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雨新

【蕃薯不驚落土爛,只求枝葉代代湠】

          郭雨新,字沖雲(1908~1985,光緒34年生~民國74年卒),宜蘭市人。

 

【飲水思源 懷恩報本】

        郭雨新的父親郭根生是前清秀才,精通漢學,有濃厚的民族思想,日治時期,自設私塾,講授四書五經,頗為日人忌恨。又因替人做保受累,一病不起,家道因而中落。郭雨新只好從宜蘭公學校輟學,十七歲時,宜蘭農林學校(今宜蘭農專)開辦,郭先生以第一名考進,榮登榜首,但因家裡過於貧困,無法供應書費及生活費,只好再度輟學。這時候,板橋富商林松壽到宜蘭遊覽,知道了郭先生苦學經歷,深受感動,於是主動捐資助其復學。農校畢業後,郭雨新考入臺北帝國大學(今台灣大學)習農,學費食宿,悉由林氏供應。林松壽逝世後,郭雨新在客廳懸掛遺像,以報答提拔再造之恩!

 

【時勢造英雄】

       郭雨新的政治生命是在台灣光復後,於1948年正式加入中國青年黨為開端。台灣省參議會(今台灣省議會前身)於1946(民國35)5月成立,國民政府因政治上的長遠考量,與民社黨、青年黨協商,同意由該兩黨各遴三名黨員參加省參議會;民國39年5月,郭雨新以青年黨黨員的身份被遴選遞補因病辭職的呂永凱,開始了悲壯的政壇生涯。

 

●「小鋼炮」省議會留影。

● 郭雨新先生生前留影。

【能言敢言小鋼砲】

        郭雨新連任台灣省第一、二、三、四屆省議員,威望卓著,在議壇上為民喉舌,頗能言人之所不敢言,對民生切要問題,乃致於高層次的國體制、民主法治原則均能有所堅持,尤其在言論、出版、結社自由的爭取上,也不遺餘力,嬴得「小鋼砲」美譽,並與李萬居、郭國基、吳三連、李源棧合稱為省議會「五虎將」。

 

【勇往直前爭自由】

        1959年(民國48)年,郭雨新參與雷震籌組「中國民主黨」的行動,成為當時在野政治力量的重要領導人物之一。新黨的成立旋因雷震被捕而胎死腹中,使得剛萌芽中的民主運動受到嚴重的摧殘,唯郭氏仍未氣餒,堅持其追求民主的一貫作風。1973(民國62)年的增額監委選舉,郭氏竟以零票落選;兩年之後,他以「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未已」的心志,參與增額立委選舉,受到選民的熱烈支持,卻仍「意外」落選。但他當時所提出的政見,諸如國會全面改選、取消戒嚴、解除報禁、司法獨立等等,現在都已逐步實現,足見高瞻遠矚!

 

【流寓海外】

        台灣自光復以後到1980年代的政治環境,完全是國民黨一黨獨大的局面,只有少數異議人士發表不同言論,進行結社、組黨等活動,郭雨新正是其中的翹楚!

        1976(民國65)年,郭雨新無奈的離開了台灣,在美國組成「台灣民主運動海外聯盟」,並出任主席,結合僑民,積極關懷台灣。1985(民國74) 年8月,膽管結石和肝臟併發症奪走了這位議壇虎將的生命。遺體運回台灣安葬時,蘭陽鄉親抬棺送殯,備極哀榮,這位晚年寄寓他鄉,心繫台灣的民主鬥士,終於回到了他的日夜榮念的故鄉!

        歷經滄桑的郭雨新,一生殫精竭慮,為台灣民主運動犧牲奉獻,其堅苦卓絕,奮鬥不懈的事蹟,勢必為歷史留下見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