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避暑之地~莎韻橋

莎韻橋於民國87年(1998)3月竣工,顧名思義其名稱是為了紀念莎韻‧哈勇。過去武塔、金洋到南澳往返路程,經常要走南澳南溪河床,或是繞蘇花公路才可到達,如今橋通了,縮短了一些路程。莎韻橋下是游泳、烤肉與戲水的好地方,寬大平緩的水面與清澈的溪水,常常讓人們流連忘返。來訪的遊客別忘了,回去時將垃圾分類好,帶到莎韻橋頭旁的垃圾桶丟棄,保持原有的風貌與環境清潔,讓更多人能享有自然資源。

3

莎韻之鐘

在民國27年(1938)秋日本政府徵召公務人員到中國參戰,當時在武塔教書的田北政男老師被徵召去做戰,當時sayun hayung (莎韻‧哈勇)和其他的女青年團員要送老師並背負行李,不料遇風雨河水暴漲,在風雨中過獨木橋時不慎跌入南澳南溪的河流中。民國30年(1941)時任台灣總督府的長古川清,為了激勵高砂義勇軍到南洋打戰,就藉sayun hayung (莎韻‧哈勇)的故事宣揚愛國主義,並在利有亨社部落立鐘紀念其事蹟,這就是我們所稱的「莎韻之鐘」,同年日人又作一首歌叫「莎韻之鐘」來傳頌她。

2

武塔托兒所

武塔托兒所是屬於南澳鄉公所管轄,專供學齡前孩子的教育場所,師資優良大部份都是鄉內有證照的專業老師,幼童大約有25個左右。小朋友不僅可以學習到做人處事的道理,同時也學習到泰雅族語、美勞、音樂、中文與英文基本的發音練習,在原住民的部落裡,托兒所還有一項功能,那就是父母親可以很放心的將孩子放在這裡,專心去工作,下班再來接孩子回家。

 

1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八寶社區長青會,九九重陽敬老













八寶社區 八寶社區長青會,九九重陽敬老
九是傳統文化中最大的數,也稱為「老陽」,故農曆9月9日稱之為「重陽節」;由於「九」與「久」同音,有長久長壽之意,所以重陽節又稱為「敬老節」,每年到這個時候,八寶社區的長青會都會舉辦敬老活動,感謝老人過去的付出與辛勞,宏揚傳統之敬老尊長的美德。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蘇澳─造船業

你知道嗎?

宜蘭縣曾為台灣造船業的第一 

宜蘭縣造船業發達很早,昭和11(1936)日本人在南方澳開設川崎造船廠、福島造船廠,生產動力漁船,造船技術領先全台。

19401970年代漁業全盛時期,漁民排隊打造新船,工廠24小時趕工,仍然供不應求,年造船能力平均為百噸級3艘、30噸級5艘。

20世紀末塑鋼船興起,大晉造船廠於民國93(2004)打造300噸級塑鋼船,為全台最大塑鋼漁船;同年,龍德造船廠打造的鋁合金巡防艇下水,為全台第一艘鋁合金船體。

從木造、鐵殼到塑鋼漁船,南方澳一直是漁船製造中心,所造漁船在耐風浪、穩定等性能上,領先其它各地,民國60(1971)全縣有4家造船廠,民國84(1995)7家造船廠,民國91(2002)5家造船廠。

圖一:喜生鐵工廠 (圖片提供/簡浴沂)

圖二:南寧鐵工廠 (圖片提供/簡浴沂)

圖三:蘇澳造船廠-舊照片 (圖片提供/宜蘭縣史館)

圖四: 打造全台最大塑鋼船–大晉造船廠  (圖片提供/簡浴沂)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宜蘭兒童守護節─「掛貫」保平安













八寶社區 宜蘭兒童守護節─「掛貫」保平安
「掛貫」習俗由來已久,在台灣文化中父母為祈求子女平安長大,在小孩滿月後,就帶到石聖爺廟「求貫」,為孩子掛上以紅絲線穿過古錢的「貫」做記號,讓石聖爺守護;爾後每年的七夕回到廟裡「換貫」(換上新的絲線),一直到滿16歲就要「退貫」,代表小孩已長大成人,獨立自主並且學會保護自己。2007(民國96)年,石聖爺廟舉辦「掛貫保平安-宜蘭兒童守護節」活動,場面熱鬧,吸引許多民眾參與。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溫馨五月情─母親節













八寶社區 溫馨五月情─母親節
五月的第二個星期日是母親節,也是一年一度感謝媽媽辛勞付出的日子。每逢母親節,八寶社區都會舉辦溫馨五月──母親節聯誼活動,有媽媽烹飪教室、還送卡片和康乃馨,要祝福全社區的媽媽,慰勞她們一年的辛苦。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植樹節













八寶社區 植樹節
「節能減碳」已是國際趨勢,民眾應從日常生活中勵行減碳措施,幫助減緩地球的暖化。「種樹」是民眾能實際參與並具有環境教育意義的活動,樹木除能吸收二氧化碳,還能釋出氧氣,可謂一舉多得。在植樹節這一天,八寶村民大家一起來種樹,同心協力美化村景,也為地球環境盡一份心力。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丸山文化(二)













八寶社區 丸山文化(二)
丸山原本要興建納骨塔,卻在無意間發現有數千年前古人活動的遺跡,於是由中研院劉益昌教授主持考古挖掘工作,挖出古物包括台灣獨有的人獸型玉玦和保存完整的大石斧等,而部分比較複雜的地層現象也製作成模型永久保存。丸山遺址目前正在興建小型博物館,待落成後,丸山出土的各項文物便可公諸於世。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

社區日曆-八寶社區-丸山文化(一)













八寶社區 丸山文化(一)
丸山遺址屬於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根據碳14定年資料估計,年代距今3600年至2400年前之間。本系統遺址出土的石器大多是農墾用的石斧、石鋤及狩獵用的石簇、石槍,顯示當時人可能以近山地區的資源利用為主,進行山田燒墾式的農耕及狩獵,另外從遺址所在區位也可以印證這項判斷。又在丸山遺址、海岸遺址均發現石板棺,可見當時人殮葬以長形石板棺為主,埋葬方式也可能是直肢葬。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