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新故鄉,生態桃花源─宜蘭縣大福國小

1210831468_n imagesCA7A08ZO

大福沿革

      大福住於壯圍鄉大福村,恰在頭城、壯圍及礁溪三鄉鎮交界,東臨太平洋,是一個風景秀麗、民風淳樸的農村。日本時代明治36(1906),本村設立了頭城公學校大福分教場,同年4月獨立為大福公學校。昭和11(1936)實行集中教育,將大福、過嶺、土圍三所公學校,合併成為古亭笨公學校,民國35,再設立大福分校,直到民國418月,才正式獨立為大福國民學校。

       到了民國50年,已有十幾間木造蓋黑瓦的簡陋教室。小小的操場上,光禿禿看不到一根草,還有一排民房橫亙在操場上。民國50、51年連續兩次強烈颱風侵襲,教室無一完整,後來分配到兩間平頂的美援教室。直到民國60年代中期,才全部改建成鋼筋水泥教室,學生最多達18班。民國70年濱海公路拓寬,位於路旁的大福國小首當其衝,拆了一排教室;因校地狹窄,收購民宅又阻礙重重,於是買農地變更地目建新校舍,費時2年才建好。

       民國72年5月舊校舍廢除,遷移到校舍上課;小朋友最高興了,操場大了好幾倍,有寬敞的跑道可以賽跑,有球場可以打球,有遊樂器材可以玩,又利用校友們捐贈的錢,購買電化器材,間間教室有音響、有電視。這些是舊校舍無法享受到的,讀書環境完全改觀。在民國70年代,大福國小是全縣設備最好,最漂亮的小學。

大福特色

       在大福國小裡,每一位小朋友都能享受有趣、活潑的學習活動:緊臨學校附近的時潮休閒農業區的濕地生態,這裡是鳥兒、魚兒、小螃蟹、花兒,各種動植物生態的天堂,小朋友在這裡手拿望遠鏡,就可清楚的看到悠遊自在飛舞的小精靈,各種不同的「留鳥」與「候鳥」就在你身旁飛過,可愛的黑面琵鷺也都會來此過冬,享受這裡豐富的生態環境;水溝裡,小螃蟹跑來跑去,一下子從土堆洞裡跑出來、一溜煙兒的又躲了進去,真是可愛極了!

這裡大溝小圳裡,不時會傳來魚仔跳水的聲音;無齒螳臂蟹偷偷的在塭堤挖洞,燒酒螺靜靜地在水溝裡爬著。在蘆葦叢中,有些水鴨沒走,變成非法移民;新曆七月農田收割後,幾隻迫不急待的蒼鷺早已悄悄回來了,隔沒多久,海鷗與白鷺也成群來了 。呱呱鳥聲,在濕地裡吵個不休。這裡的溼地廣達數百甲,半鹹水的特性,豐富的有機鹽涵養著魚蝦與許多種水生植物,造就這一片生態豐富的溼地樂園。到處都是鳥,漫天飛著,三不五時還有超級迷鳥出現,河裡開滿了長串的水茄苳花,香氣撲鼻是賞鳥與賞花的季節了,時潮歡迎您來,可以搭船沿河欣賞水茄苳開花,還可以賞鳥。人家說:到時潮看鳥是不必靠運氣的,每次來都有不同的奇遇。

以前,大福還是個很典型的海濱村落,村民種田兼捕魚,常利用農閒到海邊「牽罟」。村內有幾戶大戶人家,購置小船、罟網等用具,當船主發現魚縱時,立即用海螺「嗚嗚嗚」的吹起來,村民立刻放下手邊工作,奔向在離岸數百公尺處撒網,然後海灘上的人則分左右兩邊,像拔河似的齊力拉網上岸。當活蹦亂跳的魚蝦被拉上岸時,大家莫不歡聲雷動,而參加者皆可分到漁獲。這種古老有趣又老少咸宜的捕魚方法,現在成了大福海濱最受歡迎的休閒活動。

我們也安排學生自家附近來尋找當地原生植物,從身旁的環境開始注意,蒐集社區內原有的原生植物或是民俗植物,讓這些植物都可以在地立足,在時潮的這片小小的土地上,我們種植的不是玫瑰,而是不起眼的草花,是一群被遺忘的台灣原生物種,從植物開始營造自然生態的環境,也認識保護區內飛鳥的蹤跡,讓土地呼吸讓動物在此棲息,未來更將與學校、社區居民合作,共同認養原生植物苗圃的每一區塊,透過鄉土教學,讓孩童疼惜這美麗的土地。

另外,壯圍也是哈蜜瓜的故鄉,大福國小的小朋友也有機會學習與體會農夫種瓜的辛苦,從整地、播種、施肥、澆水都馬虎不得,才能種出又大又甜的瓜果;每年夏天,瓜園裡結滿一粒粒的瓜果棚架,我們都稱它叫「瓜瓜隧道」,也是大福國小裡的一大特色喔! 

       大福國小提供了很多的社團活動給小朋友學習各種才藝,像是:國樂團、古箏樂團、太鼓隊、陶藝社、直排輪隊等,能文能武,每一位小朋友都有機會在學校裡學習到自己有興趣的才藝活動,而且啊!他們常常代表學校參加各項的比賽和表演活動,每一次都有很好的成績表現,難怪大家都說:「大福的囝仔,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