盪鞦韆踢鈴鐺—結合力與美的表現,是礁溪傳統的一項民俗技藝,源自早年農業時代。每當農忙過後,正值中秋佳節,便藉此來聯絡情誼,消磨時間。同時更重要的是,青年男女才有機會見面,而後再進一步認識交往。 搭建前,首先上山採藤條與尋找大杉木作為主體結構,鞦韆架的高度有18呎,完全靠藤條固定,不用鐵釘,藉著老師傅的經驗累積,然後選定良辰吉日舉行動工儀式,並請關聖帝君作鎮壓煞,祈求搭建鞦韆架能安全完成。 停辦多年的盪鞦韆,前年藉「宜蘭縣政府社區營造員培訓輔導計劃」在前後任理事長賴寶川、歐鴻德的率領下,重現盛況,然而此一技藝也面臨後繼無人之窘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