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埤社區-泰雅的穀倉(khu’)

穀倉(khu’)是泰雅族建築物中的一部份,與泰雅人的生活及傳統的農業生產息息相關。早期泰雅人以小米、地瓜為主食,為儲存未來1年之糧食,每戶會在住家門前搭建1個穀倉,倉門與家門相對,以方便將糧食儲放及取用。穀倉係以高架式築成,離地面約1米半,以防潮濕,另每支支撐之腳柱設有一圓板,可防止老鼠攀登進入倉內吃糧,充分因應生活與環境而衍生出的建物型態。建造穀倉都是就地取材,其材料為桂竹、檜木、籐條、石板等;桂竹是用來做穀倉屋頂,將它劈成兩半,以U型的方式,彼此扣緊舖於屋頂;檜木是用來做腳柱、防鼠板及四周木牆;籐條的作用是以綁的方式來固定接合處;石板是置於屋頂,避免遭強風摧毀。目前,宜蘭境內泰雅穀倉僅存2座,1座佇立在四季國小校內,另1座位於大同鄉立圖書館前,兩者均由四季村民李月美女士捐贈,具有歷史空間保存與文化傳承之重大意義。

YCEF20021005-01  YCEF20021005-02  YCEF20021005-03

英雄事蹟

    1955(民國44)年,宜蘭市「北館市場」發生一起軍民糾紛,一名憲兵情緒失控,揚言引爆手榴彈和老百姓「同歸於盡」。當時有位台灣人口中標準的「老芋仔」- 老士官彭福共奉命前往排解。
當瘋狂的憲兵最後拉開手榴彈插梢,彭福共為了救四周數十名圍觀民眾,毫不考慮地撲向手榴彈,用腹部壓住炸彈,捨己救人,付出粉身碎骨的代價。英勇的彭福共已入祀忠烈祠,骨灰罈則獲縣府同意,遷到蘇澳忠靈祠安置紀念碑設置在員山鄉新城大眾爺廟旁。

YCEF20090830-01

資料來源: 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30

建軍社區-飛行機路

       太平洋戰爭時,日軍在宜蘭興建南機場以供神風特攻隊之軍機起降,由本里北機場及停放在機場附近機堡內之軍機,就沿著目前的復國巷,由當時徵用的民夫,將飛機由北機場推至南機場,而形成當時獨特的飛行機路。此路段在日治時代是屬於相當重要的一條道路,據本地耆老回憶所述,當時闢建的道路不多,而連結宜蘭市南北二處機場的主要道路,就是這條飛行機路,它串聯著當時日軍引以為傲的軍事機場,由著神風特攻隊所駕駛的零式戰鬥機(日軍的自殺式軍機),為日軍帶來優秀的制空權以及無數次的軍事勝利,直到日軍偷襲珍珠港,使得美軍在日本投下原子彈才造成日軍的投降。

福州佬的三把刀

  剪刀、菜刀、剃頭刀,宜蘭市場唯一的一間磨刀舖,位在南館中庭。據老闆說:當初開店的另有其人,只因欠債走路;公部門為償還前人進貨的債務,才請他來此工作當老闆。他清還前債後,就一直在此延續營業至今。店內販售刀類、剪刀、農具刀、鋸子、鍋杓等繁不勝數。店內有把形狀特殊的〝花生糖刀〞,有來南館市場逛逛時,駐足找找吧!

YCEF20090829-02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29

港口社區 牽罟

螺聲從林投與木麻黃林外,遠遠的滲入石板牆縫;海沙埔上兩條巨大蜈蚣逐漸圍成ㄇ字形,灘外有罟艚輕舟停泊,靜待海水翻紅。等到浪起水湧、海鳥群聚時,便吹響法螺──嗡嗚──,於是整個庄裡找不到一個閒人,眾人合力齊心,落下網索與尾索,拉起生活的希望。 蜈蚣欣然倒退,整組罟網緩緩被拉起。這組罟,據說三百年前才隨玄天上帝腳踩著龜與蛇來到此地;三百年後海風依舊鹹腥黏膩,而罟網的製作方法只剩下鄉間幾名耆老記得,那用來拉罟的腰抄,三百年來款式依舊。

頭份社區~~阿嬤的灶腳

灶腳也就是現代所謂的廚房,在早期農業社會是一家子出入最頻繁,也是連絡感情的地方。古老的傳統未必代表落後,簡單自然也是一種幸福。阿嬤的灶腳訴說著早期婦女勤儉與刻苦耐勞的精神。隨著社會型態的改變,家庭電器化,傳統的灶腳已不多見。又見炊煙裊裊升起,暮色照大地,此情此景只待成追憶。

 

建軍社區-福德廟

       本廟溯源於清朝咸豐六年(1856年)間,庄民羅 等先人,於宜蘭市金六結城仔邊,以「石坊」(早期用來蓋屋的石材)建廟,恭奉主神為福德正神(俗稱土地公)並安奉土地婆,均以石材雕製,因為石材廟矮小,信眾膜拜時需以跪地而祭,請神時更是匍匐前進而請。台灣光復初期,民國四十四年(1955年)間,庄內長輩許明土等先人,發起遷建於城仔內,以簡易木造廟宇供奉,以方便信眾膜拜,後因年久且簡陋必須整修,由當時里長張樹福先生發起重建事宜,於民國六十八年十月一日廟宇重建慶成。土地公因為保祐村民墾地農耕豐收,神威顯赫,信眾日益增加遍及全縣,已有近一百五十年的歷史。

YCEF20050515-01

崙埤社區-珍貴的原始資源

早期台灣山區叢林未過度開發之前,飛禽走獸及深山魚類隨處可見,但深山開闢道路,森林採盡,人口流通愈多之後自然生態嚴重失去平衡,野生動物與水中生物棲息地亦隨之破壞,除了部份被獵捕外,有的跑回更深更遠的山裡,以遠離人類的禍害,有的自然死亡而絕種。為提醒泰雅兒女與世人,感懷過去豐碩成果,並讓後代子孫認識以往所賴以生存的野生動物種類,故雕塑野生動物眾生相以感念之。

y人^   YCEF20021004-02

港口社區 古戲台

港口古戲台落成至今已有27年歷史。早期年節或神明生要謝神演戲,便利用此戲台來演出大戲或歌仔戲,一方面謝神,一方面也提供村民看戲休閒的機會。每到演戲時,村內熱鬧滾滾,大人忙著準備請客菜餚,小孩也忙著搬家中的板凳到戲棚下佔位子,圍著戲台下方滿滿都是板凳,村內喜氣洋洋。此景現今已難復見,只留存在村民的回憶中。望著古戲台,不知何時將要功成身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