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六社區開漳聖王公(鎮安廟)

農業社會村裡到處可看到放牛的小孩群集遊玩,牛群在堤防或溪邊吃草玩水生活愜意,有一天孩子們在溪中玩水,忽然漂來一塊漂流木,狀似「九瓦公」(台語─螞蟻)將之撈起,並用竹子建造一間小廟,屋頂用茅草覆蓋,每日燒香拜拜,相傳極為靈感,於是信眾甚多,消息亦很快傳開,致使日本警察非常生氣,即帶人前來拆除,其中有一壯丁將王公搬落於地上,再用尿灑於王公身上,不久即傳出該壯丁生病無法尿尿,終至脹尿而死。雖然小廟被拆除,但前來拜拜的人潮更多,有些信眾病了,便來祈求仙丹。當時王公被稱為「九瓦公」因名稱不雅,前輩吳添建議,改名為開漳聖王公,並經多次與日本警察交涉,終獲准建造一間用磚瓦蓋的廟,供村民奉拜,時值昭和九年(1934),迄今約近73年之久。本廟原建於溪邊,遷到陳氏所捐獻之現址,並擴大建造而成為現今富麗莊嚴的廟宇,如今香火鼎盛,為本村信仰中心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