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日曆-英士社區-英士村沿革













英士社區 英士村沿革
『英士村』舊稱梵梵社,是因為早期本地藏有許多蜜蜂,族人就模仿其嗡嗡聲響(Bong-bung)為本村地名,漢文翻作「梵梵」。
清朝時係「溪頭族群」獵區,當時族人居住在梵梵對岸山腹及其以西山區,建有巴墾(pa-qung)、德塔罕(tta-han)、塔坡(qa-puw)三小社。光復初期,因颱風危及安全,乃集體遷居蘭陽溪與梵梵溪匯流之處的上方約500公尺,並在此處形成三個區域:Kn-bung、Qzi-ngng、Sra-haw,與排骨溪合併為今日的英士村。
民國60年6月以前,英士村(梵梵社、排骨溪、赤水橋)與樂水村(東壘社、碼崙巷、智腦巷)同為濁水村,而今日劃分兩地行政區域。
本村位於北橫公路與中橫公路支線必經之處,與桃園、新竹及臺北相鄰,交通位置極為重要。

以上資料來源–財團法人仰山文教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