搶孤是閩南民系一種廟會活動。中國閩南、潮汕、台灣部分地區以及香港的潮州人在中元節的普渡後,會將祭祀的供品提供民眾搶奪,稱為「搶孤」。
一種說法是為了與孤魂野鬼搶奪祭品,另一種說法是為了嚇退流連忘返的鬼魂。台灣最負盛名的「搶孤」是宜蘭頭城和屏東恆春的搶孤活動。
搶孤是先搭設數十公尺高的「孤棚」,上層再搭「孤棧」,並在上頭擺放供品以及旗幟,而棚柱上塗滿牛油,想要憑己力爬上孤棚並不容易,往年常有意外發生,因此在清朝時期劉銘傳曾經下令禁止搶孤活動。現代的搶孤活動則有增加許多安全措施,例如下方之防墜網、登上孤棧時需鉤扣安全繩等。
1991年,宜蘭頭城恢復舉辦搶孤,並且改善了活動搶奪的方式。以往為了賬濟貧苦亡徒爭搶祭品的掠奪活動變成了目前具有競賽性的民俗活動,能夠首先取得棧頂的「順風旗」就算奪標。而民間相信搶得順風旗的人,可以獲得神鬼的庇護。
頭城是漢人開墾蘭陽平原的第一站。當年漢人披荊斬棘,和原住民爭土謀生,很多人因此而喪生。頭城鎮為了祭祀先人,對於普渡的祭典特別重視。其中具有宗教信仰和體育競技雙重意義的搶孤活動,早在清代就已舉行。可惜在民國三十八年,因發生意外而停辦,直到民國八十年,為紀念開蘭一九五週年才又恢復舉辦。
搶孤的意思是佈施祭品給貧苦眾生。以人象徵餓鬼,摘取孤棧上的祭品,然後再丟下讓群眾搶拾,意謂佈施十方遊魂。參與搶孤者以搶到順風旗為勝利,據傳漁船插上順風旗必定漁穫豐富,滿載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