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兔鉛筆學校

這家在 1966 年產出全台首枝油性墨水原子筆的老字號,創立於國民政府遷台的前 2 年,從 1947 年至今已默默走過 61 個年頭。在同業利百代、雄獅,紛紛西進中國時,玉兔是唯一一家不外移,堅持根留台灣的製筆大廠。據說,玉兔經典款的黃桿原子筆,筆桿上印的型號 F220 就是當時工廠 (Factory) 內員工數。而高峰時,玉兔工廠員工數甚至一度達 550 人,在當時玉兔唐家在產業界的地位幾乎媲美今日的台塑、鴻海。
玉兔是由來自上海的唐氏三兄弟創立, 1945 年先設立國風圖書,老大唐懋信專管經營與財務、老二唐懋良負責工廠生產、老三唐幽蘭則是企劃行銷,第二代老闆唐鏡川是唐懋良的兒子。 1930 年代,唐家三兄弟原在上海做五金生意,唐懋信在大五金行作掌櫃,拉拔二個弟弟。隨著抗日戰爭、國共內戰,從上海遷重慶又輾轉經香港來台,唐懋信在教育局作事,仍未忘情做生意,靠著以往關係從上海賒來了三十桶進口洋釘(鐵釘),當時一桶洋釘值一塊錢,是學徒一個月的薪水,在物資缺乏的台灣,一桶賣二塊大家還搶著要,就這樣累積出創業資金。
後來,三兄弟打算做文具進口生意,當時唐懋信認為,公家單位的生意跑不掉,加上賣文具雖不大富卻一定持久,因此就在鐵路局對面成立了國風圖書。初期,唐家三兄弟從日本進口南星蠟紙、從美國進口派克、偉佛鋼筆,銷路非常好。在當時,文具界普遍找外援作技術指導,如雄獅找來日本人前田技術指導在台灣生產鉛筆,利百代則從三菱學習技術。而玉兔有感於早期大家都用鋼筆,那時稱為自來水筆 ( 不用蘸墨水 ) ,但要為人詬病的是一旦掉到地上,筆尖立刻分叉無法書寫或漏水,於是 1966 年就發明了台灣第一支原子筆〝黃桿藍油 —F220 〞。
玉兔原子筆一推出,立刻人手一支,從此生意扶搖直上, 1971 年景美廠不敷需求,又遷廠至桃園八德廠與宜蘭羅東廠,八德廠主要負責生產五金、複寫紙及印刷用周邊產品,宜蘭羅東廠則負責生產文具用品,巔峰期員工高達 550 人 。後來第二代的唐鏡川接手,研發新原子筆 24H ,筆尖不擋字、握筆止滑,獲得專利成功搶進市場,打敗當年霸主雷諾原子筆。在 1993 年的高峰期,每月量產 145 萬支,更擴展外銷。

幾年前,唐鏡川開始構思替玉兔找轉型的方向。早年曾在德商赫斯特( Hoechst )化工公司任職過的他,某次參觀歐洲生產棒球手套的老工廠,看到工廠結合觀光概念吸引遊客創造商機,給了他一記當頭棒喝:「何不利用玉兔的文化內涵,化身為寓教於樂的觀光工廠?」
他深知,觀光工廠既為娛樂觀光,就要將工廠硬梆梆的元素給軟化,於是他轉個彎,開放工廠〝生產線精緻平易化〞並開發出〝個性化專屬化商品〞,如鉛筆喜帖、鉛筆名片、紀念鉛筆、畢業鉛筆 … 等,不但為老工廠開拓新業務,更也增添了觀光的賣點。繼轉型跨出第一步後,玉兔又開放部分空間,仿造 1960 年代的教室陳設,擺放舊式課桌椅、福利社、鉛筆商店,由專人示範鉛筆製作流程,從選材、剖木、乾燥、刨型、筆芯合芯到上漆,帶領遊客來一趟〝鉛筆體驗 +DIY 之旅〞。
最重要的是,借由參觀工廠,不僅讓所有人親身目睹平時最貼心的好朋友~筆,是怎麼作出來的,在精緻真實的體驗中,體會鉛筆之美與實在,並針對學童灌輸惜福愛物的美德。隨著玉兔鉛筆學校步上軌道,重新擦亮老字號的價值,對所有台灣人來說,這不僅是個讓你無法離手的筆工廠,現在,更是寓教於樂的快樂園地。

參考資料:http://pencil.diy.org.tw/p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