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9下學期 班親會宣導"孩子必須上資源班嗎?"

孩子必須上資源班嗎?                     劉宜蓉

           

                      –取自國語日報網站

九月初正是各校展開學校日的時期,同樣的,資源班也會配合普通班舉辦新生家長座談會,對於今年鑑定後要進入資源班就讀的學生家長,提供一個溝通說明與交流的橋梁與管道。

  近年來,資源班的學生不斷的激增,學校不分類特殊需求學生的服務,就顯得更加的多元與重要。許多家長對孩子進入資源班就讀,心中深存著負面印象與停留所謂「標籤化」的陰影顧慮,造成究竟要不要入班的遲疑與徬徨。

以往,因家長對資源班運作與服務模式的不了解與一知半解,雖然同意讓孩子接受鑑定與施測,一旦經歷至鑑安輔等過程結果,到達入資源班接受特教服務時,他們又卻步了或者拒絕孩子入班。因為對資源班的一些困惑仍在內心盤旋,許多問號還在心中糾纏:為什麼我的孩子需要在班上被隔離出來,上所謂的「資源班」?是以什麼測驗工具檢測?如何診斷我的孩子?……

  當家長心理產生的矛盾、不解,影響為孩子做重要決定的時刻,身為資源班的老師更須站在同理感受的立場,用愛與關懷幫助家長解除內心的疑慮,與澄清認知上的困惑。

我們要真誠懇切的與家長說:「無論如何,對家長的決定絕對尊重,但給予建議,請他們認真評估考量孩子是否入班。不要有其他心理的負擔與壓力因素,而忽略孩子真正的學習及成長的需求。」大人應該先卸下面子問題或有關尊嚴憂慮上的防衛,平心靜氣的想想與省思:如果我的小孩能得到更多額外專業老師適切的關注與輔導,甚至其他的人力、物力支援與資源的挹注,是否可以減輕在普通班,讓老師常有的「心有餘力不足」之憾;或是提供家長許多孩子在課業、人際或生活輔導與適應上的方法策略與協助呢?

  容我做個比喻,若孩子初期發現只是假性或輕度近視時,但因怕配戴眼鏡深恐會影響外表美觀,便採取忽略或漠視,長此以往,他的近視不會因此消失,卻會變得愈來愈深,最後不僅影響外表,甚而影響了學習或人際關係。

近年來,尤其臺北市的鑑定益趨嚴謹與進步,透過不斷改良與修正的鑑定繁複過程,就是要幫助老師和家長篩選出真正需要接受特教服務需求的學生;對於疑似生,更提供一至兩年的入班服務機會,讓孩子在這一兩年內既可一邊接受觀察,又可一邊協助輔導。

  從這一兩年輔導方法策略的介入評估,更能使先前施測鑑定不足之處更加的完善與周詳。當學生學業或情緒及其他問題獲得改善或進步時,他(她)仍然回歸普通班,結束資源服務。這樣的規畫與服務宗旨,都是在讓家長清楚了解孩子的問題在哪裡?使真正有特殊需求服務的孩子,得到更多更適切個別化的教育與輔導,能讓家長多了解孩子的現況與我們輔導的方向。

資源班老師要用耐心與誠意,幫家長說明學校資源班的真正內涵與發揮的功能何在,也釐清家長知曉現今教育的潮流已走向專業的分工。導師在普通班級面對二三十個小孩,對於有學習、情緒、語言或其他特殊需求的學生,往往心力不足。學生若使用上學以外或抽離的時間,讓受過特殊教育專業訓練的老師分科分擔,給予個別的輔導加強,經由這些老師的引領、訓練,以及特教專業團隊的支援與服務,相信孩子不論在人際適應與學業、專注力的提升,必定有更大的幫助與成長空間,也能突破許多孩子學習及情緒上的困擾與障礙。相形之下,比未受資源服務前,多少有助於在班上的學習,以及減低無人協助的困難與挑戰。

  當老師能用愛與關懷來幫助家長與孩子時,家長便不再對要不要入資源班徬徨與困惑了。

990921二年級特教闖關活動

 

 

 1.校長引言,希望大家透過體驗,體會身障者的不便並懂得體諒。

 

 

  2.主任解說各關內容,並希望大家將心比心,友愛毎個同學。

 

3.第一關  豆豆不要跑 

用"非慣用手"夾5顆豆子喔~!

體會失去一隻手的不方便。

 

 

4.第二關  脫衣高手

用"非慣用手"單手脫衣服

體會失去一隻手的不方便

 

5.第三關 金雞獨立

單腳抱柚子行進(配合中秋節唷~)

體會失去一隻腳的不方便

99上學期 班親會宣導"家長了解資源教室運作 有效提昇親師關係"

99上學期 班親會宣導

家長了解資源教室運作 有效提昇親師關係     /謝丹燕資料來源:國語日報 特殊教育     近年來在學校宣導下,資源教室功能已為大家所肯定,但仍有些家長對其運作不了解,以為資源教室是「啟智班」,當孩子被轉至資源教室時,唯恐孩子被貼上標籤,難免產生排斥心理而不願接受輔導。要提升孩子的學習效能,有必要讓家長了解資源教室是如何運作的,才能達到教育的目標。
  資源教室是由一個定期召開的特殊教育委員會來推行資源教室的業務,並由兩位受過專業訓練的教師共同經營,他們每週會有固定時間,和原班級任老師討論孩子的學習情況,並接受普通班教師的諮詢。資源教師不僅須具備特殊有效的教學方法,還要和學校行政人員維持良好關係,以獲得全面支援,和家長也要保持密切聯繫,強化家長對資源教師的信任感與合作關係。
為了讓對資源教室有疑惑的家長能釋懷,並轉而認同資源教室的功能,茲將資源教室的運作簡述於後:
   1.
辦理轉介與初查工作
  所謂轉介就是當任課教師、行政人員或學生家長,發覺孩子在學習或行為上出現問題,而向學校特教組尋求協助,資源教師接獲個案後,須利用簡便的診斷工具先做初步審查,了解孩子是否只是輕微的問題可能需要獲得協助,或須再做進一步評量,並不是一經轉介就成為特殊孩子。通過初查者須再做進一步評量,目的是要放在最需要協助的學生身上。
實施並分析評量資料
  當孩子通過初查後,資源教師須取得家長的同意,才能開始為孩子實施一連串的評量,包括孩子的發展史、標準化測驗、學習成就測驗、學習態度等,最後將所搜集的資料做分析、研判,整理成一份綜合資料,以便在個案會商時提出報告。
   2.
召開鑑定會議
  評量的目的要是作為安置孩子的依據,因此,資源教師在完成評量後,必須邀請專家學者依據評量結果,判定孩子障礙的程度,決定安置在普通班或對孩子的障礙最有利的學習環境。一般而言,除非不得已才會把孩子安置到「特殊班」或「特殊學校」,否則大部分都是安置在普通班,然後採小部分時間到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3.
擬定個別化教育方案
  孩子經由鑑定符合入班後,資源教師必須會同原班教師、家長,共同擬定一份適合孩子的「個別化教育方案」,內容包括:孩子的身分背景、教育目標、優弱勢能力、評量資料等。
   4.
編輯特殊教材 實施特殊教學
  資源教師擬定個別教育方案後,要將計畫付諸行動,此時,適合一般孩子的教材及教學方法可能不適用在這些特殊孩子身上,因特殊孩子常常會在記憶、理解、認知、眼睛功能等方面出現問題,為了突破這些障礙,資源教師會改變教學方法,以視、聽、動、觸等多重感官輔導孩子,以達預期的教育目標。教學方式也會依孩子障礙類別及能力分成數組,每組以不超過五人或採一對一的個別輔導。每週視孩子需要,利用正課或非正課的時間,安排數節課到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5.
召開回歸會議
  資源班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成預定目標,當孩子在資源教師輔導下,經過一段時間——可能是一個月,也可能是一年,如果孩子的學習成就達到預期目標,資源教師必須召開回歸會議,讓孩子回到原班上課。
   6.
實施追蹤輔導
  孩子回歸原班上課一段時間後,資源老師必須做追蹤輔導,了解孩子回歸後在行為或學業上是否正常,如果又出現問題,可再回資源教室接受輔導。
  
以上是一個個案從轉介到回歸,資源教室的運作過程,有些個案情形較特殊,也可請巡迴教師安排時間定期到校做輔導。總之,資源教室的成立,讓特殊的孩子能在適當的環境中得到協助,也讓普通班教師和家長在孩子學習上有新的期待,如果讓家長也能了解整個資源教室的運作,更能提升親師合作的關係,增進孩子學習的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