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蘭城~~將軍會 義女會

將軍會於民國79年成立,最早是由現任會長吳信吉召集,以廣濟宮供奉的兩尊大神尪:「江
仙宮將軍」與「張法律將軍」為號召。會員皆為廣濟宮虔誠的信侍,每當有廟慶、主駕出巡
遊街時,將軍會陣頭最為引人注目的焦點。目前會員有百人以上,為了凝聚會員向心力,每
年舉辦兩次的聯誼會。 義女會又名小姐會,比照將軍會模式成立。起先是於民國85年由員山鄉熱心的婦女們合力組
成,以兩尊安置在廣濟宮側室的大神尪為信仰對象。兩尊神尪尊稱大、小小姐,大小姐尊稱
為「吳慧鈴」、二小姐尊稱為「吳德秀」,與將軍會的二尊將軍一樣,皆是各地廟會爭相邀
請的對象。

 

深溝幽靜的『重劃公園』

「重劃公園」乃是縣政府於本村進行農地重劃時,將一部份之土地規劃成一處公園用地。施設完成後提供居民一處良好的休憩場所,但因地處偏僻,還未發揮其更多的效用。園區內目前由社區義工隊負責打掃與管理。

 

YCEF20060118-01

松羅社區-傳統服飾

台灣原住民族共十二族,語言、服飾、歌舞、編織、房屋、器皿、家具…等,雖然各不同但各有其特色。傳統泰雅服飾有禮服、無袖長短衣、有袖長短衣、肚兜、球衣、籐帽、披風、布裙、肩衣、綁腿、足飾、頸飾…等。泰雅勇士穿著保暖的麻布長衣和短衣,胸前配著美麗的肚兜,和裝飾著山豬獠牙製成的籐帽,腰間配戴著長刀,背著waya(男背簍),好用、安全又輕便,到山上獵得獵物歸。勇士們豐收歸來,婦女們換上美麗的布裙和好看的肚兜,準備好了肩衣和綁腿;大家一起快快樂樂的唱歌、跳舞著,為英勇的戰士歡呼,然後與族人共享煮熟的獵物。

OLYMPUS DIGITAL CAMERA

永不打烊的家庭藥鋪〈寄藥包仔〉

溯自披荊斬棘時代;地處偏遠且交通不便的本地住民,當時最為缺乏的的便是醫療設施與藥物的治療。每遇病痛全賴一位外地商人,挨家挨戶所寄放藥包內之藥材,用以治病保命;重病患者均得翻山越嶺遠赴羅東、宜蘭就醫,一切生死惟有自求多福啦!
兒時記憶裡,藥包內除感冒藥片及簡單的外傷擦劑外;最為深刻的是牙痛、頭痛的五分珠止痛藥、葫蘆標神(心)藥、虎標萬金油、還有那清涼可口的『口味兒』及『胃散』,是當時孩童的最愛,常為想吃它裝病或趁父母外出時偷嚐當零食呢。
在這醫學常識尚未普及的時期,直至消防隊成立,地方上有了專責的救護單位後,這『寄藥包』的行業才漸漸沒落,那家家戶戶均是藥舖的年代才正式結束。

永不打烊的家庭藥鋪〈寄藥包仔〉

建軍社區-正聲宜蘭台

        正聲宜蘭台於民國六十年十一月成立,當時位於宜蘭市中山公園內,後於六十六年四月遷建至建軍路。建台三十餘年來,定位為健康電台,提供地方新聞及生活資訊之深度報導,並在政府與民眾間扮演橋樑的角色。電波發射範圍除宜蘭縣外,並涵蓋台北縣福隆、貢寮、坪林等地區,甚至遠至日本,琉球等地,每天均為24小時播音,由於節目內容具鄉土性、多樣化,深受宜蘭鄉親的喜愛,不但擁有廣大聽眾群,也在各種節目競賽中頻頻得獎;舉凡金鐘獎、少年節目獎、兒童節目獎等、皆交出漂亮的成績單,為該台之榮譽與驕傲。為培養廣播小尖兵,每年寒暑假均舉辦兒裡廣播冬夏令營,另為加強與鄉親的互動,也規劃手工藝、語文等一系列研習活動,是大家的好厝邊。

 

YCEF20050502-01

 

松羅社區-宗教信仰

松羅社區的民風淳樸,除了遵守原住民的gaga外,還信奉天主教、基督長老教會、真耶蘇教會、福德正神等。 天主教大約在51年前,由義大利人華德露神父傳入大同鄉。包括寒溪、崙埤、牛鬥、松羅、英士、留茂安、四季、南山等原住民部落。華神父傳播福音之外,非常照顧原住民同胞,其愛心傳遍蘭陽地區,大家都稱他「yaba」,就是爸爸的意思。雖然您已離開了我們,但是您的精神永遠與我們同在。 松羅基督長老教會的牧師是簡清勇先生,信奉基督長老教會的人約佔松羅村民的一半,與信奉天主教的人數相當。真耶蘇教會最近才成立不久,信奉該教的戶數較少,以林慧明先生的家為他們聚會的場所。信奉福德正神的戶數以閩南人居多,少數的原住民次之。

OLYMPUS DIGITAL CAMERA

阿蘭城~~阿蘭城的寶藏:耆老 做「國賊」

 

阿蘭城是個高齡化的農業聚落,城裡90歲以上的耆老有3位、80歲以上的有7位以上。一般老
人都非常健康、精力旺盛,維持做生意、種水果、種疏菜、耕作、勞動的習慣。耆老是阿蘭
城的寶藏,許多生活上的知識,過去的歷史,都得向他們詢問、討教。
日本時代,居民生活清苦,為了生計往往一夥人結伴上山去做「國賊」也就是盜伐做「木屐
」的木材,到處躲「森林仔」警察,有時如被抓到就直接被綁在樹上,若是該地方許久都沒
有人經過,可能就要命喪山中了。而挑至市場(今宜蘭市慶和街一帶)販售的木材,一枝卻
只能換兩斤米的價錢,約當時盜林者一人一天所需的飯量,可見當時生活的困苦、與缺乏保
障。
蘭城家政班共同舉辦,集合了全村的居民,共同於信仰中心的廣濟宮廟埕,舉行閤家團圓及
傳統的烤肉活動,藉此連絡社區居民的情感,強化阿蘭城的共識及團結。當晚除了烤肉外,
還舉辦卡拉OK大賽,使活動添加緊張及刺激,只要上台歌唱的居民,即有參加獎,以達到快
樂、歡唱及農村的「有吃又有拿」的傳統。
中秋節亦為月神及土地公生,須準備月餅、牲禮祭拜祖先及土地公(阿蘭城地區),入夜
則焚香拜月;中秋佳節賞月夜,有吃柚子、月餅、烤肉的習俗,廣濟宮則有拜龜的儀式,以
祈求平安。

 

南強社區失傳的簑衣

過去大南澳的簑衣,皆由劉連發先生純手工製作。30年前因塑膠雨衣不甚普遍,而當時大南澳地區未經過量開採,製作簑衣之材料蛇木鬚取得容易,因此劉先生得以不斷改進手工製作技術,完成簑衣製作讓大南澳居民免受風吹、雨淋和日曬之苦。
可惜當時農民礙於生活艱苦,若從學徒起習功夫,須經多年無薪水收入,故無人願意學習簑衣技術,加上塑膠雨衣興起與方便廉價,簑衣逐漸被取代。2006(民國95)年劉老先生仙逝後,製作簑衣技術隨之失傳。

南強社區失傳的簑衣

南方澳–三剛鐵工廠文物館

三剛鐵工廠成立於民國五十一年,至今已有四十一年歷史,是目前南方澳現存維修漁船最老的鐵工廠之一。創立之初是由三位各自學有專精的師傅兼好友組合而成,自命組成「金剛陣容」故名「三剛鐵工廠」。隨著時代變遷,「三剛鐵工廠」見證過南方澳最繁榮的歲月,如今終於走向歷史,也差點變成一堆廢鐵,我們很慶幸的能及時搶救,將原廠就地保留,整理成五十年代的工廠文化文物館,誠邀大家來走一趟,感受舊時代南方澳鐵工廠的氛圍。

鄰近景點:南方澳金媽祖廟
地 址:宜蘭縣蘇澳鎮南安里漁港路81號
電 話:03-9962465.03-9967070

21-121-2 21-3 21-4

民生社區

    2008(民國97)年3月14日,由民生里里長陳文彬先生等32位社區熱心居民,共同發起籌組宜蘭市民生社區發展協會;同年4月7日,召開發起人暨第一次籌備會議;5月9日召開發起人暨第二次籌備會議。終於在~~2008年7月7日~民生社區成立!
成立地點:宜蘭市光復路南館市場一樓中庭廣場;

YCEF20090804-01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