奉祀女媧娘娘,台灣的廟宇奉祀女媧娘娘的僅壯圍鄉的這 
座補天宮,和台中縣龍井鄉的朝奉宮。台灣的地理師,流派甚多, 
其中一派,便以女女媧娘娘為守護神,另外,開香舖的人也祟祀女 
捐槓短,他們將此娘娘稱為九天玄女。 
     清道光8年(西元1828年)五月間,大福村的村童數人在海邊遊玩, 
忽然看見海上的波浪間閃顯毫光,漂來了一尊神像(乃現奉祀於正殿 
之大娘神像,底下刻有浙江女媧娘娘六字。)於是村民聚集討論,決 
議供奉於現在的14鄰126號附近的草寮內。 經過23年,即清咸豐元年  
(西元1851年),由於娘娘威靈顯赫,香火日盛,村民乃在現8鄰45號 
之地興建一座木造廟宇供奉。同年,頭城康曜及村民陳東立,感念 
她的恩德,捐獻現有廟地面積六餘分,由士紳陳歪、陳賽等人籌資 
建立一坐東工牆,木造三間的廟宇一座,於是年5月9日落成入廟。 
民國11年(西元1922年)廟宇為颱風所損,曾重修過。53年歐伯颱風過 
境,廟宇再一次遭到相當嚴重的損害,於是由村長陳修欉等人,籌 
資改建了坐西、規模較大之廟宇‧民國64年信士捐資增建兩牌樓及 
鐘樓,以壯觀瞻。
地址 :壯圍鄉大福村43號 
創建年代 :清道光8年(西元1828) 
同樂社區~~員山第二公墓:憲兵事蹟
民國44年4月29日上午10點多,是憲兵先烈彭福共上士的殉難日,追溯當日起因是在宜蘭市北館市場發生軍民糾紛事件,有位服役於宜蘭地區的現役軍人,因細故與北館麵攤老闆起衝突,回到軍中竊取一枚手榴彈,至麵攤尋仇理論,執勤當時宜蘭火車站之上士彭福共,接獲民眾報案後即刻趕赴現場處理,孰料該軍人見到憲兵竟一時緊張而拔開手榴彈插鞘,彭上士見狀不妙,為免傷及無辜便立刻疏散群眾,千鈞一髮之際捨身就義,讓當時民眾哭紅眼睛,沿途設案路祭,如今耆老還記憶猶新,每談此事,不甚唏噓。



七賢社區─金復興大排
七賢村位於蘭陽溪北岸、蘭陽大橋與葫蘆堵大橋間,堤防旁。金復興圳為灌溉系統,金復興大排及浮洲大排為主要排水系統。 
1999年經農地重劃後,金復興大排及浮洲大排兩旁3公尺寬的農路並未綠化或鋪設柏油,雜草叢生,影響農民出入,有礙觀瞻,更對社區環境衛生造成威脅,因此經社區理事會及會員大會多次討論,納入社區總體營造計畫,邀請鄉公所工務課及水利單位會勘,釐清權責,將來農路設計施工時以不影響農民進出,預留1公尺寬作為將來綠化,種植昔日處處可見的野薑花、水柳、金針花,復育原有野生種植物,將良好的生態環境留給下一代。
七賢社區的主要排水溝金復興大排,是個終年不乾的湧泉排水系統,魚蝦豐富、兩岸野薑花芬芳、水柳青翠。寬度約2公尺多,農人在自己田地位置搭菜瓜棚種植菜瓜。排水溝內溪水清澈、清涼,河蜆產量豐富,隨手一抓就有3、4粒。有人以鋼絲製成蜆耙在水較深處採蜆(水深無法用手摸取,數量較多。)一天可有20斤左右收穫。沒有蜆耙的人均找較淺處摸蜆,彎腰久了會腰酸背痛,於是乾脆就坐下來摸,衣褲弄濕了順便洗一洗,這叫摸蜆兼洗褲。 
如今水泥護岸取代兩岸植物,水溝中偶爾才能看到的幾條小魚遊戲其間,今昔相比可謂太平山—柴多(差多)。
[惠好社區]怪脾氣的老樟
壯圍吳沙殿
壯圍吳沙殿是宜蘭市供奉吳沙的專祠。  
嘉慶元年,吳沙開始率眾越三貂嶺入墾蘭陽平原,先後 
拓地至四圍(今之四城)即不幸逝世,宜蘭市的開發已經是 
吳沙死後的事了,不過當時的先民還是對吳沙開墾蘭陽平 
原的事蹟,敬佩萬分,特在壯三設立一個吳沙專祠,以示 
不忘。 
吳沙殿雖然是供奉吳沙牌泣.但主殿的神龕,卻以福 
德正神為主,廟的名稱也是捨「吳沙祠」,而叫做「福德 
祠」,這種擺設實與先民的習慣有關,大凡僻居在鄉間的 
先賢專祠,往往都採取大型的土地廟形式,在廟中央供奉 
土地公神像,而在右殿奉祀先賢神位,壯三吳沙殿就是這 
種情形。 
吳沙殿內的牌位,上方橫刻「開基鄉勇」四字,中間 
牌文是「吳沙老大林明盞 開闢蘭地一派祿位」,此牌由四 
結、五結、六結、七結的子弟共同鐫刻奉送,香火頗盛。 
此廟地處宜蘭火車站東南方,庭前的廣場是宜蘭市慈 
東社區活動中心,並有兩棵大榕樹左右護蔽,相當清涼, 
當地的一些耆老都喜歡至此散步、閒談。
◎地    址: 宜蘭市東港路福德巷29號 
◎創建年代 :清咸豐年間 
◎交通資料 
 從台北搭宜蘭線火車或公路局濱海線車子庄宜蘭下車,再轉搭宜 
 蘭客運宜水線在壯三下車,順福德巷折入三分鐘可到達
先民開墾壯圍有功的祿位 
(現位壯三福德廟中:黎明國小前,青果批發市場左)  
七賢社區─重劃公園
同樂社區~~宜蘭酒廠-古井神奇的水
阿蘭城的古井泉水,一年四季永遠保持恆溫,冷冽甘美、遠近馳名,是日治時代宜蘭酒廠製造紅露酒的水源,因此有「宜蘭第一口井」的美稱。 1910(民國前2)年,宜蘭酒廠開始在阿蘭城掘井引水,埋設管道途經西門橋下(中山橋),再沿著宜蘭河堤防輾轉繞到酒廠內供作釀酒之用。可惜在1941(民國30)年的一次大颱風,將橋下所架設的管線沖毀,宜蘭酒廠不得已才改用自來水釀酒。 今位於國泰駕訓班教練場的古井,即是當年取水口的遺跡,其產權仍屬宜蘭酒廠,路旁田中的湧泉到處可見。民國85年宜蘭酒廠原計畫恢復使用,唯地方人士擔心將影響本地人的用水,加上水資源保護政策等因素,此取水口古井才得以保存原有風貌。
 
 


[惠好社區](ㄉㄧˋ)田(濘田)
同樂社區~~阿蘭城的由來(阿蘭公、黃阿蘭)
1796(清嘉慶元)年,漢人吳沙率眾進入蘭陽平原築土開墾,宜蘭始具有規模的開發。眾開墾者中有位黃阿蘭,率眾來到阿蘭城這個地方,可說是阿蘭城的開山祖師。 黃阿蘭終身未娶,也沒有子嗣,去世後家財、土地遺留給族人,所以現在廣濟宮附近的土地,很多都是共有的。後人為紀念黃阿蘭,遂以石頭代替阿蘭公予以奉祀,目前多由鄰近居民或農民定期祭拜,百多年來眾人為紀念他,稱這片水噹噹的土地為「阿蘭城」。。 阿蘭城位於員山鄉同樂村,為一農業聚落,居民以種稻、水果為主要生計;住家以廣濟宮為核心往外擴散,鄰里之間每有婚喪喜慶必相互協助,日常婦女一起浣衣、孩童一同遊憩與上下學,居民情誼濃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