崙埤社區-難忘的龍舟賽

1999年本鄉參加宜蘭縣龍舟賽行政組,因年青力壯者大都到外縣市謀生,欲精挑菁英選手亟
為難矣!所以只好以離冬山河較近的崙埤社區為主軸及遴近松羅村部落青年為招募對象,訓
練較方便。在勉於成軍,成員年齡、體力、工作性質等良莠不齊的情形下,訓練時亦無法全
員到齊,幸部份選手曾經參賽過,業經斷斷續續磨鍊近一個月期間,由隊長周清標先生帶領
下,再加上其特殊的訓練法,進步捷速,又受到本鄉鄉長李玉蕙的大力支持與鼓勵及社區理
事長張春治的關心,雖技巧與默契並非很好,但是有一股戰鬥力,成績果真輝煌,獲得行政
組亞軍,值得喝采。 我們這一支隊伍,得到如此好的成績(2分56秒),令人興奮喜悅,也
是我們社區難能可貴的經驗吧!

 

YCEF20021007-02 YCEF20021007-01  YCEF20021007-03 YCEF20021007-04

頭份社區~~村民的守護神-大樹公-換絭

結頭份的「大樹公」,具推測有千年樹齡,村民認為大樹公是靈聖的。老一代的人,小時候大多會被父母帶來給「大樹公做囝」,祈求「神樹」保佑平安長大,並用一條紅絲線穿過中空的銅錢,在香爐上繞一繞「過火」,給小孩子掛在脖子保平安。每年農曆七夕至 8 月 15 日前來把舊「絭」換成新的,叫做「換絭」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招寶宮

招寶宮源於浙江省大陳島招寶襌寺,古寺建於明末清初下大陳堂上,內奉觀音菩薩、百竹圖等,鄉民於此祈福求子嗣,有感咸應,香火綿延,成為地方信仰中心。
民國四十四年二月,大陳撤守,島上招寶寺、楊府廟、斗姆宮等三座寺廟佛像亦由信眾護駕渡海,庇佑島民。供奉蘇澳岳明新村,迄今四十餘年,早期廟宇簡陋,規模不廣,每逢聖誕慶典,擁擠不堪,時有擴建之議,嗣經地方鄉親父老策劃籌謀,多方經營,本村青年弟子同心協力,黽勉以赴,各界善男善女慷慨解囊,隨緣樂助,遂完成多年心願。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招寶宮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招寶宮1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招寶宮2

崙埤社區-獵人與忠狗

泰雅族男兒個個是狩獵高手,飛禽走獸,水裡游的都是囊中物,他們光著赤腳,披著半塊布
衣,攜帶弓箭與彎刀,牽著一隻獵狗,就此簡單裝備縱橫於藤蔓與叢林間。捕獲的獵物分給
族人及親朋好友,可謂重視分享的民族,狩獵所得也是原住民攝取脂肪、蛋白質等的主要營
養來源。因此,早期原住民個個身體健壯體能好、征戰數日毫無疲態。
楊金源(見圖),是本社區獵人典範代表,是本村公認e世代中仍能承襲傳統者。
原住民狩獵也有一些禁忌和傳說,如:不可偷盜別人的獵物,否則祖靈會詛咒你;遇見大蒼
蠅飛舞並嗡嗡作響,表示可能已捕獲獵物。

YCEF20021006-01 YCEF20021006-02

建軍社區-南屏國小

       南屏國民小學創校於民國三十九年,前身為空軍宜蘭子弟小學,為紀念空軍烈士李南屏而命名,舊校區位於金六結營區前方,因地勢低窪,常淹水,滋生病媒蚊蠅且班級數常在個位數之譜,而後校地被編列為宜蘭團管區用地,面臨廢校之危機,經過校方及地方士紳力保,得到政府首肯,決定遷校再造新『南屏』。新校地面積約三公頃,於民國八十三年新校舍落成啟用,校園廣闊、校舍新穎、環境優美,家長爭相為子女申請就讀,由八十四年的十二班到九三年增到五十八班,學校擁有完善的軟硬體教學設備,美輪美奐的教學環境是社區孕育文化的搖籃,更是由一個迷你學校變身為數一數二的明星學校。

 

YCEF20050517-01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走入歷史的基督教會

基督教協同會成立於民國1962年6月,是由一位美籍蘭安樂博士所創設。安樂博士1908年誕生於中國,從小就很擅長音樂,也曾經任職基督教會,他所作的聖詩、詞、曲,都廣受各地教會的激賞與採用,寧將其才能奉獻給社會與活神耶穌,畢生盡瘁聖工,港邊社區居民為紀念他,便在教堂前牆壁設了一個紀念碑。
基督教協同會的成立,是因為榮民心靈信仰寄託所在中心,如今歲月不饒人,隨著人去樓空。無尾港的基督教會以前因榮民的關係,門庭若市,對這個純樸的小鄉村而言可謂是特殊景象,隨著榮民老成凋零,基督教會也漸漸走入歷史。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走入歷史的基督教會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走入歷史的基督教會1

許芳宜–用生命跳舞

    「許芳宜用生命跳舞」。 這塊匾額意義非凡,它是已過世的前法務部長陳定南,生前來不及送出的禮物。許芳宜的老家就是光復路南館市場旁的老字號南興藥局。國立台北藝術大學舞蹈系畢業,即獲得瑪莎.葛蘭姆舞團及文建會獎學金到紐約習舞,2004(民國93)年出任首席舞者。2005(民國94)年獲總統頒贈「五等景星勳章」,還登上美國「舞蹈雜誌」元月號封面,在雜誌評選的「2005年最受矚目的25位年輕舞蹈家」名列第一。宜蘭的孩子許芳宜,是台灣的驕傲。

YCEF20090831-01

YCEF20090831-02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31

三星鄉 萬富國小校史

 

校史.gif (92914 個位元組)

0016.gif (2044 個位元組)

一同走過從前

先民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歷經艱辛,方有今日美

好天地。而歷史,更是先民智慧的結晶,熟悉歷史

,亦等於熟悉你的過去和未來。讓我們以虔敬的心,

與這片你我曾經駐足的土地 ~『一同走過從前』。

http://blog.ilc.edu.tw/blog/plugins/albummediaplayer/js/jw_media_player/mediaplayer.swf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27年(民國16年)

日昭和二年四月一日成立,校名為「大洲公學校紅柴林分教場」,校址在今貴林村紅柴林圍北側,主任為甘阿炎先生(曾當選為本縣光復後第二任縣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33年(民國22年)

日昭和八年,由日人後藤先生接任主任。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34年(民國23年)

日昭和九年,由日人烏井戶勇一先生接任主任。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42年(民國31年)

日昭和十七年,由日人木塚正男先生接任主任。同年七月十二日,大颱風挾帶豪雨,造成重大災害,蘭陽溪南側八王圍土堤潰決,導致校舍被沖毀,而被迫遷校,新校址選定在居本校學區中心之今學校現址。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43年(民國32年)

日昭和十八年三月,新校舍落成後獨立,校名為「三星東國民學校」,首任校長為王春泉先生。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45年(民國34年)

十月廿五日台灣光復,校長為李應門先生。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46年(民國35年)

四月校名改稱為「三星鄉萬富國民學校」。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50年(民國39年)

林嵩輝先生接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52年(民國41年)

九月由徐春桂先生繼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68年(民國57年)

八月一日實施九年國民教育,奉令改校名為「萬富國民小學」。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70年(民國59年)

四月由俞成元先生接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75年(民國64年)

三月由戴隆乾先生繼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84年(民國73年)

八月由程遠瑞先生繼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86年(民國75年)

八月由馬來臨先生接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1996年(民國85年)

二月一日校長屆齡退休,三月一日由陳穗陽先生接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2000年(民國89年)

八月一日校長奉准退休,由張啟屏先生繼任校長。

im_49.gif (345 個位元組)2007年(民國96年)

八月一日校長榮升五結國小,由陳碧卿女士接任校長。

 

ppp1.jpg (47637 個位元組)本照片是民國90年5月23日拍攝,本校於民國16年成立之初,唯一仍留存至今的舊升旗台照片(位於貴林村紅柴林圍北側),它見證了本校的建校滄桑史,睹物私情,令人唏噓不已。
ppp2.jpg (47500 個位元組)本照片是民國45年校友張順文先生所拍攝萬富國小舊校門老照片,送給宜蘭縣文化局縣史館典藏後,再借用翻拍而成。
ppp3.jpg (40633 個位元組)本照片是民國59年,俞元成校長任內不久,經過整修後的舊校門照片。
ppp4.jpg (30300 個位元組)本照片是民國88年2月,本校舊校舍全部改建完成後,美侖美奐新校舍及校門入口照。
ppp5.jpg (43586 個位元組)本照片是民國56年初,參加全縣美化環境競賽獲得優勝,在此之前,全校師生戮力同心,搬運土石、草皮,製作假山草坪,以綠化環境的檔案照。
ppp6.jpg (35236 個位元組)本照片是民國64年3月,新舊任校長戴龍乾、俞成元交接後,與全體教師來賓合影留念,後排左三為新任校長戴龍乾,左六為前任校長俞成元,因年代久遠,彌足珍貴。

                     

頭份社區~~走入歷史的牛路巷

牛路巷顧名思義指牛隻行走的路。結頭份的農作物以水稻為大宗,為節省人力,農夫們都會養頭牛幫忙耕作,每天一早就可看到牛兒成群結隊往鄰近的公墓覓食,這一段頭分路便被取了別名「牛路巷」。早期牛路巷兩旁種滿刺竹,宛如綠色隧道,白天不見天日,到了晚上因風吹竹林嘎嘎作響,而流傳一些靈異故事。後因耕作型態改變,牛被機器替代,牛路巷就走入歷史只能留在老一輩人的記憶中。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岳明新村

岳明新村面積2.507公頃,民國四十四年二月,浙江大陳島撤守,一萬八仟餘人,嚮往自由國家,跟隨國民黨政府來台,該里為當年安置大陳義胞之社區,青壯年人口多外出謀生發展,老年人口比率偏高,每年年節及廟會活動才可感覺到此社區的活動,因大量青壯年的出外人紛紛歸鄉聚首之故。村落房屋一律為一樓鋼筋磚造,惟因構造簡陋已產生安全之慮,且空間狹小,亟待改建。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岳明新村

無尾港水鳥保護區 岳明新村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