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市場

    在日治時期稱為「宜蘭街食料品小賣場」,設立於1911(明治44)年12月。當年光復路尚未打通時,與昇平街形成丁字路,人稱「三線道路」,市場就位在三線路口。     1939(昭和14)年,光復路拓寬,並貫通至中山路,將市場一分為二後,改稱「宜蘭市場」,即為現在的南、北館市場。終戰後1980(民國69)年,南館市場年久失修、安全堪虞,在簡茂松市長的時代,改建成大樓。貨源充足的南館市場,今日依然是市民採買民生用品的首選。   資料來源:http://www.youngsun.org.tw:8080/calendar/index.asp?calendar_day=2009/8/1

走讀宜蘭─陳氏鑑湖堂

簡述     鑑湖位於福建漳浦縣佛曇鎮大坑,陳氏鑑湖堂為宜蘭擺厘地區陳氏一族的家廟,具有悠遠深長的家族傳承涵義。鑑湖堂為陳氏一族自鑑湖遷台第十六世陳敬行派下的宗祠。始建為茅草建築,1928年重建後,改為二進四廂紅牆大厝,因陳家子弟學業有成,教導當地民眾讀書,當時稱為「陳老師大厝」。原始大厝祖產總面積達320餘甲,東側還有一座私塾,稱為「登瀛書院」,取唐朝「十八學士登瀛州」古句,可惜因遭天災及二次大戰空襲,大厝破壞不堪,一九六一年重修正廳鑑湖堂,用以奉祀祖先,團結族人。     陳氏人丁興旺,先耕後讀,財富雄厚。有清一代,曾中試一位武舉人、四位武秀才、兩位貢生、一位稟生,以致當時宜蘭地方俗諺有「縣考無陳不開科」之說。     鑑湖堂附近落羽老松為日治時期宜蘭神社植栽物,大戰結束後,由陳家移植而來,蒼勁老練,頗為可觀。堂前水池由陳家後代子孫取自雙連埤而來的水生植物,在此復育,成為戶外生態植物教學觀察的場所。     陳氏鑑湖堂於民國93年4月成立「宜蘭縣鑑湖堂文化協會」,積極從事協助地方文史工作的推行、文化傳承及維護自然景觀,因此來到陳氏鑑湖堂,除了欣賞昔日陳氏一族的文物以及登瀛書院的的建築外,亦可以欣賞周邊的生態美景。夏日可以見到荷花、蓮花滿佈,其他季節裡,園內的落羽老松及各樣生態景觀和周邊的田野景色,盡入眼簾。

走讀宜蘭-宜蘭河河濱公園

簡述     宜蘭河舊名「濁水溪」,與蘭陽溪為同一源頭,上游包括大礁溪、小礁溪、五十溪、大湖溪等匯流而成,水域涵蓋礁溪、員山、宜蘭、壯圍等鄉鎮巿。 前清時代,宜蘭河常氾濫成災,從日治時代開始便從員山鄉再連修築堤防,將濁水溪劃分為二。有鑑於此,宜蘭縣政府在民國八十六年完成宜蘭河整體規劃,下游至中游分別規劃為河口生態區、農村生活區、都市生活區、田園景觀區及山坡地保育區。     宜蘭河濱公園以生態工程整治成綠色堤防,結合水上及陸地的生態、景觀及遊憩等多項的使用,具防洪及排洪功能,為台灣地區成功的生態工法寫下範例。宜蘭河揮別昔日氾濫成災的形象,轉化成為生態觀賞遊憩的景點,除了日常生活中,民眾運動、遊憩、漫步的好去處外,配合舉辦划龍舟、放水燈的活動,為宜蘭河河濱公園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