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3_1-8_各年級參觀「綠色博覽會」

環境教育成果之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

一、標題:102學年度第二學期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

二、提報分類表:4

三、策劃/執行人:王夢真老師、李亭儀老師、吳文進老師、廖雅玲老師

四、動機:1

五、目標範圍:2

六、難易度:3

七、實施期間:103年4月8日上午8時至下午3時

八、參與人數:57位(包括老師)

九、目標:

人類生存在這地球上,與自然環境密不可分,一旦環境遭受到破壞,人類也免不了受到影響。人類既是禍首,也是受害者。解決環境問題刻不容緩,而環境教育是這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必要的手段。透過教育使孩子從小建立環保意識,養成良好而環保的生活習慣,是一件重要的事情。因為,若想挽救自然就須得從人類自我的改變著手。而讓孩子了解環保的重要,最好的辦法便是讓孩子認識自然——這個人類所生存的星球。只有讓孩子去接觸自然,實地去了解與感受自然的奧秘與美麗,才能夠使孩子發自內心地因為喜愛自然而予以保護。

人類步入二十一世紀不知不覺也已過了十來年,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為人們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捷而舒適的生活,然而與此同時,卻也為我們的生存環境帶來了極大的傷害。空氣污染、水污染、噪音污染等等污染問題雖已為人們所重視,但這麼多年來仍得不到良好的解決,與此相關的報導時有耳聞。上個世紀的環境問題延續到本世紀,而今日卻也有著更多的新的難題。便利的生活不可避免地給環境帶來了無比沈重的負荷,例如,免洗餐具的使用,快速地為環境製造大量的垃圾,日復一日,似乎永無消停之日;商業的高度發展使商品的包裝日趨精緻美觀,然而這些精美的包裝終究免不了成為被人丟棄的垃圾;更有,電子通訊產業的興盛給環境帶來的嚴重問題。電子通訊產品的普及與迅速的推陳出新,使人類在極短的時間內製造了無以數計的電子垃圾,這些垃圾已給環境造成了難以復原的傷害。除了上述的問題之外,全球暖化也是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今年綠色博覽會的主題是「看見土地新價值」,園區結合自然與人文組成了許多不同的站點,隨處可見主辦單位的創意與巧思。大自然是最好的教室,希望透過本次校外教學,能讓學生對人類與自然之間的關係有更進一步的了解,進而達到實踐環境保護的目的。

十、進行方式:

本次校外教學地點位於宜蘭綠色博覽會園區內,進行方式以帶團解說遊覽為主,領導與解說工作主要由班級導師擔任。本次的校外教學參與者除了老師與學生外,也邀請了學生家長參加。入園後,全體學生先一同前往飄鳥林劇場觀賞劇團演出,觀賞結束後,再進行園區的遊覽。有家長陪同的學生可由家長自行帶領參觀園區,無家長陪同的學生則由老師帶領。由於遊覽時間有限,無法遊遍園區內各個站點,因此挑選了幾個符合學生現階段學習發展程度與理解力的站點,進行選擇性遊覽。回校後,學生須完成一份校外教學學習單,為此次校外教學活動留下一份紀錄。

十一、成果描述:

進到園區後,首先觀賞的是由無獨有偶劇團在飄鳥林劇場所帶來的話劇表演,劇名為《蛙靠部落》。這齣戲裡的主要角色是幾隻可愛的小青蛙,內容是以現在大家越來越重視的食安問題做為主軸。戲裡演員們精湛的表演,精緻的服裝道具,動人的配樂,讓整齣戲生動有趣,引人入勝。觀看後,學生從故事裡了解到食品安全的重要性。

離開飄鳥林劇場,我們來到大樹公寓,大樹公寓是用數個貨櫃箱堆疊組合而成,遠遠望去就像造型獨特的機器人。站在大樹公寓上,可以瞭望園區風景。大樹公寓讓學生們了解到,雖然他們沒有能力建造出如大樹公寓這樣的大型藝術品,但仍可以在課餘時間利用一些隨手可得的廢棄物品來重新設計、組合,讓原本將被人丟棄的它們變成令人讚嘆的藝術品。

地球上除人類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牠們也是地球的居民,人類不該擅自破壞環境,剝奪牠們的生存權力。動物仰賴土地而活,而人類亦是如此。土地帶來食物,人類的吃食皆是得自土地的賞賜。園區裡沿河的一條小路上,兩旁栽植了一些蔬果作物,大多是日常飲食常見的食材,學生們看了都覺得很有趣。它們是從土裡長出來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土地因污染而長不出東西來了,或長出了有毒的東西不能吃,那怎麼辦呢?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密切,經過了這次校外教學,學生們更加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了。

十二、實施心得:

此次校外教學的午餐時間是一段讓人難忘的時光。

走過大自然辦桌,繼續往前,路的右邊出現一片廣大的草地,左邊也有草地,然而較小,上面種植了許多樹木。這裡與大地牧場隔了一段距離,遠離了人聲,四周很安靜。時間臨近中午,學生們也有些累了,於是決定在此休憩一會兒,用完午餐後,再繼續遊覽。由於先前下過雨,草地還很潮濕,便沒有走入草原,只在一旁僻靜的小路上一塊已被陽光曬乾的路面上席地坐下野餐。路旁的樹木遮掩了午時炎熱的陽光,陣陣清風迎面而來,枝頭上不時傳來悅耳的鳥鳴聲,翠綠的草原與藍天青山相映成趣……感受著眼前的這一切,讓人真覺得世界的美好。想來學生們也感覺到了,一個個開懷地笑鬧著。這一切,是要好好珍惜的。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再如此,溫暖的陽光不見了,翠綠的草原消失了,樹木不再生長,鳥兒不再歌唱,空氣裡不再有花朵的芳香,河流裡不再看見魚兒自在游水的身影,那時候的我們會變得如何呢?難過、傷心,甚或,也與這許許多多的事物一同消散了呢?

然而,現在,這還只是一場惡夢,我們還來得及挽救。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早已是惡名昭彰,給自然已帶去了太多的傷害,然而卻也在大自然反撲所帶來的痛苦教訓中得到了啟示,了解到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只要我們從今日起好好地愛護自然環境,停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相信這一片綠水青山就能長久地留存下來,讓地球上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這是地球的心願,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的心願,而人類為此應當負起責任,為追求世界福祉而努力。

教師身為引導者,應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時常可見學生在學校裡謹守規矩,但一出校門,就不把環保工作當一回事了。這樣的情形,多是因為學生不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只將環保工作當成是學校生活中的一項例行事務。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接近大自然,了解自然,如此才能引起他們內心對自然的喜愛之情而主動自發地去愛護環境,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十三、學習者心得:

我最喜歡的是蛙靠部落演出,他們的道具和服裝都很美麗,他們的演出很精采,所以我當天看了他們的表演兩次。(許順益)

大樹公寓裡的攀爬洞很有趣,成功爬下來後,我覺得很開心。(張文勻)

我最喜歡坐遊園車,因為可以一次就看到很多美麗的風景。(唐培真)

我最喜歡大自然辦桌,因為裡面有巨大的餐桌和椅子。(劉家福)

一年級綠博照片

clip_image002

全班一同合照。

clip_image004欣賞蛙靠部落精彩的演出。

clip_image006

造型獨特的大樹公寓。

clip_image008哇!好漂亮的隧道喔!

clip_image010開心搭乘遊園車欣賞沿途風景。

clip_image012我們走在好特別的橋上喲!

環境教育成果之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

一、標題:102學年度第二學期綠色博覽會校外教學

二、策劃/執行人:陳○耕老師、李○德老師、游○君老師、張○豪校長

三、實施期間:103年4月3日上午8時至下午3時

四、參與人數:65位(包括老師)

五、目標:

每一年在蘭陽平原這塊土地上,藉由綠色博覽會傳達出一種價值,那就是「優質生活」、「平衡生態」、「有機生產」、「永續生命」的綠色價值,這即是我們的土地母親自古以來孕育我們所秉持的土地價值——只是我們漸漸已經遺忘。從 2010 年開始,宜蘭綠色博覽會以「大地的夢想」、「回到自然」、「有機森活」、「憶起森呼吸」的年度主題,到今年 2014 年,一路延續下來的意象,就是透過身體接近自然、靠近大地,進入綠色大地後,讓身心靈沐浴在這一片芬多精包圍的淨土,試圖喚起遺忘的生命記憶,也就是土地對生命的價值。你看見了嗎?在這一片廣袤的土地上,賴以滋養的土地上,我們遺忘了,或者拋棄了什麼?

過去的這一年可能是一種提醒。過去一年不斷爆發的食品安全風暴,引起了國人危機意識,更多的人回歸到食用更自然的食物,從土地上長出來的食物。回到自然這個概念在食安危機中看來尤其值得重視,當工業社會帶來了喧囂的生活、加工的食品、污染的環境,以及過勞的加班,心裡也蒙上一層灰暗。但我們沒有失去希望,大自然的經驗給我們啟示:回到綠色生活,而回到綠色生活的第一個認識,就是看見土地的新價值。

看見,並找回被我們遺忘的、拋棄的土地價值。土地能供給的,不只是蓋廠房、蓋大樓而已,人們需要用一種新的眼光來看見這塊土地,也就是那是一片生養萬物眾生的母親之土。土地的新價值,其實是早已視而不見的豐饒。

只要能夠看見這豐饒,第一個將會看到那農業的美麗,一株株從土地長出來的各色鮮豔食物,不只是食物,他們更是一片片美麗的景色。這就是今年宜蘭綠色博覽會要帶給大家的「可食地景」新概念。食物可以吃,更可以欣賞,這是真的,帶著一顆體驗的心,一起來體驗健康、安全的有機生活,尋得身心健康的理想生活。

六、進行方式:

本次校外教學地點位於宜蘭綠色博覽會園區內,進行方式以遊覽為主,活動初步由環境教育館的志工介紹。本次的校外教學參與者除了老師與學生外,也邀請了學生的家人參加。入園後,全體學生先一同前往農林祕境的環境教育館,活動結束後,再進行園區的遊覽。有家人陪同的學生可由家人自行帶領參觀園區,無家長陪同的學生則由學生分組參觀各園區遊覽。由於遊覽時間有限,無法遊遍園區內各個站點,因此學生可挑選了幾個符合學習與理解的站點,進行選擇性遊覽。

七、成果描述:

進到園區後,首先進入農林祕境的環境教育館,此館以大自然為師,以照顧地球、公平分享為原則,以食物里程為焦點,符合生態經濟倫理的設計,親身營造人重新與自然共生的環境。

雲天草原以充滿泰雅風貌的原鄉山居呈現,其中有屬於原鄉的可愛動物,展出梅花鹿、兔子、小豬、小山豬、牛、山羊、放山雞、鵝、鴨、錦鯉等動物。栽種的農作物有植木瓜、芋頭、昭和葉、龍葵、地瓜、香蕉等傳統作物,展現泰雅族在農業上的文化傳統。傳統的文物及原鄉建築,以泰雅傳統工法建造,不僅原汁原味呈現,此技藝透過在宜蘭綠色博覽會的重現,傳承給部落的年輕人。建物包含傳統家屋、榖倉、集會所,以及瞭望台。在這裡展示出原住民與萬物共生的生活樣貌,療癒現代人失落於都市的心靈。

食農綠廊以寓教於樂的方式,推廣綠色飲食與綠色生產的概念。讓遊客從「以農為食」的概念中建立正確的食物選擇知識,重新肯定食農的重要價值。在現代的飲食市場中選擇食物就好像迷宮一樣,讓人無所適從。食物領航員用迷宮遊戲讓參與者從遊戲中認識到選擇優良食物的基本原則,讓大家不再找不到好的食物喔。

微笑聚落透過具體形象表現出人、環境與土地的連結與對話。在此人們不只是從抽象的概念學習綠色生活,而是以實際操作、體驗行動,進入與自然生態共生的綠活心跳動。花園的繽紛總是引人駐足,因為這些濃豔淡妝的花朵具有著神奇的療癒與放鬆效果,只是已經在灰撲撲的水泥叢林中生活太久的人們都已經遺忘。讓我們在這裡放鬆體會這大自然的神奇。

迎賓廣場透過迎賓及入口意象的設計鋪陳,喚起人們重拾先人的生活智慧與記憶。將園藝設計的概念結合農作物的種植,活化都市生機、活絡鄰里情誼,翻轉城市風貌解構混凝土叢林,建構環境友善的可賞、可食、可依賴的新生態概念。大地就像一座珍貴糧倉,透過生長各種豐美的物產,提供人們生養的所需。以此想法所設計出來的大地劇場,提醒著人們重新發現土地的價值,並珍愛這座永續的綠色糧倉。舞台搭配劇場設計,同時設置一座祈福鐘,象徵祈願風調雨順、五榖豐收。

地球上除人類之外,還有許許多多的動物,牠們也是地球的居民,人類不該擅自破壞環境,剝奪牠們的生存權力。動物仰賴土地而活,而人類亦是如此。土地帶來食物,人類的吃食皆是得自土地的賞賜。園區裡栽植了一些蔬果作物,大多是日常飲食常見的食材,學生們看了都覺得很有趣。它們是從土裡長出來的,然而如果有一天,土地因污染而長不出東西來了,或長出了有毒的東西不能吃,那怎麼辦呢?人與土地之間的關係是如此密切,經過了這次校外教學,學生們更加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了。

八、實施心得:

環境教育館進行參訪活動後,就是午餐時間這是一段讓人難忘的時光,用完午餐後,再繼續遊覽。走過雲天草原,繼續往前,路的右邊出現一片廣大的草地,左邊也有草地,然而較小,上面種植了許多樹木。這裡與大地牧場隔了一段距離,遠離了人聲,四周很安靜。時間臨近中午,學生們也有些累了,於是決定在此休憩一會兒,路旁的樹木遮掩了午時炎熱的陽光,陣陣清風迎面而來,枝頭上不時傳來悅耳的鳥鳴聲,翠綠的草原與藍天青山相映成趣……感受著眼前的這一切,讓人真覺得世界的美好。想來學生們也感覺到了,一個個開懷地笑鬧著。這一切,是要好好珍惜的。

如果有一天,世界不再如此,溫暖的陽光不見了,翠綠的草原消失了,樹木不再生長,鳥兒不再歌唱,空氣裡不再有花朵的芳香,河流裡不再看見魚兒自在游水的身影,那時候的我們會變得如何呢?難過、傷心,甚或,也與這許許多多的事物一同消散了呢?

然而,現在,這還只是一場惡夢,我們還來得及挽救。人類對自然環境的破壞早已是惡名昭彰,給自然已帶去了太多的傷害,然而卻也在大自然反撲所帶來的痛苦教訓中得到了啟示,了解到自然環境保護的重要。只要我們從今日起好好地愛護自然環境,停止對自然環境的破壞,相信這一片綠水青山就能長久地留存下來,讓地球上的萬物得以生生不息。這是地球的心願,也是生活在地球上的每一個生命的心願,而人類為此應當負起責任,為追求世界福祉而努力。

教師應讓學生從小養成愛護環境的好習慣。時常可見學生在學校裡謹守規矩,但一出校門,就不把環保工作當一回事了。這樣的情形,多是因為學生不了解環境保護的重要性,而只將環保工作當成是學校生活中的一項例行事務。為了改善這樣的情況,教師應鼓勵學生多接近大自然,了解自然,如此才能引起他們內心對自然的喜愛之情而主動自發地去愛護環境,達到環境教育的目的。

九、學習者心得:

雖然不是周休假期,但這裡卻總能吸引滿滿的人潮。(李○平)

出外旅遊少不了吃吃喝喝,園區都設置了飲食區,販賣的食品都頗有地方特色。(鄒○融)

捏土的老師父與他的作品,都充滿了鄉土味。(鄭○穎)

我最喜歡雲天草原,因為裡面有許多可愛的小動物。(許○宣)

clip_image014clip_image016clip_image018clip_image020clip_image022clip_image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