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www.mses.ilc.edu.tw/
馬賽國小位於宜蘭縣蘇澳鎮,蘭陽平原南端,靠山面海,早期是典型的漁村及農村型態,當時社區居民多以捕魚、耕作為業;七十年代以後,由於工商業進入,在蘇澳鎮與冬山鄉之間設置了龍德工業區,工業區鄰近本校學區,讓當地居民的生活型態有了不少改變,部份居民轉以工商為業。
本校地處蘇澳鎮北方,由於蘇澳區、南方澳區地形狹小,人口呈飽和狀態,逐漸流入本區,校地房舍皆不敷使用。幸賴政府及地方人士鼎力幫忙,再徵得一文化用地,校地方得解決。
近幾年靠國教六年計畫、教育優先區政策、永續校園改造計畫,使校舍及環境煥然一新。諸如教學大樓興建、校園情境布置的綠美化、生態化、教育化,以及各項軟硬體教學設備的逐步改善,使得本校在自然生態、體育、藝文等活動蓬勃發展,成績輝煌,各項傳承紮根茁壯。
馬賽位於現今的宜蘭縣蘇澳鎮永榮里,根據噶瑪蘭廳誌記載:「此社原淡水流番」;噶瑪蘭志略亦載有:「馬賽莊(存仁里、永榮里、隘丁里、新城里)乃當日淡水流番之所居。」
清嘉慶九年(1804年),一批以彰化潘文賢為首的阿里史流番(包括合岸裡、阿里史、阿束、東螺、北投、大甲、吞宵、馬賽諸社)一千餘人,不堪漢人欺壓,翻山越嶺到達蘭陽平原,但蘭陽平原原來就有噶瑪蘭、哆囉美遠等族居住,漢人吳沙又比他們更早一步入墾宜蘭,因此遷入很不順利,生活很不安定,只好退到沿山荒廢的地區謀生,他們居住的地方包括羅東街、三星阿里史、冬山九份、蘇澳馬賽。
其中馬賽(今基隆北方的瑪鋉)則可能屬於臺灣北部的凱達格蘭族的馬賽亞族(Basay)(摘自:宜蘭縣境內各族群遷移史,李壬癸),由此可見,「馬賽」應該跟「馬」沒有任何牽連,倒是跟平埔族大有關係。
因此,如果以馬作為圖騰應只是望文生義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