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在港口社區有二處石敢當,一處在過港村路邊,一處在田心庄。早期因何設立、由何人設置己不可考,據地方耆老說,拜祀石敢當就會保佑村莊平安。記得小時候如果小孩不好帶,家長便會去拜石敢公,祈求石敢公收為義子,並賜香火(紅絲線串銅錢)佩掛,以後小孩便會好搖飼〈好照顧〉。而每年農曆七月七日七夕這天,便要帶米糕去拜拜,感謝保佑,並將香火過火,祈求石敢公繼續保佑平安。
天然原味的食材
在民生社區裡還有好幾間50年以上的雜貨店,辦年貨、辦桌、特殊用的食材料理如魚翅、鮑魚、遠從屏東來的櫻花蝦,還有特殊的中藥材、吸油紙;在這裡都找得到。另外在社區的街道上,有位阿伯賣的白色的粉圓很有古早味喔!是用蕃薯粉做成的,白粉圓、糖水、大冰塊,天然簡單原味,卻很鄉土!特殊的是要站著吃,來試試看,站著有沒有吃得比較多。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7
建軍社區-童玩藝術節親善社區
七娘媽生
七夕也是七娘媽的生日。七娘媽又稱「七星娘娘」、「天仙娘娘」、「七仙姐」、「七仙姑」;七娘媽和床母都是兒童的保護神。通常家中有未滿16歲的子女,會準備油飯、雞(蛋)酒,婆加衣,放置床中央拜拜,以祈求床公、床婆,保佑小孩:日時好憩?(遊玩)、暗(晚)時好睡眠!
七夕日的黃昏會供祭有軟粿(傳說是給織女裝眼淚用中心壓凹的湯圓)、圓仔花(即千日紅,為祈求多子多孫)、雞冠花、茉莉花、樹蘭、胭脂、白粉、雞酒油飯、牲禮、圓鏡及不可少紙紮的七娘媽亭一座。家有滿十六歲者,特供粽類、麵線。祭後,燒金紙、經衣(印有衣裳之紙)、並將七娘媽亭焚燒,無法焚盡的竹骨架丟至屋頂,此稱「出婆姐間」(婆姐,傳即臨水宮夫人女婢),表示該孩童已成年。胭脂、白粉一半丟至屋頂,一半留下自用,據稱可使容貌與織女一樣美麗 。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6
朝陽社區 日據時期古銅礦遺址
辦嫁妝 傳統古禮
北館原有個豬圈,被大火吞噬;重建後的店鋪街內有當年高級的舶來品商店、貴婦人打毛衣用的毛線,都藏在北館這小小巷弄中。通常要嫁娶的人家都會來這辦嫁妝:包括新郎十二項(西裝、襯衫、領帶、領帶夾、皮帶、皮包、裝紅包用及手帕的肚兜、帽子、枕頭、床罩、棉被、香水)、新娘訂婚用的頭尾(有始有終)、禮盒(黑巾散尾袋代表生根落地、橄欖油表示油來油去,女婿賺有食)、子孫桶(腳桶、面桶、水桶)、新娘回門用的帶路雞等等物品,應有盡有。嫁妝的禮盒內有捲苧仔線,轉肚臍用的,據說以前的人都在家中生小孩,很特別喔!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5
崙埤社區-本鄉地標「原」味十足
士敏國小主題活動–學校主題
壹、社區探險隊–http://140.111.178.1/web/adventure/adventure.htm
一上:這是一個好所在
一下:我的學校—出去走走
二上:社區Go!Go!Go!
二下:木屐館之旅
貳、皮雕–http://140.111.178.1/web/leather/leather.htm
三上:探索皮藝-皮帶鎖圈
三下:一心想玩皮-心型零錢包
四上:穿木屐玩皮趣-木屐皮耳
四下:俏皮比一比 呵!-鉛筆盒
五上:背背包玩皮去-背袋
五下:玩皮帶著走-皮帶
六上:翻開玩皮頁-畢冊封面
六下:玩皮憶童學-畢冊封底
參、木屐舞—http://140.111.178.1/web/dance/dance.htm
四上:樂活一夏
四下:I Like To Move It
五上:動一動,動一動,試試看
五下:穿木屐的小孩
建軍社區-宜蘭河濱公園
天然ㄟ青草街
小時候,常在山野間挽採青草,聽說有的顧肝、有的退火;別忙了!來這走一趟吧!天然的最好,向老師傅請教熬煮、顧身體的撇步:刺茄、茵陳、白葉草、七層塔會顧肝;九尾雞、山金棗燉雞湯有開脾、長高之功效;益母草、九層塔、烏面馬、紅頂蓋草對女孩子調生理期也很好喔。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