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

宜蘭縣自然史教育館以宜蘭特殊的自然、人文和生態景觀的研究、調查及保存為重點。館藏-蝴蝶、蛾、昆蟲標本的常態展示,數量與種類均多且豐富,無論蘭陽產種、台灣產種或國外產種都極具代表,目前已是台灣最具特色,種類最繁多的蝴蝶館,自然史教育館曾舉辦縣內中小學師生科學研習活動,有蘭陽地質調查、蝴蝶採集與標本製作研習、山區植物生態調查、縣內野鳥保護區賞鳥活動、金瓜石尋寶之旅與九份攬勝探幽等活動。參觀時間:星期二~日9AM~5PM,週一休館,國定假日開放。

 

羅東鎮第一停車場

本社區設有羅東鎮第一停車場,可停汽車30輛,是由高秀玉所領導的環保志工隊認養打掃,雖然欖仁樹落葉不斷,但是環保志工隊維護良好,整潔不髒亂。 1994(民國83)年剛完工時停車不多,停車場成了孩子的騎車遊戲場,現在則是一位難求,可見社區繁榮發展之一般。 正是「車如流水馬如龍,花月正春風」。

 

富春橋

早期本地住民為了要過北成圳,建有竹搭便橋一座,「人從橋上過,水牛則溯溪而行」,小橋流水、景觀優雅別緻。後改建為木橋,1955(民國44)年發動親友合力興建窄水泥橋,1988(民國77)年縣政府補助建成現今樣貌,經黃春亮先生取名為「富春橋」。 另外御花園公寓旁便橋,是農民「阿港」私人為往返田地耕作所建,現在則成為御花園住戶通往羅東運動公園的捷徑。

 

北成圳

北成圳從社區的西側流過來,繞過北側往東而去,形狀就像一條龍,守護著社區家園。早年是本地人的主要飲用水源。 河裏魚蝦多、生態豐富,河面寬窄不一,河流彎度從古迄今都沒有改變。每逢下大雨時,大量的河水都會沖刷河床,使河岸崩塌流失,甚至造成住家淹水,後經民意代表爭取經費,用水泥來保護河道,情況才大幅改善。 現在河裡還可以發現台灣鯛、溪哥、龜、鱉、蝦、蜆等,從前大人或小孩有空時,都喜歡到圳中摸蛤以貼補家用。摸蛤是孩童的休閒活動,餓了就拿放在腰間自家做的糕仔來充飢,北成圳成了許多在地長者兒時難忘的回憶。月是故鄉明,走過名山大川,北成圳依然是我的最愛!

 

 

羅東高中社區活動中心與遊樂場

社區活動中心原位於羅東高中東側,兼辦社區托兒所。1991(民國80)年羅高校園擴大被列入徵收範圍,所以鎮公所另於羅高西側建第五號公園管理站,做為新的社區活動中心,兼辦托兒所業務。1999(民國88)年9月1日起托兒所停辦,第五號公園管理站即撥歸社區管理迄今。 活動中心整修後設備充實,開放各界租用,是鎮內社團活動的熱門地點,近期熱烈報名之游薪樺老師所教導的國際標準舞研習,帶動社區學舞風氣。 2009(民國98)年又以100餘萬元進行綠美化,使景觀怡情悅目,而原有遊樂設施如溜滑梯與海棉墊整修完善,讓兒童遊憩時安全無虞,是孩童流連忘返之處。

羅高景觀紀念步道

景觀紀念步道於1994(民國83)年羅高51周年校慶時建造。步道位於羅高校園圍牆邊之樹人路榕樹下,全長150公尺、寬3.6公尺,分作48區,由全校師生別出心裁設計,製作主題涵蓋蘭陽景物、校景、校風、班級特色、教學活動等,材料皆是利用身邊垂手可得的陶片、瓷片、馬賽克、貝殼、玻璃珠、金屬鈕釦等鑲崁施作。 由48塊圖案各具風格、化腐朽為神奇,拼貼而成的造型紀念步道,不但是當年參與鋪設學生的永久紀念物,也為社區改善荒蕪與雜亂,形成特殊的景觀。

 

竹林制水門(松林公園)

本水門設於1909(民國前3)年,是截取安農溪水源導入萬長春圳幹線五結支線,其主要功能為抬高水位再分水供給萬長春圳幹線五結支線一分線,灌溉福興村、信義里部分農田,並分水給二分線,灌溉竹林國小南側、掃笏廟週邊、林場附近部分農田,總灌溉面積為65公頃。 水門下游與北成圳匯流,其交會之三角處設有松林公園,內有涼亭、綠樹,是樹人路一帶居民休閒的好去處。

 

打那岸水門

打那岸排制水門位於東安里柳家莊處,在1998(民國87)年間由羅東鎮公所發包建造,宜蘭農田水利會接管。本水門係截取區域排水之廣興排水(俗稱北成圳)水源導入打那岸排水系統,供給羅東鎮新群里(舊地名打那岸)大部分農田及東安里(舊地名十八捋)部分農田灌溉;總灌溉面積126公頃。 水門正位於社區活動中心旁,平常有居民於此垂釣,別有一番景緻。打那岸水路行至羅東高中操場處即加蓋,穿越純精路再穿越羅東國中操場沿倉前路至新群里才重見天日。

 

「猴子的故鄉-信義林木風華再現」

對於信義社區發展協會所提「猴子的故鄉-信義林木風華再現」社區風貌營造計畫,先後核准規劃案50萬,延續計畫20萬,執行案300萬,鎮公所配合10%(30萬),經過原相聯合建築事務所之規劃設計已陸續完成,執行計畫案也在鎮公所上網公告中,信義社會工作坊團隊細心規劃爭取經費營造優質社區令人欽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