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義社區社團活動信義社區的夜間次級團體活動除國標舞及歌唱隊有男生參加外,青一色是「婆婆媽媽」的女性民眾,從少女到媽媽到阿?大家作伙來健身或鍛鍊舞藝,有氧、瑜伽、國標、民俗舞藝、歌唱隊他們的指導老師或團隊負責人分別是洪薏鈁、何素碧、吳玉霞、陳名鄉,也因為他們的帶領讓社區活動中心的夜晚充滿了音樂及熱力,在縣內的各大小藝文活動中,以上團隊的登台獻唱或演出均能博得最大的掌聲。
太極氣功十八式噶瑪蘭分會由謝秋雄領導之太極氣功十八式噶瑪蘭分會,創立至今已近10年,會員由當初30人激增至今將進100人,是在羅東國中晨起運動的最大團體,另外分別由林憶坪老師及游林碧珠女士所領導之外丹功與體操隊也在社區活動中心及羅東國中找到舒適的場地鍛鍊身體,羅東體育館內之羽球隊蔡泓會長率領會員歷經大小陣仗成績輝煌。
開蘭土地公廟羅東鎮諸廟宇神祇慶典遶境活動,大都以本座土地公為開路先鋒,該廟由漳州人自祖籍地奉迎來臺,嘉慶年間移墾住民於現址建廟。因為神靈顯赫,時常遭人「盜請」,只好加設鐵窗,「保護」土地公,成了特殊的景象。
羅東鎮勸世堂勸世堂為清代蘭陽溪南三大鸞堂,也是竹林、信義地區居民信仰的主廟與守護神。現雖已停止扶鸞問災厄,香火仍舊旺盛,平日也是居民「開講、泡茶、博感情」的好所在。墾荒年代,醫藥不發達,居民就藉扶鸞求藥消災解厄,主祀救世真人,從祀太乙真人、莫真人、呂洞賓等諸神祉。堂內上方懸掛五結庄秀才張俶南所書「博濟」之木匾,及楊士芳進士所書「帝幸在茲」匾額,極具歷史價值。
林業博物館這幢木造房子,為典型的日式構造。上為四披水斜屋頂,下有磚砌台基,窗外設有木條格柵,四周的外牆加設斜撐,造形典雅,為林場中絕無僅有的一棟建築。周遭的庭院環境清幽、大樹林立,很適合在此散步、沉思。這裡最早是太平山林場的勞工俱樂部與園區的「松羅館」(林業博物館),展示著令人回味無窮的歷史風光。
林場肉羹走過半世紀林場肉羹遠近馳名,採用全瘦肉沾地瓜粉及魚漿製成,民國50年代隨著太平山伐木業興起而發跡,民國70年代禁止伐木後,林場肉羹並未因此而沒落,反而愈做愈旺,不論平時或假日,用餐時間總是客滿。林場肉羹已有近50年歷史,老闆李再燈先生歷任社區理事、長壽俱樂部副會長、也參加了國際獅子會及各公益團體之運作,熱心公益,對社會及社區回饋贊助良多。
信義林木風華節民國 95年11月6日(2006)信義林木風華節活動在社區活動中心熱烈展開,林鎮長及各級民意代表、社區內各單位首長、民眾蒞臨熱烈參與,節目內容有二樓教室新座椅落成啟用、與頭城外澳社區締結姐妹會、社區次級團隊表演、羅東林管處、社區營造員培訓班同學等協辦單位攤位展、懷古林木圖片展,聯禾有線電視並作專題報導。
樹林社區媽媽教室-蘭心會蘭心會是由蕙質蘭心的一群社區媽媽,在繁忙的家務外,撥空參與成立的社區內部團體。主要辦理婦女新知成長活動,與家政、烹飪、手工藝等研習活動;除爭取婦女權益外,並協助社區維護建設成果,推廣社區居民身心健康工作,創造祥和美滿的健康社區家庭。 2008(民國97)年代表社區參加羅東鎮藝穗節踩街活動,沿路大跳森巴舞,動作純熟,打扮火辣,為羅東仲夏夜增添許多歡樂氣氛。
樹林社區的推手本社區理事長黃再興熱心會務,出錢出力,溝通協調,運籌帷幄,在近五年的任期內使社區發展迅速,內部團體成長一倍,而且會務運作順暢。更難得的是林忠發里長與社區密切合作,里辦公處與社區發展協會毫無嫌隙,若尊稱里長為活動中心的守門員,可謂實至名歸。另外兩位鎮民代表李錫參、林美滿,身兼社區理事,爭取建設經費,使社區會務與活動經費壓力減輕許多。還有長青會長林旺枝、蘭心會會長高秀玉帶領各自團體配合支持社區運作,是協會重要支柱。
羅思格童軍團「羅思格」團名是羅東童軍的英文「Lo-Tung Scout」的諧音,成立於2005(民國94)年8月21日。秉持著貝登堡先生創立童子軍的精神:「準備、日行一善、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三條銘言,要求團員實踐諾言、遵守規律,陪同青少年訓練自己、服務社區。 最初的創團成員是一群從國中就開始參加童軍運動的伙伴,及一群童軍資深服務員,在與國外童軍交流後,發覺童軍精神應該融入社區生活,童軍運動才能真正落實茁壯。該團定期團集會、舉辦露營活動、參加童軍總會活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