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東社區~~柑仔宅聚落

柑仔宅位於台九甲線大湖國小北側姓陳仔底,陳姓約有15戶居於此,本區因靠山,附近多闢為旱園,昔以種植柑橘為主,因之稱為柑仔宅,信仰中心保安宮所供奉的神明是三山國王。
柑仔宅周圍都是寶,有百年石頭屋、百年竹屏風、百年石腳桶、草鞋馬、大刀鋸、野鳥、耆老話從前等,有空到此走走,你將會有很好的身心感受。

湖東社區~~蜊仔埤聚落

蜊埤城位於五十溪北岸保安宮廟附近的集村聚落,因位於蜊仔埤附近,且昔日聚落四周圍以莿竹,因之稱為蜊仔埤城。《噶瑪蘭廳誌》記載:蜊仔埤,在廳西南十里大湖庄北山內,上接大湖之源,東達溪流,長百餘丈,廣六十丈,深二丈餘,蜊仔埤以埤內蜊仔數量很多,居民多至此摸蜊仔而得名。
蜊仔埤居民信仰的是三山國王與聖猴宮眾神佛。

湖東社區~~茄苳林聚落

湖東社區內的數個較大族姓,全部住在茄苳林聚落,有姓鄭的、姓邱的、姓張的、姓謝的、瓦厝底姓潘的人家,關聖廟後有姓沈的、姓鄭的,還有台九甲邊鄭姓家族,現在住在社區的姓氏更多了。
早期先民聯袂到此開墾荒地,至今約有二百多年之歷史,自古以來庄頭大小事情,大家都一定參與,同時晚輩不分有無、同祖或不同姓的,都長幼有序尊稱對方,可說上一輩的前人,都把住此地的人,當成是一家人看待,各姓家族,也是很勤勞的一群,早出晚歸,勤奮工作、耕田、種菜,過著和睦單純庄腳人的生活。

 

湖東社區~~消失中的周舉人宅與槍櫃

前清武舉人周振東,父周頂,百年前來台灣開墾之初連家丁百餘人,拼命開墾以及捕鹿與賣鹿致富,當時擁有土地約250甲左右。
周舉人在宜蘭郡街開布莊,他選擇在五十溪邊的土地建立宅第,風水學謂「獅戲弄珠」,因在屋後的山遠看似獅頭,恰巧山前有一浮丘像是珠球,前明堂又明亮向東南,而又有五十溪水為界,雖是有財水,後來還是被五十溪的水沖毀家園。
周舉人厝荒廢數十年已看不到當年風光的痕跡,現在大部分已變為種植的菜園,如今也只剩下,因道路拓寬可能遭到拆除的命運的百年砲堡「槍櫃」而已,若是能保存它,重視它,不知該有多好。
右下圖為周舉人後代周釧波先生

湖東社區~~關聖帝君廟

本社區的主廟為關聖帝君廟,建於1957年,廟連廣場在內大約130餘坪,關聖廟是社區居民們的信仰中心。關聖帝君聖誕是正月十一日,所以每年農曆新春正月初一到十五以及六月二十四日都有廟會,設有管理委員會,廟之土地是數位鄭氏宗親所提供捐獻的,民國72年拆除在原地重建,重建主任委員由張木樹擔任於1985年元月完竣,現今廟內奉祀主神關公以外,計有國聖爺、土地公、觀世音菩薩、包公等等神祇。廣場,平時是社區耆老們談笑風生的地方,是土風舞班的練習場地,也是小孩子玩耍的場所,更是大人們參與公共事務集合的地方,可說是功能很大。

雙湖社區~~西山廟

西山廟主祀關聖帝君,設立於清同治五年,是用茅草蛇木蓋成道壇,主祀福德正神,民國前四年改為磚牆 並在廟中設私塾,民國四十年,鄉人李炎山、簡金龍、簡金池等由礁溪協天廟割香駕臨廟中主神,再改建時,李朝清先生捐獻台幣拾萬元,再加上村長李鏡清、鄉代唐樹添、仕紳張儒用、簡樹木等人籌款,再次重建歷時兩年才完成。正月初六為廟會日子。

DSC01180

雙湖社區~土地公

老土地、老土地、囝仔來拜好腰飼、大人來拜吃百二、作田來拜好收成。
土地公,農家稱他為阿伯仔的土地公,是每位農民信仰的糧食、信心的導行者,因而在湖西村內田頭田尾皆是土地公,由此可見農民對土地公的尊敬與虔誠。

 

 

雙湖社區~~磚窯

窯業在現代是一種夕陽工業,在建築業鼎盛時,湖西村原有二家磚窯,如今只剩下一家,但也只能勉強生存。
磚瓦是古人智慧的結晶,古人利用土搗碎和水混合,用模型塑成塊,再經過高溫燒烤成磚,作為建築材料之一,是古代建材必需品。

 

湖北社區~~八十佃

據傳大湖地區的開墾,是由80位先民以大湖為中心向外開墾土地,開墾後畫分為82塊土地,其中兩塊是為土地公所擁有的義田,義田收成用以幫助地方貧困及助學,社區福利化的想法可說是相當的先進,也據此大湖地區有個古地名又稱為「八十佃」。

湖北社區~大湖底人的先民

清朝嘉慶年間,江日高率80之眾開發大湖地區,迄今己然有二百餘年歷史,八十佃的遺跡斑駁老去,但往昔先民們所勾勒的遠景,仍深深影響著此間的人文特色、地理形貌與民情。斑駁泛黃的老照片,訴說著往昔的時光,於日治時期的大湖底地區,配合施行皇民化教育,教習日語。照片中背景的學校,即為現在大湖國小的前身,在老照片裡頭,當時青澀的小伙子,而今己為年過七旬兒孫成群的耆老,老照片見證、紀錄了歷史的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