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地方婚喪喜慶最讓人期待的就是聽一場子弟戲,那時真是盛況空前,由地方人士的隨緣募捐、購置器材飾物和學習戲文;有麒麟開、黑四門、羅同掃北、秦始王等等,如今事物已遠,人亦凋零,一場戲都須要人員30多人,所要花費的戲金可觀;漸漸的被歌仔戲所取代,目前子弟戲至今尚保存者彩碑、旗幟、鼓柴、羅花籃鼓等文物,內場人員仍有一位吳灶師,外場人員仍有吳阿賓、魏天枝、吳順意、林榮茸、吳阿順、吳乾坤、蔡天來、吳銅鈴、吳錦斌、吳長生等名,有感傳統技藝逐漸流失,社區著手結合學校傳承推廣此項技藝,其中主唱將吳阿賓老師,說他自幼認識字沒有幾個,完全靠聽力,一遍又一遍的背起來。老師已有七十歲;但他渾厚的唱腔如銅聲之響(男調),另一面特異功夫就是假音(女調),宛如黃鶯出谷。市面上所賣的CD或帶子沒有一個是他的對手,他正是打遍天下無敵手的吳沙之寶-吳阿賓老師。 目前本社區每周二、四晚上,總蘭社團員在社區活動中心內,默默的在做文化傳承的工作,將此文化永遠烙印在這塊土地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