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蘭縣蓬萊國小環境教育議題教學計畫
編輯者 | |||||||
姓 | 吳淑菁 | ||||||
服務學校 | 宜蘭縣蓬萊國小 | ||||||
原 著 | |||||||
姓 名 | 張菁鈺、蕭瑞棠老師 | ||||||
服務單位 | 縣國小 | ||||||
單元概要 | |||||||
單元名稱 | 環境之美 | ||||||
教學節數 | 2節 | ||||||
適用年級 | |||||||
三年級 | |||||||
能力指標 | |||||||
【環境教育議題】
1-1-1能運用五官觀察體驗、探究環境中的事物。 1-2-2能藉由感官接觸環境中的動、植物和景觀,欣賞自然之美,並能以多元的方式表達內心感受。 1-3-1能藉由觀察與體驗自然,以創作文章、美勞、音樂、戲劇表演等形式表現自然環境之美與對環境的關懷。 3-2-1思考生物與非生物在環境中存在的價值。 4-1-1能以語言、文字或圖畫等表達自己對自然體驗或環境保護的想法。 | |||||||
學習目標 | |||||||
能瞭解人與環境互動互依關係,尊重環境中各類生物的生存價值,及人與生物間的倫理關係。 | |||||||
學習內容 | |||||||
節次/名稱 | 教學流程 | 教學時間 | 教學評量 | 教學資源 | |||
一/美的希望 |
教師能帶領學生走向自然,讓學生直接體驗自然,是可喜的。教師本身也要具備相當的能力,懂得解說、引導和帶領技巧,教師有治療「自然缺失症」的潛力;如果教師感到自身能力尚有不足,可以接洽有口碑的民間組織,自然與人文領域解說專業者、環境教育實務工作者提供協助。 |
20分
20 | |||||
二/發現真美麗
|
形成性評量(專心聆聽、口頭發表、提問與回答)。 | 20
20 |
|
宜蘭縣蓬萊國小環境教育議題教學計畫
編輯者 | |||||||
姓 | 吳淑菁 | ||||||
服務學校 | 宜蘭縣蓬萊國小 | ||||||
原 著 | |||||||
姓 | 賴雅芬老師 | ||||||
服務單位 | ○○縣○○國小 | ||||||
單元概要 | |||||||
單元名稱 | 守護我家鄉、我的環保行動 | ||||||
教學節數 | 二節 | ||||||
適用年級 | |||||||
三年級 | |||||||
能力指標 | |||||||
【環境教育議題】
社會1-2-3、2-2-1、5-2-2、7-2-2、9-1-3 綜合活動1-2-1、3-2-2 環境教育2-2-1、4-1-2、4-2-1 資訊教育2-2-1、2-2-2、1-2-2、1-2-3 | |||||||
學習目標 | |||||||
透過資訊教學媒材幫學生開眼界看到世界氣候變遷造成的環境問題與災難。 | |||||||
學習內容 | |||||||
節次/名稱 | 教學流程 | 教學時間 | 教學評量 | 教學資源 | |||
一/從蘇澳水災談起
二/土石流大富翁
| (一)引起動機
活動二:土石流大富翁(一節課)
形成性評量(專心聆聽、口頭發表、大富翁遊戲競賽)。
|
20分
20
20
20 |