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德社區] 社區資源簡介

尚德社區位於員山鄉的中心地帶,舊地名稱大三鬮或三鬮二,光復後改名為尚德,其意在期勉居民「崇尚道德」,進而具有高尚的道德。

台七線省道貫穿本社區,交通便利。社區內有林家古厝、日據時代電信轉播站、新廟古鐘等古蹟;產業興盛主要有礦泉水工廠、錦鯉魚、水生植物、蓮花、毛豬、鴨鵝養殖,另有金屬、鐵材加工廠及多種農產品,現積極發展竹編。

社區居民團結和諧,充滿蓬勃朝氣,合力完成尚德河濱公園,自辦社區運動會、中秋節聯歡晚會、健行活動等,因活動成果優異,曾於民國八十六年參與全國社區總體營造博覽會,深受佳評。

尚德社區

社區日曆-延平社區-宜東抽水站













延平社區 宜東抽水站
宜東抽水站,2005(民國94)年開始啟用,防洪閘門型式為立式吊門機,共有5組立軸式抽水機。早期每逢大雨及颱風季節,延平社區時常淹水。本抽水站設置後,洪汛時為本社區發揮防洪抽水重大功能,保障社區居民生命財產安全,免受淹水的威脅。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延平社區-人民褓母













延平社區 人民褓母
延平派出所平時維護社區治安,疏導社區交通,防範犯罪,發揮人民褓母的功能,也是宜蘭市東區唯一的派出所,是社區不可或缺的安全維護者。警察電信所宜蘭分所,1971(民國60)年搬遷到現址,全國目前只有10間電訊所,以往大家所熟知的八號分機即是該所的業務,主要協助全國警察單位有線及無線之警務通訊。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新群社區-地方仕紳

由月眉庄、打那案庄合併為同一行政區的新群社區,是典型的農村聚落,早期居民大多以務農為生、民風純樸。然而本社區地靈人傑,自終戰以來,先後出了兩位地方行政首長,分別是第二屆羅東鎮長林登庸,以及現任鎮長林聰賢。農村社會裡能有人才出現,是故鄉之榮耀,因而在村里社區間廣為流傳一句諺語:「日出東方好預兆、 人才廣為家鄉來」。

30 地方仕紳

新群社區-媳婦仔話心酸

「大樹底下好乘涼、宮廟簷下話當年」,廟宇大樹下,婦女、耆老談古說今話未來。新群社區舉行耆老座談會,昔日的媳婦仔暢談當年辛酸,回想40年代,生活困苦、三餐不繼,生在農村的媳婦仔更加操勞,煮飯、育兒、養豬、餵雞鴨、侍奉公婆,農忙時候更是天天在田裡打滾,要曬稻榖、苔草漾、煮點心,從早忙到晚,為了生活付出勞力,如今想起眼眶還會泛紅、心裡還真有點怕,不知是怎麼熬過來的;真是苦盡甘來,別有一番滋味!但也期許年青人應惜福造福,將來才會幸福!

29 媳婦仔話心酸

新群社區-琴棋詩畫經典研習

新群社區與地方廟宇結合,成立經典棋琴研習班,一方面推動社區居民終身學習,幫助民眾培養休閒娛樂與嗜好,另一方面也藉此凝聚信仰文化,教化人心。經典研習進一步還有道德教化與社區整合等功能,透過共同研習,不僅拉近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而具備相同的信仰,彼此更能緊密結合,因而促進社區和諧。

28 琴棋詩畫經典研習

新群社區-穗花棋盤腳

沿著月眉圳道,就在月眉路沿線,社區一共種植400棵的稀有植物「穗花棋盤腳」;在初夏時節的傍晚,成串的花穗散發出陣陣幽香,吸引遊人駐足,一親芳澤。生長於溼地、沼澤的穗花棋盤腳,原本是蘭陽平原溝渠、溪岸旁的常見植物,隨著河川、圳溝堤岸的水泥化,生長棲地逐漸消失,如今只在少數未經人工整治的小溪岸偶見。背樹臨水,月下花前多情趣;涼夜清風,花月水影好詩意;穗花棋盤腳為新群社區增添一抹詩意,值得珍惜保護。

27 穗花棋盤腳

新群社區-河川巡守護家園

社區為維護河道清淨,成立河川巡守隊,於下游設置攔污網,駕駛竹筏沿著3公里長的河岸撈取垃圾。尤其是颱風過後,河道堆了不少沉積物,隊員更親自進入河中,直接用手撈取,其精神令人敬佩。巡守隊無形中也幫了環保稽查人員不少忙,甚至有時還會撈到民眾失竊的皮包,對治安也有一定的助益。

25 河川巡守護家園

新群社區-千歲娘娘傳巧藝

新群為傳統農村社區,早期居民生活較清苦,鄉村婦女均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從早到晚忙不得閒;遇有廟會或祭祖,婦女們也會自己下廚,做芋草粿、米苔目等祭拜神明,或作為田裡割稻的點心。有感於婆婆媽媽的好手藝日漸在社區內凋零,年輕一代逐漸不知如何製作鄉土點心,社區特別在廟會等時機,讓阿公、阿?成為生活講師,經驗傳承下一代。看這些阿嬤認真傳授「古早味芋草粿」的獨門秘方,真令人感動。

24 千歲娘娘傳巧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