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人的阿君仔是穿”西米洛” 咱的阿君喂是穿”壞肉”(日語) 此段歌曲係終戰初期台灣本地普遍生活清苦,婦女們均能朗朗上口的民謠,影射當時貧富不均、生活艱困的日子。富裕人家所穿係純棉所織白布,那時貧困人家僅能穿著麻、棉混織之所謂”壞肉”(日語),質料低劣易破,為求穩固布料疏鬆,鄉間婦女便以”薯榔”削片煮成鮮紅漿汁予以浸染,發現效果良好,惟獨色澤不夠鮮艷。 當時日常用具如麻袋、繩索以及海上定置漁場之網具……等,均得仰賴薯榔汁來延長繩索壽命,同時也造就了不少”染藝達人”,直至化學染劑發明後,這薯榔染布技藝從此絕跡。曾幾何時還會有人記得這”薯榔”曾經所扮演的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