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寶社區 | 地名由來-公埔城 |
公埔城在冬山鄉第三公墓的東南方,是位於石聖爺公廟旁的集村聚落,原名「姑婆城」。昔日在聚落四周皆圍以莿竹,故稱之為城,居民以羅姓居多,農墾為生。後來覺得舊地名不好聽,所以改稱公埔城,本區應為拓墾初期墾民公有的埔地。 | |
![]() |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全新的繁體中文 WordPress 網站《宜蘭部落格教育平台 網站》
地理位置
本校位於頭城鎮市區之南郊,依山傍水,風景宜人,西臨宜三縣道,東沿北迴鐵路,另有北宜公路和鄉村道路網,四通八達,暢通無阻,南下北上交通極為便捷。學區包含:二城、中崙、頂埔、下埔、金面、金盈六個里。本地氣候溫和,土地肥沃,雨水充足。居民泰半從事農、漁業,以生產稻米為主兼種植蔬菜瓜果,漁業以養殖鰻魚、蝦類、九孔為主,曾有輝煌之黃金時代,近幾年已逐漸平淡。這地區人人勤儉有創業精神,家家豐衣足食,民風純樸,社區治安良好。
本校簡史
民國2年4月:創立頭圍公學校二圍分校。校址在二城里﹝現今公路局第四工程處第一工務段﹞。 民國9年4月:獨立設校,校名為台北州二圍公學校。 民國31年4月:遷校到現址,校名改為台北州二圍國民小學。 民國34年10月:台灣光復,校名改為台北縣頭城鎮二城國民學校。 民國40年10月:宜蘭設縣,校名改稱為宜蘭縣頭城鎮二城國民學校。 民國57年8月:實施九年國民教育,校名改為宜蘭縣頭城鎮二城國民小學。 民國74年新建完成學生活動中心民國81年9月:本校奉准附設補校。民國81年改建完成正棟教學大樓一樓民國82年增建完成正棟教學大樓二樓民國86年9月:設立社區電腦班。 民國87年9月:圖書館電腦化完成。民國87年增建完成正棟教學大樓三樓民國91年新建完成南棟、北棟教學大樓民國92年9月:入選教育部資訊種子學校。民國92年新建完成午餐廚房及電梯工程民國93年新建完成新北棟教學大樓民國95年4月:宜蘭縣校務評鑑特優學校。民國95年改建完成校門及停車場校園景觀周邊工程民國97年新建完成操場及周邊景觀工程民國97年改建完成第一期無障礙環境工程民國97年改建完成停車場路面改善工程民國98年9月:執行國科會科學教育計畫。民國98年新建完成校園活動場地鋪面工程民國98年9月:試辦校深耕閱讀計劃。民國99年完成體適能暨遊憩環境改善工程 民國99年完成綠林教育園區工程(預定) 教學理念 塑造優良學校文化 努力營造一個快樂、充實的教學環境 以無私的愛和關懷每一個孩子 期望他們健康平安快樂的成長 期許他們成為國家社會鄉梓的棟樑 學校特色 成立電腦教室,培養兒童資訊基本能力。 注重體育,羽球隊、直排輪隊,表現出色。 貫徹教育政策,成立附設補校,效果極佳。培養學童科學素養,紮根科學教育。深耕閱讀,提升學童語文能力。
|
溪頭群的先袓Lkmomaw,在他心裡面,一直想著溪頭流域的兩邊沿岸土地一定是非常適合族人居住。土地肥沃、動植物資源豐沛,而且適合族人耕作。自Quru Sqabu (思源啞口)沿路下到llynung na Mnibu (溪頭流域)時,先在Sgmi定居 (Sgmi是比亞楠部落族人最先聖住的聚落, Sgmi這個名詞是指一個樹名,此地產著眾多Sgmi樹)。而且此地是三個河流的匯合處, gong Memutan、gong Talah、gong Ggiyu等。當時族人狩獵活動範圍並未擴及至如今的部落,他們並不曉得此地的土地平坦和肥沃,直到有一天來到此地域狩獵與放置陷阱,才到發現這個地方的動物眾、最適宜族人長年久留居住的地方,之後全體族人遷來本部落。比亞楠原名為rgyax (山) 。先袓Lkmomaw隨即召呼全體族人遷到今天比亞楠這個地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